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林:“自然资本中和” 提升碳汇潜力的路径思考
字号

碳中和,也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目前,二氧化碳的消除方式主要有自然碳汇、碳捕获与封存、地球工程等,这些方式均与自然资本中和及其管理息息相关。其中,碳汇一般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是森林、海洋、耕地、草原、湿地、硅酸盐岩石、冻土等载体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水平,是二氧化碳清除的最佳经济选择和现实需要。自然资本中和的定义和边界比较复杂,主要是指为增加自然碳汇,通过系统性整治、修复和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不得不实施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不产生对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自然资本中和”的核心机制与特征

自然资本中和的核心作用,在于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之后产生的可计量、可校核、可监测的碳汇净增量,并为了改善、恢复和补偿相关利用规划或开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护修复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自恢复力和稳定性。自然资本中和可以被视作一种基于“所有者受偿、污染者付费、受益者出资、人为增汇”原则的经济工具,是从自然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合理保护“共赢”角度开展的国土空间整治修复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目的是为了恢复生态功能,人为提高增汇潜力,多用于敏感、脆弱、重要的国土空间、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连接区域等的自然资产开发利用建设之中,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剧烈的区域。

自然资本中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假设条件。自然资本中和的前提,是在其他地方能找到足够或类似的生境可以被保护、改善或者重建,从而使本地自然资产开发利用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影响可以有效实现本地或异地生态占补平衡。这种平衡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开发利用区域内外实施有组织的生态保护、整治、恢复和补偿活动,用于抵消利用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和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及扰动,实现开发利用总体行为的零影响或者正影响,且不降低碳汇功能和增量。

自然资本中和方式比较固定。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类型碳汇的差异,自然资本中和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物理型的修复中和,包括整治修复、增加生物多样性、国土空间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等活动,其有可能实现零影响或是正影响,是自然资源利用活动在不能回避、削减或者重建之后才考虑的最终选择;二是生态型的保护中和,主要目的是防止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进一步威胁,如防止过度放牧、火灾、过度捕捞以及森林湿地破坏等,是一种相对被动的自然资本中和方式,主要目的是规避和减少人为损失;三是价值型补偿中和,该方式主要针对矿产资源(如石油和页岩气等)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实质是在矿产资源被耗尽时找到替代品以及耗竭后的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与管理,其途径是从矿产开采和使用的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一种由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而产生的财富基金(租金),用于投资有形基础设施(人造资本)或人类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其他可再生的自然资本要素。

自然资本中和的方法较为多元。现阶段主要有三种自然资本中和的方法,分别是一次性中和法、替代费用法和生物库法。其中,一次性中和法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由自然资本使用者直接承担;而后两种方法类似在直接经济补偿基础上增加了中和行为,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定价方式不同,替代费用法由政府定价,生物库法则由市场作用定价。

自然资本中和的实施条件较为复杂。实践中存在多种不适于应用中和的情况,如:生态保护行动并未将实现净零损失和增加碳汇潜力作为目标;由开发利用活动导致的自然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损失和由中和实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碳汇增加难以定量化核算和评估;没有建立长期的开发利用与碳汇活动“激励—约束”双控机制[2];负外部性影响过于严重,以至未能或不可能完全中和;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可恢复、不可逆或极其脆弱;没有合适的中和区域等。

自然资本中和的实施流程较为严谨。自然资本中和的实施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流程,主要包括:自然资本开发整体定位、规划与承载力评价;分析识别开发利用影响特征及定量化剩余损失;开发利用选址与设计行动计划;组织实施、过程评估监测、适应性管理;提交实施和评估报告,包括背景描述、考虑生物物理和福利影响、分析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碳汇增量计量和优化中和结果等。其中,难点在于分析自然资本影响碳汇机理及量化增汇过程。自然资本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自然资本开发没有长期碳汇净损失(或存在持续净增碳汇量),因此实际操作中需要采取一种实用且透明的方式度量受影响的自然生态负外部性损失,以及中和所获得的碳汇增量及增值。这一收益通常采用信用值(额度)来表示。但具体的度量方法和过程并不简单,需要较为复杂的生态学和地理学知识进行评估核算,并且要充分考虑交换和计量规则。如:自然资本中和行为所获得生境增汇潜力与开发利用活动所影响的生境碳汇功能是否具有相似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等。

