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敦帅:疫情之下支持和保障企业的政策优化研究
字号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企业发展面临生存困境。在对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支持企业防控疫情生存发展的典型政策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提炼典型政策的共同着力点和差异性做法,总结评析政策设计的行动逻辑和存在的不足,针对疫情下企业的普遍性困难和行业性困难,提出了疫情下支持与保障企业渡过难关的优化政策建议。包括“防控要防、复工要复、帮扶要帮”导向,加强政策针对性;加强各级政府间企业支持政策的联系和衔接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的互助合作,提升政策融合性;审时度势推进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发挥作用,强化政府服务能力,增强政策联动性;提升短期政策效用的同时着手布局促进企业经济恢复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强化政策前瞻性。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18VSJ059)研究成果。 

伴随全社会防疫攻坚战拉开帷幕,全国各地开始施行包括封城、停工、闭门和隔离等严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导致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假期延时、复工推后、流动受限和成本上升等诸多困境,并且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和恶化,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在行业冲击、生产调度与运营、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疫情对制造、服务和科技等各个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众多中小企业面临了较大的生存压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窘境,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保障。从国家层面看,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等部委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一方面快速启动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集中力量,快速突破,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从地方层面看,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相继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切实从疫情发生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比较提炼典型政策的共同着力点和差异性做法,总结评析政策设计的行动逻辑和存在的不足,针对疫情下企业的普遍性困难和行业性困难,提出了疫情下支持与保障企业渡过难关的优化政策建议。 

一、疫情之下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性、全国性蔓延,举国上下大规模、全范围的隔离防控,打断了中国经济“弱企稳”的现状,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图1是疫情背景下企业发展困境的结构图。 

图略

1.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供给需求同时骤降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供给与需求两方面。从供给方面看,受全国范围封城隔离防控疫情的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产、销售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各类企业停工减产。第二产业增速显著回落,人口聚集性的第三产业损失严重、恢复缓慢,生活物资供给不足、叠加恐慌性需求,短期CPI上涨并伴随PPI供需同时回落,通缩加重。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与出口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第一,消费需求大幅降低。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聚集、流动,受到隔离防控和交通管制的影响,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且伴随疫情的持续扩散冲击持续加剧;另一方面,随着需求结构的持续调整与优化,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增长到57.8%{1},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将大幅降低。第二,短期投资基本停滞。受疫情防控影响,短期内员工复工、工厂复产持续延迟,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开展,相应的投资活动也基本停滞。第三,出口贸易持续放缓。2018年3月起因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开始放缓;2020年伊始因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影响,有些国家采取了撤侨、限制入境和暂停航班往来等短期措施,中国出口贸易持续放缓。综合来看,受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着短期内持续恶化的宏观经济环境。 

2.疫情对行业发展的冲击:多行业领域遭损失 

第一,制造行业:持续走低,溢出效应明显。此次突发疫情使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制造业本身因为复工延迟、流通减速等原因,造成短期生产滞后,物流、生产、销售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另一方面,消费、服务、进出口领域的影响蔓延到制造业,导致制造业订单量、库存量减少,从而导致制造业产量和销售持续走低。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因疫情导致的制造业持续停滞,产生相当规模的溢出效应,影响国际相关产业链中上游企业采购需求和下游企业产品供给。 

