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冬:“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研究
字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国际社会对该倡议的认同度不断提升。由于受某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认知主体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认同度有一定的差异。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制造负面舆论,对国际社会认知和认同该倡议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环境。要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就要深入推进“五通”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格局;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合作,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舆论话语权;推动“一带一路”三方合作取得实效,争取欧洲大国的舆论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国际社会对该倡议的认同度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受政治、经济、外交、舆论、文化传统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特定的地域和国别特征。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引领新型全球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对于有效规避政治经济风险和舆论陷阱,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总体现状

任何一种重要理念或重大倡议被广泛了解并接受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国际社会对于该倡议的态度从最初的迟疑观望到现在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经历了极不平凡的过程。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蒙古、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认同度较高,南亚、中东欧国家次之,西亚和中东国家偏低。总体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认可,中国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进一步提升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

1.“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及其影响因素

认同度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一定程度的认知是形成某种认同的前提和基础,认同比认知受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个人和群体对某一观念、倡议的认同度主要受其知识结构、价值观念、阶层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和国家则更多地受其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外交政策以及国际舆论等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倡议是旨在实现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一项合作倡议,其认知主体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世界各国民众,其国际认同度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该倡议认可和接受的程度。

“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外交理念以及国际舆论等都对“一带一路”倡议认同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难跨越的认同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少数西方国家至今不能认同甚至极力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原因。“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受倡议国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之间政策沟通程度的影响,政策沟通越广泛、越深入,相关国家对于该倡议的认同度就越高。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宣传的广度、深度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社会对该倡议认同度的高低。项目合作国、参与国之间的合作效果、彼此的受益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该倡议的认同度。倡议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传统友谊以及人文交流与合作的程度,对该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

2.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及其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广泛认可。截至2020年10月,已经有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联合国也对这一倡议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相关调查显示,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了解的民众中,有54%的人认可其给地区和全球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四成以上的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42%),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40%),是有广阔前景的全球性公共产品(36%),半数以上的海外受访者期待“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评价比发达国家更积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期待也远超发达国家[2]。

不同地域和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差异较大。基于稳定的政治互信和长期的传统友谊,蒙古、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较高。由于政策沟通和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近年来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明显提升,但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国家比相对偏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始终较高,大多数非洲和拉美国家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国。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西亚、中东地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认同度总体偏低[3]。与上述国家不同,基于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持否定和抵制态度,并通过建立地区安全同盟和散布不实国际舆论等手段对其进行全方位遏制。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并受其影响和制约,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犹豫和摇摆,一方面质疑“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担心其破坏欧盟团结和欧盟规则;另一方面无法抗拒“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心理。

3.全球抗疫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极大冲击,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建设并未停滞,70%~80%的建设项目未受重大影响,一直在稳步推进[4],部分重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20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354列,同比增长41%,有效保证了全球抗疫物资的输送[5]。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都对中国做出了积极预期。鉴于上述情况,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全球经济尽快摆脱疫情阴霾、实现复苏。受此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明显上升,其中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显示出较高的支持度和认同度[6]。同时,一些知名国际智库专家和学者也对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给予积极预期: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者马丁·阿尔布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发展战略,它的生命力已经显现出来”“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7]。西班牙“环球”智库也刊文称,在疫情之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引领新型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和强劲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8]。“一带一路”建设经受住了全球疫情的重大考验,其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得到更大的凸显,其国际认同度已经并将继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西方舆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影响

目前,仍有部分国家尤其是某些西方大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对“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持否定和抵制态度。虽然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某些国家仍在态度上有所保留。此外,某些国家国内政商界对该倡议的看法不一,一些智库发表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态度反映在其媒体舆论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民众对该倡议的认知和认同。

1.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遏制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舆论强国,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始终占据霸主地位。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国就试图通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干扰“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同时极力影响和争取那些对该倡议不甚了解、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尤其是其欧洲和亚太地区盟友,力图使这些国家也一同抵制。部分美国智库和舆论媒体偏重于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影响、地缘政治目的以及对当今世界秩序的挑战并做出臆断性结论,它们将其描述为一项“世界上最野心勃勃的计划”,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中国的最终目标,即在2049年成为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9],将其视为中国实现全球霸权目标的手段,并鼓动其他国家警惕和抵制。一些美国政要不断散布不实言论,干扰中国与有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例如,蓬佩奥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而不是合作国受益,敦促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警惕中国潜在的掠夺性贷款和投资”,避免陷入中国制造的“债务陷阱”,强迫这些国家“选边站”[10]。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制造的一系列负面国际舆论,影响和左右着其他国家及其民众对该倡议的态度,进而形成一种不良舆论环境,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2.美国亚太盟友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抹黑

