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借力数字化转型,上海文创产业找准高质量发展主攻点
字号

2020年提前完成文创产业在全市GDP的占比目标,2021年的上海文创产业还将怎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来看两次评选。其一是由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在36个城市参评的2020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上海位列综合排名第一;其二是在2020年11月,“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被上海摘得,这是中国城市首次收获该奖项。一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创产业在上海所拥有的营商环境优势,另一边是“数字之都”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的开阔局面——仅这两张王牌在手,上海的文创产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上拥有了强力引擎。

事实上,上海文创产业发展,何止一条新赛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上海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家底,也正在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些都被文创业界视作发展的时与势。

昨天召开的202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会议,为上海文创产业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依靠数字经济新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新突破,着力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经由这三大主攻点,上海文创将构筑起新发展格局。对外,文创产业是上海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突围路径;对内,文创则是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一环,是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生活需求、推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生工程。

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优质文化内容出圈、出海

云剧场、云音乐会、云观展、云游览,疫情不仅更改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文创领域的新生态。因此,2021年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第一项重点,就是要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转型的主体,首先是图书出版、影视、演艺、文博等传统业态。这方面,上海尝过甜头。2020年,上海的亚洲演艺之都建设能在剧场限流甚至暂停开放的条件下逆势奋起,离不开直播新模式、新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一方面,上海不少剧场、文艺院团纷纷开启云上直播,文化惠民的同时也助力优质文化内容频频“出圈”。另一方面,市民也积极响应数字化的文化生活。去年2月启动的“艺起前行”短视频征集活动,在全市共征集到2.2万条短视频,累计播放14亿次。今年,上海将结合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进一步拓展在线应用场景。

而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本身就带有数字基因的新型业态,上海看重的是先导产业抢占先机,以企业的新供给创造市场的新需求。疫情宅家期间,泛微网络的“契约锁”电子签章平台因为可支持电子签约等深度应用场景,得到大批企业的认可。米哈游的《原神》自去年9月以13个语言版本全球发行,移动端在6个月内实现海外营收超10亿美元。游戏场景中的东方神韵、中国特色的山水人文意境等,亦俘获了全球玩家。搭载数字快车,优质的文化内容能够更快出圈、出海。

聚焦重点领域,用好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疫情影响依然持续的当下,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国内,文创产业同样被视为朝阳产业,得到了不少城市的青睐。上海的优势何在?“重点领域新突破”,上海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0年,上海的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的地位都在夯实巩固,而新一轮上海文创产业发展,要使得亮点更亮、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善用上海丰厚的红色文化家底,被视作2021年最重要的文创发展机遇之一。因此,上海文创的“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建设中,不少都融入了红色文化元素。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即将建成开放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无疑是重中之重。上海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创能否开辟新线路、新场景、新模式,都被摆在了更高的评判标准之上。

在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打造进程中,上海将把握“创”和“制”两个关键环节,保障《1921》《大城大楼》等重大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同时,在上海影视乐园二期建设中,一个拥有上世纪20年代上海独特石库门风貌的“红色摇篮群落”亦渐渐成形。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老渔阳里、召开中共一大的树德里、召开中共二大的辅德里……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地方,不仅是电影《1921》的取景地,也将成为上海文创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此外,上海将在进博会上创设“文物艺术品交易专区”,进一步提升艺术品交易规模和能级。以电子竞技正式列入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为契机,巩固和提升“上海电竞”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创意设计新高地,筹备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也都是上海文创发展的重点指向。

探索融合发展新路,赋能消费升级与城市空间升级

上海着力孵化一张全球化的文创园区名片,参与到国际竞合中。2020年,上海共认定了149家市级园区(含25家示范园区)、16家示范楼宇和28家示范空间。上海锦和商业、上海德必集团先后上市,开启了文创园区运营管理公司上市的先河。今年,上海将助力“五个新城”建设,推动“一城一名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名园,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些园区并非简单的空间,它们容纳的亦不只是产业的主体与人才,更应催化园区内各种创意与业态的融合。以上海德必为例,该集团成立中国首个城市更新研究院,研发了“易园”“WE”“运动LOFT”等形态的园区。城市空间升级后,德必又先后建立用户社群中心、跨城市会员体系。

永璞咖啡是上海本地的消费创业企业,目前已有超过400个品牌与其进行IP联名。李子柒则是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IP、中国文化输出的青年代表。这两个IP背后,都有着上海众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身影。该公司以投资赋能的方式,探索出了融合发展的新路。作为由上海报业集团发起并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投资平台,众源抓住上海发力“五型经济”的重大机遇,系统布局了一批流量型经济平台。在业界看来,流量平台可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五流”汇聚,是上海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关键。

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创加速产业融合发展,上海提供的将是新国潮、新风尚、新业态,也是最具活力、便利、生态特色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2021年4月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