第二,服务行业:损失惨重,短期恢复缓慢。疫情的全面暴发和持续扩张,给以人口聚集性为主的餐饮零售业、休闲文旅业、影视娱乐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服务行业损失惨重且持续效应明显,短期恢复缓慢。餐饮零售业方面: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春节黄金周是餐饮零售业旺季,但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举国大规模、长时段的“封门闭户”给餐饮零售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零售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预计2020年该部分收入或减少50%至70%,相当于损失5000亿至7000亿元。休闲文旅业方面:受疫情全面升级影响,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文,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业务,各地方文旅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全部关闭文旅系统的图书馆、博物馆、文艺院团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各大旅游景区,并取消相关文化活动和演出活动,全国所有休闲文旅活动完全停滞。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影视娱乐业方面:疫情暴发的春节档在全年票房收入的位置举足轻重,而2020年春节档由于疫情冲击,预计总票房近70亿的《唐人街探案3》《夺冠》等7部主要影片全部撤档,不少大型院线均选择暂停营业,影视娱乐业春节档近乎颗粒无收。交通运输业方面:疫情暴发的春节假期是每年客流高峰期,但受防控疫情影响,“封城”数量持续增加,返乡、外出人数大幅减少,对交通运输业形成巨大冲击。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看,2020年春运前22天(1月10日至31日),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20.6%,特别是1月28日至31日客运量同比下降82.9%。 

第三,科技行业:停产缩销,产业链受影响。受到疫情的影响,科技行业面临着停止生产、产品销量下降、供应链中断等危险。一方面,对于大型科技企业,其短期的产品销量与供应链稳定性会有所下降,相关产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小型科技企业,由于支付人工、场地与销售成本已占据大量公司支出,企业停工与销售中断带来的收入下降会对企业资金流造成致命打击。此外,科技展会一直以来都是科技产业重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媒介,但受疫情影响,高技术企业不得不放弃参加近期诸多重要展会,致使损失进一步加剧。 

3.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冲击:诸多困境难以为继 

第一,企业资金匮乏。资金流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血液,但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资金流可能因停产停业而受到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单一的先天脆弱性,自由现金流匮乏,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稍有不慎就会破产。{2}而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业务停摆意味着资金流中止,但企业在银行贷款、工人工资、财税方面的支出并未停止。一旦中小企业尤其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消费服务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的恶化超过一定时间,对全行业和整体经济的打击可能是致命性的。{3} 

第二,复工复产困难。受疫情影响,安全防控难、员工返岗难和供销衔接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复工复产,大量企业长时间的产能“真空”会致使整个中国经济损失严重。一是企业面临大范围防控疫情的困难导致企业复工复产难。二是全国范围的隔离防疫致使企业员工无法正常返岗,即使部分企业员工正常返岗,企业也面临着员工隔离防控的成本。三是疫情的大范围冲击致使企业上下游供销中断,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等运营业务,因此复工不易、复产更难。 

第三,违约现象严重。在疫情影响和冲击下,企业资金匮乏与复工复产困难进一步导致企业违约现象严重。从国内市场看,各地要求企业停产停业,员工延期复工,疫情严重的地区更是采取了交通管制等严厉措施,导致各类企业生产线、供应链中断,从而致使企业面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和违约赔付的窘境。从国际市场看,国内对外出口的制造类中小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受疫情影响,高管等工作人员不能出国返岗,导致海外业务暂停。{4}而经营中断导致国际市场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若风险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向上、向下及横向传导,甚至会引发局部性危机。据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新订单、新出口指数双双走高。但受疫情影响,相关企业生产恢复过程迟滞,较多订单将面临延误,致使企业损失巨大。 

第四,运营成本加剧。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卫生防护和环保成本将大幅上升,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另一方面,疫情停工期间,企业需要照样发放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来维持企业各个岗位,这无疑是让企业承担公共部门本该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的负担,也很难持续下去。 

二、疫情之下支持企业发展的典型政策梳理与分析 

1.政策词频分析 

笔者运用ROSTCM6软件对55份国家、省市典型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从结果来看,国家和各省市关于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高频词汇主要包括企业、疫情、服务、单位、影响、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保障、政策、银行、物资、发展、融资、担保、资金、重点、部门、给予、困难、办理、缴纳、经营、小微企业、减免、申请、财政、加大、期间、鼓励和加强等;从整体来看,国家和各省市关于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企业发展、金融支持、解决困难和保障运营等方面。 

