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阳:金融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金融对外开放
字号

一、对风险的关注和担忧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金融发展基本现象和特征

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背景是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行业的对外开放一样,金融领域对于对外开放既充满向往,又高度关注开放所带来的风险。这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三四十年来发展很有意思的现象和特征,即在对风险的关注和担忧中不断改革开放和发展,九十年代开放经常项目是如此,后来加入WTO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乃至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势下继续加大金融业开放亦是如此。

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是我国现代经济和金融成长的方向和道路,这决定了风险承担是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然而,我们从计划经济渐进转制而来,心理上长期适应了排斥风险和封闭运行的计划经济体系,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们在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对风险的关注和担忧。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和有益的心理反应,说明我们要开始干事情,要开始承担风险和追求发展,同时也开始具备了市场经济必需的风险意识。

因此,对风险的关注和担忧是由现代金融的风险性质决定的,也是经济体系转制发展的必然。任何发展本身需要承担风险,开放是发展之路,也是承担国际风险和开放风险之路。过去三四十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就是在关注风险中不断改革开放,不断加大风险承担的,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中我们认识到金融的本质就在于承担和管理风险

金融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帮助我们认识到金融的本质是承担与管理风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我们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开放中的金融风险。在一段时间里有些人本能地提出了“零风险经营”的口号,但我们在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很快意识到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相反,在开放的金融活动中我们开始接受现代金融和风险理念,认识到金融机构就是经营风险企业,是承担和管理风险的机器;任何金融产品都是风险与收益的组合,任何投资都是以风险换收益;金融机构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承担与管理风险,并从中实现以“风险换收益”的基本使命;金融市场也是风险多样化分散和对冲交易进而实现风险合理配置的场所;金融监管的本质也是风险为本(“risk-based”)的监管。

任何经济体系本质上都是风险经济,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来自于国内的,包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科技的应用、系统和流程的变革乃至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难;也有来自于国外的,包括输入型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贸易摩擦乃至国际军事和政治的不确定性等。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要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并在制度上予以相应的安排和应对。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应对的方法主要是试图通过企业国有消除信用风险,大一统的生产和消费计划消除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国家统一制定价格并严格控制其波动来消除市场风险,与此同时高度国有化的经济体系客观上造成了风险统一由国家承担,并试图通过封闭的经济体系来消除外部经济的影响。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排斥风险的计划经济体系尽管表面上管控了风险,但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最终面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整体竞争力下降等更大的风险。

现代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风险经济,承认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倡导个人、企业乃至于政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积极适度地承担风险,并在市场上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定价予以补偿和回报;同时,要求经济主体以其资本金为边界和限度确定合理的风险承担规模并加强风险管理。尤其对于金融系统,市场经济更是强调金融机构和市场肩负着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提供风险承担、分散、转移、对冲、定价、补偿和管理的重要职责。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可以到金融体系中来转移自己不想承担的风险,或者承担自己愿意且有能力承担的风险,使得金融体系客观上成为经济体系的风险集散地,成为经济体系应对各类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的枢纽系统。

三、开放金融体系应对风险的三大机制

1.内部分散和吸收风险的风险配置机制。

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强调以自有资本为风险承担的底线和边界,并由此产生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驱动力。基于市场化运行的开放金融体系在面临外部风险因素冲击时,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乃至个人都会根据其特定的风险偏好、资本实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承担相应的外部冲击风险。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将外部的风险冲击分散配置到上述各类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参与主体。尽管部分经济主体可能会由此破产和倒闭,但有效的金融体系会在总体上承受住外部冲击的影响,并在风险分散过程中迅速地进行相应调整和恢复,从而让市场经济体系具有所谓的经济韧性或抗风险能力。

2.国际风险分散和对冲机制。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风险的全球分散和对冲,开放的金融体系为此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本工具。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冲击,我国不少贸易企业已经成功利用这一机制有效管控风险。开放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支持贸易风险的国际分散和对冲,其本身有更加便捷、灵活和低成本的分散和对冲工具方法。“东边不亮西边亮”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开放金融体系中是更有用武之地和更加重要的国际风险管理机制。

3.基于风险的定价补偿、绩效调整和优胜劣汰的风险筛选和进化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风险法则中,承担风险、风险回报补偿、风险绩效调整乃至优胜劣汰的破产机制都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在金融市场上,基于风险的定价法则要求对风险的承担予以溢价回报和补偿;在金融机构内部,对于承担风险所获取的收益和绩效则要进行相应的折价调整(如所谓RAROC)。这些风险规则使得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断面临风险经营管理能力的筛选和进化驱动。开放的金融体系不仅带来国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冲击考验,同时也因为全球同台竞技带来国际化的风险标准和风险筛选进化机制,这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质量在开放中不断提升和进化。

四、开展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应对金融开放中的控制权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

关于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关注点,一是对金融机构控制权乃至金融主权的影响,二是对市场波动加大和国际投机的担心。金融机构控制权争夺本质上是实力和竞争力的较量,基于市场化机制的控制权争夺也是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现象和金融机构风险经营管理能力的进化路径。四十年改革开放和发展已经让我们的经济金融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有信心应对金融开放带来的控制权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国际资本参与中资金融机构对于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即便一部分机构被控股,并不意味着我们会丧失金融主权(核心是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权)。

任何关于市场投机的讨论我们首先都要区分是指违法违规获取不公平的利益的行为,还是市场经济中基于市场价格预测低买高卖的交易行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我们所担心的对外开放带来市场波动和投机交易主要属于后者。其实,后者所指的投机(Speculation)是任何市场经济都会存在的正常现象。即便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市场投机者也是市场的正常参与者,都必须遵循正常的市场规律,也需要承担同样的市场风险。只是他们可能拥有更大的风险偏好(胃口)和更加精明和丰富的现代风险交易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确是我们在金融开放中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更加强大的对手。但与他们同台竞技显然也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推动力。

金融开放是我们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对我们的现实影响主要取决于开放的进取性和审慎性的合理平衡。平衡的关键在于确保金融开放的程度和步伐要与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包括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市场风险交易和配置能力以及我们的以风险为本金融监管能力。凡事皆有度,金融开放对控制权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是如此。超过一定限度的过度影响,就需要我们的金融主权发挥作用,从系统性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视角,开展适度的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在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继续追求发展的新时期发起的新一轮金融体系改革,其根本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基本特征是结构化改革,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有效供给能力的建设。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限于各种形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风险管理,包括通过金融产品提供的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险的服务,也包括在这种金融产品提供的过程中向实体经济提供的风险管理标准,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向实体企业提出的客户准入标准、风险限额标准和风险定价标准等。因此,有效的金融供给能力不仅是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金融体系引导整个经济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来自内部和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外金融开放将有利于这些风险标准和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化,帮助我们的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中行稳致远。

来源:微信号:人大重阳,https://mp.weixin.qq.com/s/KLklGApZYxIXCQjecEzTSQ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2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