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焦锋:疫情后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或现变局
字号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和美国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这势必进一步促使全球去美元化。大宗商品交易加速去美元化也在所难免。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损,未来各国将进一步提升重要物资的国产化和战略储备能力。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依赖国际供应链生存的大宗商品交易遭遇困境,促使各国更加重视重要物资的可获得性,加强本国重要物资的生产和储备,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长此以往,这将严重影响美元结算地位,而美联储宽松政策也将助推加速去美元化。

2020年2月,中国受疫情、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生产企业假期停产、复产缓慢,物流受限,各地严格执行的疫情防护措施使员工返岗困难,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供应影响显著,各商品供应量均大幅下降。大宗商品供应指数降至74.5%,较上月环比大幅回落31.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铁矿石、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供应量下降幅度均超两成;而1–2月中国原油、铁矿砂、煤炭进口量分别增长16.7%、19.3%和27.8%,战略储备量快速增加。

从全球范围看,尽管各国政府及央行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但仍难以冲抵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这注定使美国页岩油商成为沙特与俄罗斯发起的石油价格战中的最大输家。这些公司一旦破产倒闭或出现债务违约,将提高美国整个垃圾债市场的融资成本,更让石油石化全产业链产生大量失业人员,继而影响疫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国际市场对石油美元的需求。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显现石油美元协议可能中道而止的苗头,同时作为石油美元根基的美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减,仅在截至3月25日的3周时间里,外国持有者对美债的抛售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加之美联储推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和降息,各国去美元化的举措势必进一步增多并强化。

疫情导致重要物资来源不确定性增加,未来各国将更加注重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区域性经济联盟。疫情后各国对大宗商品贸易安全性要求将大幅提升,区域性商品交易会更受青睐,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进而造成以美元结算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量和交易额不断下降。大宗商品全球化属性,导致其供需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从而对一些国家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这次疫情下,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欧发达经济体防控不力,由此引发的不安全性将对大宗商品贸易的未来走势与波动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全球大宗商品供需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的新形势下,各国开始选择绕开美国势力主导的全球性国际机构、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资源控制力量,转而注重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区域性经济联盟。如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针对疫情发展情况,要求执委会成立工作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联盟国之间信息共享,保证疫情冲击下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宏观经济稳定、商品贸易往来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疫情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未来各国将寻求更加稳定的大宗商品贸易结算方式。疫情后各国对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性的追求,势必将向增加双边物物交易、双边货币互换、多个经济体的货币内部结算方式转变,这将进一步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这次疫情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今年2月整体价格开始下滑,能源价格因石油需求疲弱而大幅下跌,中国工业活动的突然“暂停”也压低了贱金属价格,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三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跌。相反,对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使避险资产的需求飙升,推高了贵金属价格。欧亚发展银行认为,在当前疫情危机情况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受外部影响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元化水平过高。这不仅限制了联盟成员国银行体系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联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在联盟成员国间推行本币结算,应成为联盟的优先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发表时间:2020年8月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