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昌等:乡村活力,国外如何把脉?
字号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薄弱地区,充分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一套乡村活力数据库,是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乡村活力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国土空间规划是互动的内生关系。科学评测乡村发展活力,综合反映乡村发展水平、分析乡村的特征与差异、研判乡村发展阶段与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自然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乡村活力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德国巴伐利亚州食品农林部和环境保护部门共同开展了乡村活力评价研究,以及乡村活力分析数据库建设,全面分析影响乡村发展因素,客观评价乡村发展活力,优化乡村布局。具体来说,包括建设坚固稳定的居民点结构,强化村庄核心区域发展,促进村庄内生发展,为农村地区创造更优的生活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村庄建筑文化和文物古迹等。

该数据库是观察乡村活力的工具,利用该数据库可以为乡村量身制定发展方案,为编制乡村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总体来看,巴伐利亚乡村活力分析数据库包含土地管理数据库和乡村活力数据库。

乡村活力分析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包括基础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总结、评估发展可能性并制定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首先是获取乡村活力数据库的基础数据,由人口、土地利用、村落结构、土地政策、基本生活供给、公众参与和经济等部分组成。基础数据可通过当地统计部门或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其次是数据分析总结。运用土地管理数据库对乡村内部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估,主要通过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建筑物总量和空置比例等内容来评估,然后将土地管理数据库内容导入乡村活力数据库中,从而形成完整的乡村活力分析数据库。所有的基础数据都录入和整理完毕后,乡村活力分析数据库会生成乡村活力发展报告,包含人口、就业、住房空置等方面内容。报告展示了乡村基本的发展状况,是未来规划和制定政策的基础,后续还可以利用获取的基础数据形成规划及专业报告。最后,规划部门通过大量数据的论证和分析结果来评估乡村发展可能性,制定未来发展目标,并列出实施发展目标的针对性措施。

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后,依然保留了乡村典型的风景特征和田园风光,并且将乡村景观提升为英国民族文化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重构成为全球进程,尤其是欧洲乡村从生产和居住的空间逐渐转变为消费和保护的空间,整个乡村地区管理目标的范式发生转变。乡村的生态环境、景观特色作为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景观科学在欧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与土地管理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英国在乡村区域尝试采用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关注乡村自身的特征。1996年,英国完成了《英格兰特征地图》,根据自然和文化因素将英格兰细分为159个景观特征区,描述了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决定特征的影响因素以及每个区域主要的变化压力。2000年发布的乡村发展白皮书《我们乡村的未来:公平的乡村英格兰》强调监测乡村所处状态和转变方式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乡村品质统计(CQC)作为英国制定国家乡村品质变化指标框架的一个项目应运而生。乡村品质统计以159个景观特征区为基本单元,覆盖整个英格兰,约13.03万平方公里,对乡村变化进行跟踪监测。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作为长期以来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演变结果的乡村景观特征,辅助指导乡村事务的政策发展和框架决策,并为地方机构的地方规划和土地管理协议提供基础。目前已经评估了1990年~1998年和1999年~2003年两个时期的乡村品质变化,主要评估与乡村特征相关的土地覆盖变化。今后,评估和数据库建设还将继续发展完善,以便更好地保持英国乡村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乡村品质以乡村的林地、边界特征、农业土地覆盖、居民点和发展模式、半自然栖息地、历史特征和河湖水系等要素为基础。第一阶段建立了国家乡村特征决策支持数据库(简称NCCD)和新景观分类;第二阶段扩展和改善NCCD,建立并检验乡村变化指标,最终创建了国家乡村特征分区数据库。

最初,乡村品质统计的指标分为四个主题:特色景观元素的范围和总量、特色元素是否保持良好和合理管理、乡村新景观元素的范围和总量、影响“乡村体验”的主要因素及其提供的有效服务。

乡村整体品质由景观特征构成,是指在特定类型的景观或乡村持续产生的独特可识别的元素,通过地质、地形、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田园配置的组合和居民点发展来反映。这些特征最后形成一个品质指标,识别乡村属性变化正在发生的位置以及该变化对强化乡村特征和环境是否重要。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林地和森林清单、乡村调查2000(包括2000年实地调查和土地覆盖图)、农业统计数据、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其他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景观数据、邮政地址档案、人口统计。

