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洪:筑牢医患心理堤坝 打磨心理援助“利剑”
字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别的战士,他们的对手除了病毒,还有人们心里无形的创伤和危机,这些人被称做“心理专家”。刘忠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也是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主导参与了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暴发之初,医患心理面临“溃堤”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2月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积极协调下,前线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正式成立,刘忠纯担任组长。

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立后的几天,他便带领成员马不停蹄地奔赴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及武昌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光谷方舱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迅速拿出了针对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对于患者,通过规律作息、健康宣教、音乐广播等手段加强心理支持,同时培训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技巧,将心理干预融入常规的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医护人员,在医院休息区开设心灵驿站,营造温馨轻松环境,为他们提供生物反馈、音乐治疗、放松训练等心理健康服务,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刘忠纯介绍。

这些措施很快在43家定点医院和13家方舱医院中得到借鉴和推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确保了抗疫医护队伍的稳定和高效。

在刘忠纯看来,心理专家们的工作好比修堤工,抢修公众的心理堤坝,防止溃堤。“及时掌握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实时研判心理危机风险,有效识别出高危人群,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防止极端性事件发生。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在挽救生命!”刘忠纯说。

搭建心理支持系统,让心理援助“有人、有枪”

1月23日,武汉封城,近900万武汉市民被困家中,居家隔离的公众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为棘手的是,面对这样庞大的心理援助需求,仅靠数量有限的心理医生们一对一服务基本不可能。刘忠纯明白,要突破这一困境,“既要有人又要有枪”。“有人”就是要拉出一支更为庞大的专业心理队伍;“有枪”则是要搭建起一个平台,让公众能借此发布心理求助需求,接收心理援助服务。

2月12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研发的首个抗疫在线心理支持系统——“强肺心理支持系统”正式上线,专门为公众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心理评估和专业治疗建议。在这套系统的背后,则是由16名国内知名精神医学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及近800位心理医师和心理咨询师在内的“援助”团队。

刘忠纯回忆,平台一上线便收到了大量心理求助,而且占据多数的都是失眠类问题,团队成员们只得通过轮班的方式提供服务。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解决了近8000余个心理求助案件。对刘忠纯而言,这个平台还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他计划接下来引入机器学习功能,通过拟人化、智能化,将其真正打磨成一把心理援助的“利剑”。

疫情得到控制,疫后的心理建设才刚刚开始

3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工作。

刘忠纯认为,相比医疗救治,心理救治的战线更长久,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在他看来,疫后的心理建设应当重点关注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线医护人员和逝世患者家属的哀伤反应处理。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有赖于社区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力量。

近期,专家组正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心理干预,指导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并组织制定湖北省中长期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刘忠纯认为,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非常重要,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上做好无缝对接,为社区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要把教育、医疗、民政等相关方面的心理援助资源进行摸底和整合,利用社区平台进行培训和服务,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心理援助骨干力量。

“当然,心理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给予心理创伤者一些鼓励,引导平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另一方面要提升民众心理健康维护意识和求助意识。”刘忠纯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