美国的舆论立场直接影响其盟友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作为美国亚太盟友的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自感战略地位受到了威胁,因而主动向美国靠拢,通过重启“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应对所谓“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舆论报道中,从政治、军事、经济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做的分析和解读几乎都是负面的,他们曲解该倡议对地区平衡的破坏和世界格局的挑战,散布“债务陷阱”“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等负面评论。在上述“四国集团”中,印度表现尤为活跃,其国内部分媒体宣称“‘一带一路’倡议显示中国成为罗马式霸主的雄心”,强调要通过“四国集团”遏制中国的侵犯、纠正地区力量平衡[11]。日本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指出:“一带一路”全球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债务陷阱外交战略的核心,国际社会应通过多边努力来抵制“一带一路”建设,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和野心[12]。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形成印太安全同盟,毫不掩饰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包括舆论遏制在内的全方位遏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巨大阻碍。

3.欧盟主要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态度

美国等西方国家给“一带一路”倡议制造的负面国际舆论对欧盟国家影响较大。作为欧盟主要大国的英国、法国、德国与美国有深厚的传统安全关系,这使得美国的舆论立场成为其重要的战略参考。在是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美国的舆论态度使英法德等国更为审慎:一方面,他们无法完全放弃“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尤其是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一带一路”建设破坏欧盟规则、分裂欧盟并对其形成贸易竞争,因而频频从制度审查和国际舆论等方面设置各种障碍。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资本扩张来扩大自身在欧洲的影响力,并就此向其他国家提出警告[13]。作为“七国集团”成员之一的意大利,在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美国便急切地向其欧洲盟友施加舆论影响,极力渲染“中国在针对欧洲玩分而治之的游戏”[14],力图使其进一步抵制“一带一路”倡议。然而,美国的影响和压力未能取得明显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大国通过实际合作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来美国与其欧洲盟友在战略利益和战略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分歧,其欧洲盟友表现出一定的独立和分离倾向。因此,近几年来,英法德等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日趋积极,但考虑美国的舆论影响和政策压力以及欧盟统一性的内在要求,它们在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上还在徘徊。

4.西方大国的舆论立场对与其有地缘政治关系国家的影响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益处很不真实,特别是它来自中国共产党政权,其动机很值得怀疑。这种固有的偏见使它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谋求地缘政治利益而非商业利益[15],它们据此大肆制造相关负面国际舆论。美国及其盟友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立场,直接影响那些与其有传统安全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6],使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质疑或观望态度。例如,印度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升级版的“珍珠链”,对印度形成包围之势并威胁其南亚霸主地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17],因而一直抵制“一带一路”倡议并向其周边国家如尼泊尔和不丹等施加政治和舆论压力,影响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阻碍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在印度的干扰下,中尼印经济走廊计划搁浅,中尼之间的双边合作也推进缓慢[18],制约了南亚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认同和参与。

5.新冠肺炎疫情下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舆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并持续蔓延,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在舆论上大做文章,发出“一带一路”项目停滞、进展受挫、资金链断裂、落地国陷入债务困局等唱衰之声,少数国家跟风炒作,鼓噪“撤资论”“赔偿论”等。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将新冠肺炎病毒与“一带一路”建设挂钩,抛出“一带一路”“病毒传播论”,宣称“遭受新冠肺炎病毒侵袭的意大利和伊朗为参与中国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付出了巨大代价”[19]。中国积极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被某些西方国家解读为借全球抗疫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然而,事实有力回击了这些不实舆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但70%~80%“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未受太大影响,反而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得到了稳步推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极大受损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保障了抗疫物资的输送,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积极向沿线国家捐赠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组,协助其抗击疫情,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些极大地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三、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具体途径

中国着眼于人类命运与共的现实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七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持续攀升,大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项目纷纷落地并取得显著进展,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使“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极大提升。这也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所有参与国都有利。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由“大写意”转向“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一带一路”建设要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在“五通”上下功夫,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推动参与国和合作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而赢得国际社会的深度认同和广泛支持,吸引更多国家、国际组织参与。同时,也要在战略层面维护好“一带一路”建设的舆论安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舆论话语权,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实效,逐步赢得欧洲大国的舆论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好“舆论护航”。

1.深入推进“五通”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深入推进“五通”建设是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认同度的根本之策。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协调发展,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在“五通”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以及东盟国家的政策沟通卓有成效,欧亚大陆设施联通加快发展,中国—东盟、中欧之间贸易额稳步攀升,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部分国家的资金融通性显著提升,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在民心相通方面卓有成效,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认同度和支持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在“五通”建设上下功夫,依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巩固基础、加强弱项、补齐短板。要进一步巩固与“五通”建设基础较好的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五通”建设质量,对于设施连通性较差、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加强项目合作,以此为依托推动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对于更关注经贸合作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应注意经贸合作中的互利共赢,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为贸易畅通打通资金融通渠道;对于政策沟通不足、民心相通较弱的国家和地区,可通过增进领导人互访与对话、加强政府间沟通与协调、推动民间交往打开新局面。

