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义清、叶柏荣: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字号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019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蓝天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原则进行系统论述,对重大的生态问题作出全面部署,对全球生态治理提出中国主张,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与历史担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不同领域和地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入论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清洁美丽的世界中生活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臭氧空洞、气候变暖、海洋污染、极端性气候频发、传染病流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已跨越国界,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直接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问题与挑战也远非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应对的。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有助于形成应对生态危机的合力,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同时,这也是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善举,并将带动更多国家与民族参与这一伟大事业。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维护国际生态正义的需要。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追求增长第一,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学界痛定思痛后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国家和地区间的效果差异大,世界整体环境仍趋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全球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治理能力参差不齐等。其中,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公正,丛林法则盛行带来生态权利与义务相背离是重要原因。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有助于理顺国际政治经济体制机制与生态治理的关系,促进各种国际环保组织之间的协调,加强对国际环保条约、协议实施的监管。特别是秉持公道,促使国际组织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规则、规范,让每个国家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相匹配的生态义务,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的生态权益,促使发达国家减少污染输出,在环保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项目援助等。通过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维护国际生态正义,壮大国际环保队伍,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全球生态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生动写照。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信守承诺,积极履行与自身国力相适应的国际生态义务,签署并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碳减排任务,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自身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以绿色为底色,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等。通过共建生态环保数据服务平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援助以及中国经验。有力的行动表明,在建设全人类共同家园过程中,中国做到了言而有信、知行合一。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对某些西方列强借意识形态污蔑和孤立我国的有力回击,必将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生态治理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巩固和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每个国家与地区的生态都息息相关。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我们需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要确保我国在减少碳排放、消除沙尘暴、保护野生动物、防止病毒传播等方面已取得的成就,也需要消除国际生态治理中的无政府状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行动。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制订和签署相关的环保条约,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此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需学习和借鉴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先进科学技术、治理方式,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平台、好抓手。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是应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之策。它将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然基础,提高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世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让国际秩序变得更加公平合理,让生态文明造福更多国家和民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mkszy/mkszyzgh/202009/t20200911_5181830.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9月1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