“自然资本中和”是保障碳汇潜力的关键基础

自然资本作为创造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键,与自然资源碳汇密切相关。自然资本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自然环境要素总称,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河流和海洋等自然资产,以及自然资产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食物、清新空气、洁净的水、娱乐休闲活动和危险防护等,基本涵盖了自然界支撑碳中和的物质和服务载体,更是碳汇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本中和是对自然资源碳汇以及“碳中和”的革新和发展。“碳中和”的本质是人造资本、人力资本“碳减排”和自然资本“碳汇”的耦合与累积。“碳中和”进程不仅取决于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硬件等人造资本“负碳化”发展,还与机制、经验、知识、制度、习惯等人力资本“低碳化”发展相关。而人造资本绿色式增长与人力资本生态化进步都需要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存量”等自然资本提供的碳汇服务为基础,这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力的关键要素,强调只有这些自然资本要素通过保护和修复使其“中和”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之上,才能够持续稳定地产生碳汇增量,提高自然资本碳汇潜力和效率。

以“自然资本中和”提升碳汇潜力的思考

重视自然碳汇与自然资本的耦合关系,将自然资本中和纳入碳汇管理政策之中。碳汇净增长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是碳中和、碳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具有多重效益的碳汇服务和产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支持了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经济目前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转换等都处于攻关时期。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自然资本中和正影响(如生态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碳循环和中和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将自然资本融入碳汇决策之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量自然资本提供的碳汇价值,而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碳汇能力降低的成本,也应当从经济增长的考核指标中适当扣减,从而有效规避自然生态系统的过度利用,保障高水平碳汇能力。

夯实我国自然资本与碳汇核算工作基础。自然资本和碳汇核算必须有可靠的自然环境本底和开发利用数据信息作为基础,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管用的自然资本和碳汇存(流)量账户,用于适时、准确、完整地衡量自然资本及碳汇的全链条动态变化。目前,我国已具有一定的调查自然环境背景及动态变化数据的平台和机制,可重点在森林、草地、土壤、海洋和岩溶等领域率先推动实施自然资本和碳汇的核算。在核算时积极开展自然生态资源碳汇功能普查,注重自然生态禀赋条件和投入产出更新调查,在摸清区域自然生态家底(数量、质量和位置等)及其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流域上下游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的自然资本和碳汇采用不同的测算方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

适时制订实施自然资本与碳汇长期战略规划。从整体性、安全性与全局性出发,根据碳中和目标,应当考虑制订自然资本(尤其是生态系统服务)和碳汇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和程序规范,并制订自然资本与碳汇开发、治理、核算和补偿的长期战略规划与计划,评估现有政策制度与实践需求方面的差距,保证各项政策实施的公开公平效率,以及各项开发活动的一致性,为规划、管理、考核区域可持续发展、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奠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基础。

创新成本效益分析和自然资本投融资。改变传统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式,直接资助生态碳汇增加和收益的项目,助推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的改善。历史上一定时期,工业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之前的生态环境管理偏向于商业产出的最大化。传统的国民经济账户仅仅提供了一部分成本收益信息,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碳汇潜力,如野生动物栖息地、景观蓄水功能、空气调节功能、生态碳汇等的破坏没有被考虑在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因此,改变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方式,以增加碳汇为基础,系统研究并设计自然资本中和的应用条件、基本原则、核定标准等,通过展示自然资本整治、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可能增加的碳汇潜力,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自然资本投融资计划,维护自然资本整体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稳定以及自恢复功能,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碳汇的潜力和功能。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土地》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