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锋:“稳增长”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克时艰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都产生了冲击和深远影响,2020年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提高财政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三只箭”。“三箭齐发”,可以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当然,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影响,真正“稳增长”不能靠财政政策“独木撑天”,不仅需要与货币政策等形成政策合力,更需要市场经济主体一道共克时艰。总的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政策体现出了四大特性。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政策考虑了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的客观需要,没有墨守成规,计划按3.6%以上安排,可以看做是财政政策的“非常规操作”,尽管我国财政赤字率有所突破,但是我国并没有采用所谓“无上限放水”的政策,对于财政赤字率保持了足够的节制和敬畏,必将不负众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因为,经济“稳增长”受到投资、消费、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罕见,财政政策“单兵突进”很难力挽狂澜,还可能会影响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反过来拖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猛药去沉疴”,但是经济肌体的最终恢复还需要耐心调治。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巩固向好的背景下,财政政策通过其“汲水效应”振臂一呼,有望与其他政策工具形成合力,为经济向好营造良好的外部财政政策环境。

第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短、时滞相对较小、政策见效更快。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可以说,这将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进一步改善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使“稳增长”的财政政策尽快见效。

第三,2020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是在2018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的进一步“放大”,也向市场各方释放利好信号、提振全社会信心。这些有针对性的企业帮扶政策,包括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延续到今年年底乃至明年,将让企业获得更切实的福利,包括相应支出减少,大大降低资金链承压,支撑企业的后续发展。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在财政纾困政策逐步到位、发力之后,我国微观经济将迅速恢复,并将我国经济长期趋稳向好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和延续下去。

第四,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而扩增的专项债券将投资的重点锁定在了“两新一重”等内容上,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着眼长远,意味深长。今年以来,“新基建”屡屡被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对于积极在该领域布局的区域以及身处其中的相关企业来说,有望迎来一波发展机遇。同时,这对于巩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补齐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和短板,都具有战略意义。

来源: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20-05/25/content_33857860.htm 发表时间:2020年5月2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