2.政策内容分析 

通过遴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厦门6个典型城市关于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典型政策进行分析和整合发现,防控疫情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保障企业运营、支持抗击疫情、做好援企稳岗、促进复工复产、优化营商服务、实施灵活用工和给予多元补贴9个方面。第一,减轻企业负担主要包括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与税收优惠等;第二,加大金融支持主要包括增加信贷投放、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与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等;第三,保障企业运营主要包括促进就业、加大政府购买与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保障支持等;第四,支持抗击疫情主要包括支持重点防疫物资供销企业扩产增能、增加进口、建立进口防疫物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与强化对抗击疫情重点单位的服务等;第五,做好援企稳岗主要包括返还保险费用、调整社保缴费基数与下调医保费率等;第六,促进复工复产主要包括加强防疫物资供应、加强企业用工保障力度与培育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发展等;第七,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包括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加强法律服务保障与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第八,实施灵活用工主要包括调整薪酬、轮岗轮休与弹性工时等;第九,给予多元补贴主要包括实施培训补贴、补贴文化事业建设费与给予企业招工补贴等。 

3.政策总结分析 

通过借鉴Ruiz等{5}、张永安等{6}、赵杨等{7}的研究成果,笔者从政策层级、政策时效、政策性质、发布机构、政策倾向、政策内容、调控范围、作用领域、作用对象9个方面对31个关于防控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典型政策文本进行总结分析(见表1)。由分析结果可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已形成了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国家政策体系,体现了国家通过支持企业防控疫情和渡过难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政策理念,表明了国家通过制定疫情期间临时性、多样化、复合型企业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抗击疫情、稳岗复产、减轻负担、健康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彰显了国家自上而下、主动创新、多体协同、供需结合的基本政策逻辑。{8} 

三、疫情之下支持企业发展的典型政策总结评析 

1.支持政策出台的驱动力量 

第一,公共安全是驱动支持政策的首要因素。疫情的暴发对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形成了直接的冲击,企业作为人员聚集的集中场所,是维护公共安全战疫的“主战场”。因此,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政策的出台离不开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的驱动。第二,经济发展是驱动支持政策出台的直接因素。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停工歇业,对国民经济形成了严重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支持政策的出台离不开国家保障经济发展的驱动。第三,社会和谐稳定是驱动支持政策出台的保障因素。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最主要市场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主要力量。在疫情的影响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停滞导致大量企业生存困难,对就业岗位、员工收入和社会财富形成了巨大打击,一定程度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支持政策的出台离不开国家打造和谐社会的驱动。 

2.政府支持政策的行动逻辑 

面对疫情的肆虐,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渡过难关,国家各级政府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外及内、层层深入、相互促进、统筹协调的行动逻辑提出了防控肺炎疫情、保障企业发展的四条战疫战线(如图2所示)。一是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战线,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二是疫情防控战线,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三是恢复经济战线,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四是社会治理战线,为企业发展建设良好的和谐稳定环境。 

图略

3.支持政策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方面:从政策参数看{9},现有支持政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和政策体系两方面。政策目标方面,现有支持政策明确提出了支持企业防控疫情、渡过难关的核心目标,为企业短期内复工复产和有序运营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方面,现有支持政策不仅形成了“国家—省级—市级”的层级体系,而且涵盖了减轻负担、金融支持、保障运营、抗击疫情、援企稳岗、复工复产、优化服务、灵活用工和多元补贴的内容体系。从政策结构看{10},现有支持政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策供给主体和政策统筹对象两方面。政策供给主体方面,现有支持政策的供给不仅实现了国家层面财政部、发改委等多主体间的合作,而且实现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政策统筹对象方面,现有支持政策实现了疫情防控、改革发展稳定和企业健康发展之间的统筹。从政策过程看{11},现有支持政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的一致性和创新实施与现实背景的统一性两方面。一方面,中央政府的支持政策为帮助企业防控疫情和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为企业抗击疫情和渡过难关制定了具体方案、提出了可行措施,两者在目标和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省市政府的支持政策是在本地面临的具体疫情和具体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的,既体现了支持政策的创新,又兼具本地特色。 

