卫思谕: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字号

智慧城市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跨入3.0时代,建设数字化时代的智慧城市将需要更多新方式和新标准。

创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智慧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新模式,主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集成城市系统和服务,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依靠不同的生产要素。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唐方成表示,在数字化时代,5G网络、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数据资源这一特殊的生产要素,成为数字化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跨入3.0时代,这一时代是旨在创造性地提升市民体验的大数据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既能统一平台又能服务民生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具体来讲,完整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应包含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网络这五个维度。其中,创新人才是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创新主体指数字科技人才培养以及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类行为主体;创新资源是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分析提高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和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创新环境指政府出台支持智慧城市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实施数字政务;创新网络是其他创新要素发挥作用的倍增器,包括5G网络、云计算、区块链、智慧交通技术等数字技术在内。

精准分析城市数据

城市大脑和社区小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慧城市处副处长王威提出,城市大脑关注的是整个城市的运行,难以覆盖城市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而社区小脑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一欠缺,其关注范围就是一个社区,可以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需求来提供服务。

城市大脑是城市生活的数字化界面,其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基于城市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城市大脑的概念最先由杭州市提出。在杭州,涵盖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方方面面的数据日均可达8000万条以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以城市大脑在杭州疫情防控中的初步应用为例,解释了这些海量数据如何为城市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杭州的城市大脑部署了疫情防控驾驶舱,接入了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公安局、电网等各类公共部门数据,实现精准发送各类预警信息。

除城市大脑外,社区小脑的建设也方兴未艾。社区小脑是以社区为关注中心,通过物联、人联、数联三种感知方式,解决社区内部治安防控、环境卫生、便民服务、健康养老等问题,同时对接市民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指导社区生活的有效运行。

强化各要素协同效应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要实现实体城市和虚拟城市的高效转换,因此需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通道。在王威看来,发展智慧城市,需要全面增加城市数据采集,合理处理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尽量拓宽城市数据传输体系,以及掌握信息入口,完善城市数据接入体系。

在智慧政务方面,郁建兴提出,政府自身的数字化改革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这需要建立和完善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的跨部门、跨主体协作体系。智慧政务首先承认分工的必要性,然后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跨部门跨主体的协作,因此政府需要主导重构治理流程。

学者提出,为促进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健康发展,首先应加强数字技术开发和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城市大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智慧主体的培育和引入,培养、吸引和留住数字科技人才。此外,还应加强数据资源的生产、加工和储存,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数据生产、消费、交换交易和数字社会治理。

在具体实施上,唐方成建议,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差异化布局,统筹推进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发展。第二要打破壁垒,有效激发各个参与者、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平台企业的数据互联互通,以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高效服务和协同治理。第三是通过数据开放,激发社会和市场各主体参与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第四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统筹常态和非常态治理。第五要努力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获得感为智慧城市评价的第一标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mp.weixin.qq.com/s/BoVzIfaLgqFKiCaceRxjbg 发表时间:2020年6月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