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抢抓“新基建”机遇

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区要充分认清形势,深度结合实际,抢抓国家“新基建”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积极顺应“新基建”孕育的发展之势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

从发展规律看,“新基建”符合经济高效、便捷、集成、绿色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要发力于以科技为主的“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与传统基础建设相比,更能代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投资产出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也能防止产能过剩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现实需求看,近年来,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快速发展,“5G+”等多种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办事效率,充分彰显了高质量发展内在要义。实践证明,“新基建”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精准把握“新基建”带来的利好机遇

目前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用和收益显著递减,“新基建”是以技术创新为底色,重点是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基建投资力度,既可短期创造就业和增长,也可促进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同时,“新基建”必然将进一步凸显民间投资的作用,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比如,在推进数字基建方面,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工具提高市场响应能力,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快速分析和评价授信企业、及时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入推进与经济社会相适宜的“新基建”建设,加大技术、材料等与传统基建共建共享,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设备等,将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化水平。在“新基建”条件支撑下,有助于我区空间规划智能管控,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优化落实各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同时“新基建”也将是我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有力保障,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进一步增强银川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基建”赋能多种行业发展,其自身产业链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相比,吸纳就业能力强、接受不同技能群体更为宽泛,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于“新基建”平台上的消费,不仅能够满足线上购物、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也能满足部分高端消费群体。目前我区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仍需“新基建”为基础的平台,让数字化进一步深入各类消费场景,引导消费升级。加快推进“新基建”,拓展应用服务,将有力提升政府效能,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确保做到服务“精准滴灌”至企业和群众手中。

加速推进“新基建”引领的发展步伐

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尽快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支持配套政策,严格落实我区《关于促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抓好基站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动5G商用步伐,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统筹推进基于5G网络的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应用场景推广。切实在“新基建”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监管监督、风险防范和营造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加快储备“智能+”新项目的同时,抓好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的推进工作,为“新基建”发展创造更公平、更高效的环境。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在坚持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基建”。支持通过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软件开发、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企业不断培养或引进具备数字化和战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建设,让“新基建”成为更多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多种投入方式。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构建多种资金投入方式,拓宽“新基建”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国家级“新基建”项目资金,加大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从产业培育、企业孵化、以奖代补等方面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科技后补助资金等,进一步优化财政在“新基建”方面的投向和结构,鼓励中长期投资。建议设立“新基建”产业引导基金和担保基金,不断吸引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项目建设上来,鼓励开发以未来收益权为主的金融产品以及知识产权抵押的产品。

强化传统基建支撑。既要发展“高精尖”,又要加快“补短板”,结合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全面研判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短板,按照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要求,围绕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物流、卫生保健、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构建我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立足我区能耗资源和经济匹配容量,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应用为牵引,积极统筹数据中心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及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区内外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规划建设针对性强、规模适当的数据中心,因地制宜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区数字技术产品供给资源库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平台。

(执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 马骥 来源:《宁夏日报》2020年4月7日 第11版 思想周刊·实践)

v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一)负责组织或参与对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
联系电话:0951-6363327
传真:0951-6363327
0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