不足方面:从政策针对性看,现有支持政策虽然对企业防控疫情和恢复发展作出了普遍指示,但是各类政策均集中在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一般方面,缺乏针对本地具体情况的特色措施,一些地方甚至直接采取封村、封路、封社区等简单化“一刀切”式的措施,政策针对性较差;从政策融合性看,虽然当前的支持政策已经形成了帮助企业防控疫情和渡过难关的基础体系,但是各个政策之间的关联较少,政策引导方向和关注领域差别较大,政策缺乏融合性;从政策创新性看,现有支持政策更多集中在企业传统生产运营的恢复和保障领域,而对发掘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增长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的关注较少,政策创新性较差;从政策联动性看,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政府快速响应制定了系列支持企业防疫情稳发展的政策,但是各部委和省市各职能部门之间均从本部门出发作出了相关反应,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加之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致使政策联动性不佳;从政策前瞻性看,现有支持政策均是在疫情暴发以来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境制定实施的,且政策时效均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并未对“后疫情”时期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和筹谋,政策前瞻性不足。 

四、疫情之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防控要防、复工要复、帮扶要帮”导向,加强政策针对性。政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制定和实施支持政策,注意防控措施的正负面影响平衡,避免防控手段极端化和防控对象绝对化。一方面,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坚持“防控要防”的主旨,极力消除可能存在的疫情传播隐患,应在做好适时隔离、杀菌消毒、信息宣传、体温采集和出行信息管理等有效控制手段的情况下,给予复工人员通行许可。另一方面,尽可能向当地已复工企业调配更多防疫物资,加强物业管理区域内卫生保洁、病毒消杀工作,强化包括防疫指导和疫情监察等干预措施,支持企业攻克困境、正常运转。 

第二,深化疫情影响下企业维稳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间企业支持政策的联系和衔接关系,强化各地方政府间的互助合作,提升政策融合性。政府现有支持政策中,中央与省市政府在同一事项上的政策发布时间参差不齐,且互相缺乏合作互动,各省政策引导方向和关注领域差别较大,表现在复工、用工、补贴和营商服务等方面,相互之间基本不存在关联影响。而由于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活动需要足够的物料供给和劳动力支持,各地不同的人员流动限制、交通管制和政府服务政策将造成新的产业链地域流通障碍。因此,应对重大疫情造成的企业生存困境和经济下行趋势,我国政府应从现实问题出发制定全方位企业疫情保障制度,注重深化疫情影响下帮助企业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地方政府注重与中央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企业的紧迫需求方面形成一致合力,尽量避免政策不连贯和不全面造成的落实不到位问题;二是各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系,在人员流通、物料调度、物资互助和医疗帮扶等方面形成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开设市际、省际甚至全国范围的“绿色通道”,落实疫情防控道路检查措施的同时消除企业生产运营物料运输与复工人员返企障碍;三是构建省级乃至全国范围的政务一体化,加强各个政府间资讯、政务、健康、认证等各方面的互联、互通、互认,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平稳发展。 

第三,作好企业扶持保障工作,发掘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持新商业模式的变革进程,为新业态成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政策创新性。现有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支持、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减轻负担、有序复工复产、优化服务等方面,几乎没有支持及扶持新商业模式快速成长和新业态健康发展的政策内容和工具。从疫情影响看,传统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大量订单被取消,百万服务人员闲置,但在线教育、生鲜零售、电子商务等行业却发展势头迅猛,线上零售、线下即时配送平台订单量爆炸式增长。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清楚当下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全力做好企业支持保障工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应顺应市场发展,重视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政策支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体而言,一是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借调的方式缓解企业的员工薪酬、场地租金和福利保障等方面的经济压力,推行“共享员工”新模式,满足疫情背景下企业用工需求;二是科技部门提高企业的创新补贴,引导企业在疫情影响新形势下重视企业研发、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产业培育等活动;三是地方政府倡议和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四是法务部门和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无接触”申请和审核,面向对抗疫情迫切需要的专利和著作权等产权领域开启快速审核通道;五是卫生部门作好线下配送服务人员的防疫工作,对外卖骑手、运输司机和快递员等活动性强的职业群体定期消毒和身体状况检查等。 

