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牢牢把握教学这一党校的中心工作
字号

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并提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标对表《条例》,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要有新作为,必须牢牢把握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党校办学质量。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教学中心内容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条例》要求,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注重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课程教育,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头等大事。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必须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按照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持续推动党校教育上台阶上水平。

扎实推动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改革的“一号工程”。讲政治要懂政治。懂政治是前提,必须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理解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潜心研究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讲政治,从党校职责定位上说,就是要求党校教师传授好、传播好、传承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旗帜鲜明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旗帜鲜明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党章党规党纪、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讲政治要守规矩。守规矩是保证,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要用学术。用学术是方法,要找准学术接口,用学术规范凝练教学实践;要构建学理框架,用学术语言讲清学员困惑;要突出问题导向,用学术成果解答现实问题。

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这为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校(行政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或一般的培训机构,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鲜明特色和传统优势,必须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课时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作为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把主业主课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推动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往深里学、往透里讲。

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衡量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永恒课题。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是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需求调研要做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三个结合”,搞清楚三个“是什么”,即学员想不到、想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学员能想到、想错了的问题是什么?学员想到了但不会表达的问题是什么?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建立在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之上,体现在能不能解答学员困惑,能不能回答现实问题,能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不同班次要按照各自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对照比较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实施“菜单”式选学,通过学员“点”菜、学校“配”菜,教师“做”菜、学员“品”菜等培训方式,在增强学员党性、提高理论水平、提升领导能力等方面强化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既要讲“道”,还要重视“术”。《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既要坚持在长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探索新的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党校课程必须体现党校特色,既要注重理论和知识的讲授,又要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和学员在交流、研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同时,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探索先进培训方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4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