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军:后疫情时代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思考
字号

国家竞争的核心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谁拥有高质量发展、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谁就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新冠疫情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也客观上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出更紧迫的要求。后疫情时代,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就必须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看出,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具有全球竞争力是中国评判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标准。那么,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具有现代化的公司治理能力。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管理制度、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完善的人才选拔与使用体系和终生学习与自我更新的企业文化。

二是具有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产业链中具有品牌效应和强大竞争力,具有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三是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有整合全球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类资源的能力,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

四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聚焦主业,不仅要在营收规模方面领先,而且要在结构优化、质量和效益上能够领先,做到风险可控,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坚持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新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世界绿色环保事业,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世界人民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六是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应是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让企业战略与国家政策方向保持一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更要具有“两种意识”、“三种能力”:一是要具有未来意识和危机意识。是否具有未来意识,主动适应时代进行自我革新,将危机化解于无形,决定企业是否能应对好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疫情之下,那些未能跟上数字经济、线上经济时代的企业面临着发展难题;而那些具有未来前瞻性的企业,通过外卖、电商、直播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企业的逆势增长。二是要具有转型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疫情考验了企业的转型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数字化能力强的企业在疫情中展露锋芒,新陈代谢能力强的企业在疫情下依然活力十足,表现出超强的韧性。因此,是否具有未来意识和危机意识,是否具有转型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应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衡量指标。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存在的瓶颈

2019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排行榜显示:中国企业达129家,首次超过美国。这表明中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相关上榜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仍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中国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仍有差距。缺乏植根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和企业实践经验而提炼出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理论。

其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仍有待加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

再次,在创新研发方面中国企业仍有差距。其表现是部分企业对科研投入不够,不重视对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资源的积累。

最后,在跨国经营风险控制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适应能力不足,在跨国风险控制上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后疫情时代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议

后疫情时代,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从党和政府、企业自身、社会机构建设等三个维度发力,缺一不可。缺其一,则有碍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和效果。

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讲,党的领导是国企抑或民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坚强政治保障,是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最大制度优势。国家要为企业提供外交支持和安全保障,为企业营造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政府要为企业提供财政税收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也要协调跨国企业的海外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建设一流企业中的主体作用。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讲,首先,要在总结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古今中外的管理智慧,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其次,要聚焦主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逐步赢得在所属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再次,要主动研究、适应跨文化的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增加跨国经营能力,提升跨国人才资源、资本、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最后,要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的开展对外援助,积极融入当地开展公益事业,提升当地民众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企业的美誉度

从社会机构建设层面讲,第一,要加强社会智库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投资所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情情况的咨询服务,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后续管理提供智力支持。第二,要加强中国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国际化建设,从而为跨国企业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法律和财务服务。

来源:人民论坛,http://www.rmlt.com.cn/2020/0616/583854.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1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