第四,突破传统企业激励手段,审时度势推进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发挥作用,在了解企业切实需求基础上强化政府服务能力,增强政策联动性。现有政府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主要聚焦在金融支持和减税降费等传统激励手段,忽略了各职能部门间政策的联动性。因此,在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下,一方面除已经出台政策的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外,需要动员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特点,对疫情产生的不利因素逐点击破,发挥政府部门齐聚发力的联动效应,推动企业支持政策精准化、精细化施行;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收集各方意见和需求,推进政府服务能力完善和升级。具体而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应通过网络招聘平台组织线上招聘交流会议,为企业恢复生产力提供劳动力保障;司法相关部门应为企业违约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就疫情造成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合同违约行为给予法律指导和帮助;卫生与健康相关部门应向复工企业提供专业的防疫指导,确保已复工单位不发生疫情、不成为疫情蔓延的新战场;交通与运输部门应与地方政府达成促进复工复产共识,为企业物料运输和劳动力返企提供支持和帮助;文化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做好疫情期间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对抗疫情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等。 

第五,提升短期政策效用,加快施行有效政府干预,同时放眼疫情后企业经济重建,着手布局促进企业经济恢复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强化政策前瞻性。从政策效用周期看,现有应对疫情影响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基本都是短期的临时政策,且政策倾向表现为暂时的支持、帮助、鼓励、促进和缓解等方式。但是,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不都是短暂且无痕的,尤其对遭受重大经济创伤的中小企业而言,疫情会对其造成持续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保障,不仅要让企业短时期内得以“存活”,还应放眼于疫情结束后企业经济重建和布局促进企业经济恢复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让企业能够“活好”。具体而言,在制定短期政策方面,政府应该注重施行契合需求、响应迅速、效果稳定且针对性强的政策干预手段,结合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精准施策。在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时,要从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尽快出台全年的金融工具和减税降费政策,作好宏观经济干预布控;二是加强万物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产业发展线上平台模式,推动产业网络化结构变革;三是鼓励企业数字化变革加强“非接触式”的生产运营能力,通过科研资助、人才培养与升级转型扶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制定政府关于企业遭受重大公共风险的应急预案,建立长期有效防控机制应对未来挑战。   

注释:

{1}宁吉喆.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N].中国信息报,2020-02-03. 

{2}赵建.疫情期间应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生存困境[EB/OL].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zl/bank/2020-02-02/zl-iimxxste8328286.shtml. 

{3}宋向前.应制定特殊政策支持疫情时期中小企业及消费服务业[EB/OL]. 财新网,http://opinion.caixin.com/2020-01-31/101509825.html. 

{4}王淑娟、王晓林、李亭、吕光一、朱程.疫情防控下中小企业生存困境[EB/OL].中国金融信息网,http:// thinktank.xinhua08.com/a/20200205/1910754.shtml. 

{5}M A Ruiz Estrada, S F Yap, S Nagaraj. Beyond the Ceteris Paribus Assumption: Modeling Demand and Supply Assuming Omnia Mobil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Research, 2008(2). 

{6}张永安、郄海拓.国务院创新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7). 

{7}赵杨、陈雨涵、陈亚文.基于PMC指数模型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评价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6). 

{8}陈强、敦帅.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研究——政策演进、总结评析与未来路向[J].经济体制改革,2019(5). 

{9}{10}{11}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成就与教训[J].中国人口科学,2009(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lx_gsgl/glx_gsgl_qygl/202006/t20200616_5143859.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