根据变化方向和强度,乡村品质特征变化分为四类:保持——区域的特征已经很强且整体完整,观察到的变化在于维持特征,或者主要品质长期保持没有发现变化;忽视——区域的特征较弱且在过去变化中被侵蚀,观察到的变化不足以恢复使之独特的主要特征;优化——观察到的变化趋向于恢复或加强区域的特征;背离——观察到的变化趋向于退变,以致区域特征消失或者新特征出现。然后按照特征变化分类,对林地、边界特征、农业土地覆盖、居民点和发展模式、半自然栖息地、历史特征和河湖水系六个要素进行了评估。1990年~2003年时期评估的主要结论为:约51%的景观保持现有特征;约10%的景观优化了现有特征;约20%的景观被忽视,即过去失去的特征没有被寻回;约19%的景观新特征正在出现。

由于人口在三大城市群高度集中,乡村“空心化”现象逐年加剧,日本一直以紧凑乡村为理念,通过建立完善乡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辐射带动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居民点,使乡村地区在“空心化”阶段具有弹性和适应性,既能保障“空心化”地区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为未来发展保留空间。另外,注重从区域、城乡要素流动过程中谋求振兴,形成创新动力。在乡村发展模式方面,伴随城镇化发展逐步从政府推进下的追求数量,向设施趋于完善后自发性质量提升转变,城乡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交流渠道更为顺畅,因此乡村地区以提升生产生活便利性、培育多元化产业形态、营建美好的人居环境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风景秀丽、空间舒适、设施完备、福利保障充分、收入稳定的乡村地区必然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反向吸引力,即拥有活力。

在上述乡村发展理念下,乡村活力主要包含三个视角。首先是维持一定的居住人口。由于日本乡村的“空心化”、高龄化较为严重,是否能维持一定规模人口居住,成为活力评价的首要标准。具体指标包括每户成员数、高龄单身户数比例、儿童人口比例、青壮年女性比例、从业人口指数、老龄化程度;指标除了现状外还涉及变化情况,包括一定阶段的人口增长率、儿童人口增长率、青壮年女性人口增长率、就业人口变化趋势、老龄化程度趋势。现状数据加上变化数据可以充分反映人口活力的变化与现状情况。

其次是产业发展。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一村一品”等六次产业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活力从综合经济活力、农林业本底条件两个方面考察,非单看农林业发展水平。经济活力指数主要包括:人均所得税、地方企业雇佣率、人均工业生产值、人均商品零售额、三产就业人员比例、地方财政指数。这些指标除了现状数据收集以外,也重视对变化指标的采集和分析,包括个人所得税变化、本地企业就业人数变化、人均工业产值变化、人均商品零售额变化、三产就业人口增减率。

农业活力与林业活力在具体指标内容方面也有所区别。农业指标分为主要包括主业农户比例、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不满六十岁的农业就业人口率、户均农业所得、农业劳动生产力、大规模农户所拥有的农地比重、多代共生型农户比例。而除了“多代共生型农户比例”一项指标外,其余六项也需进行变化情况的指标采集与分析,以反映农业基础的变化情况。林业活力的现状指标主要包括户均林地面积、加入森林组织的面积比例、以伐木为主要收入的林户比例、以贩卖林业作物为主要收入的林户比例、林业劳动力密度。衡量林业发展前景的指标包括在村人口所占有的森林面积、人工林覆盖率、人工造林比例、进行林业保护的林户率。可见,能否更好地开展农林业生产、发展地域特色产品,持续激发乡村活力,是活力评价的第三个重要方面。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形成日本乡村活力的评价基础

德国:运用乡村活力分析,为乡村量身制定发展方案,有效指导乡村发展和更新

日本:为增强乡村对城市的反向吸引力,围绕能否更好开展农林业生产、发展地域特色产品、持续激发乡村活力进行评价

英国:实施乡村品质统计,对乡村变化进行跟踪监测,保持乡村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表时间:2020年3月23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