2.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合作,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舆论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强调开放合作、共商共建。作为一项全球性公共事业,“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相关国家尤其是参与国对其舆论环境和舆论安全的共同维护,应加强与相关国家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传播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闻信息和正面舆论。在媒体合作中,应着力推动沿线国家共同讲好“丝路故事”,更多呈现“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和成就,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吸引力和认同度;要推动沿线国家向全世界客观、真实、准确地传播“一带一路”新闻信息,组织跨境联合采访,建立公共稿库、数据库,实现新闻传播资源的共建共享,从源头上切断假新闻和负面舆论;要不断扩大媒体“朋友圈”,汇聚更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体力量。尽管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些国家的舆论基础和舆论环境总体较好,但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欠佳,媒体建设相对落后,国际话语权相对较弱,传播有关声音的能力不强,易受西方舆论的误导和遏制,因而需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媒体合作,推动其新媒体建设、舆论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舆论支持。

3.推动“一带一路”三方合作取得实效,争取欧洲大国的舆论支持

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相对分散,部分国家对其建设目的以及中国是否能遵守国际合作规则等存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大国的经济增长已尽显乏力,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其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美欧经济将分别萎缩4.3%和8.3%[20],“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对于英法德等国具有巨大吸引力。当然,英法德等国仍可能更多地倾向与“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我们应着力推动其参与的三方合作项目取得实效,从而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应加强与上述国家智库、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通过加强务实合作和推进民心相通,打消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疑虑,使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逐步摆脱狭隘的政治战略思维的窠臼。

作为一项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的发展实践,“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开创性和历史进步性是不容否定的。“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包容性全球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正日益凸显。尽管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仍可能遭遇来自西方世界的巨大阻力、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由于其旨在实现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利益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得到更多国家、国际组织和民众的支持和认可,必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下结出更多硕果。

注释

[1]《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roll/77298.htm。

[2]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http://www.accws.org.cn/achievement/202009/P020200915609025580537。

[3]刘卫东:《“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第三方评估报告(2013-2018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44、113、177页。

[4]《社评:一带一路是疫情洪水冲不垮的堤岸》,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3yigtiCUdcw。

[5]《铁路货运跑出加速度》,《人民日报》2020年8月11日。

[6]《一带一路海外支持度一路看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1日。

[7]〔英〕马丁·阿尔布劳:《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徐宝锋译,《光明日报》2020年5月27日。

[8]《西班牙智库:疫情后“一带一路”将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http://news.china.com.cn/txt/2020-03/31/content_75881526.htm。

[9]王灵桂:《“一带一路”:五年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6页。

[10]“Countering China Pompeo Objective in Indo.Pacificvisit”,https://infoweb.newsbank.com/resources/doc/nb/news/17E6 A311C30AFDE0?p=AWNB.

[11]“The New ‘Nato’ that Seems to have Rattled China”,https://infoweb.newsbank.com/resources/doc/nb/news/17E67B432 AD7A2D8?p=AWNB.

[12]“Hoover Institution:Japanese Senior Cabinet Official Explains His Country.s Role in Securing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gion”,https://infoweb.newsbank.com/resources/doc/nb/news/17E70088967004C0?p=AWNB.

[13]《国外媒体与学者如何看待“一带一路”》,http://www.globalview.cn/html/zhongguo/info_7590.html。

[14]“What China's Belt and Road Means for Europe”,https://infoweb.newsbank.com/resources/doc/nb/news/1730DCF62 AA684A0?p=AWNB.

[15]Zhang Peter,“The False Promise of Beijing's One Belt,One Road Initiative”,https://search.proquest.com/docview/2185457623/C08C2FEF3F6F4ED7PQ/96.

[16]如同美国之于欧盟国家,印度之于尼泊尔、不丹,澳大利亚之于南太平洋部分小国等。

[17]课题组:《“一带一路”:合作与互鉴——“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国际地缘关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年,第154页。

[18]张海冰等:《尼泊尔与“一带一路”》,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年,第84、135页。

[19]“One Belt One Road One Virus:OBOR.participating Nations Paying Hefty Price for Ties with China amid COVID-19 Outbreak”,https://search.proquest.com/docview/2378722011/83DD899111CA4597PQ/45.

[20]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A Long and Difficult Ascent”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9/30/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0.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1期 发表时间:2021年3月2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