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平:家政服务业如何助力纾解相对贫困问题
字号
家政服务业及其工作给相对贫困群体就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可能。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远远超出了贫困线并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家政工人的工作历程、与城市中产阶级的互动提高了其人力资本并塑造了现代性价值观念。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家政工人摆脱相对贫困的基础条件和决定性影响因素。

2020年底,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解决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对贫困问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减贫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家政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市场规模庞大,尤其是在中国迈向中等收入国家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条件下,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家政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主要是女性。一人打工,全家脱贫。家政服务业大量接纳弱势群体就业,在中国的脱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成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

家政服务行业的基本特征:低门槛不等于低收入

2019年,笔者所在团队对南京、无锡、广州和佛山四个城市的家政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1000多个样本。与此同时,笔者所在团队还在北京、江苏、湖南、广东、河北等地进行了多次访谈,积累了大量资料。问卷数据显示出了家政工人的如下特点:其一,以女性为主。在1007个有效样本中,女性有987人,占98%。其二,年龄普遍偏大。参与问卷的家政工人年龄最小的为27岁,最大的为71岁,平均年龄50.14岁,比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年龄(40.2岁)高出近10岁。其三,参与问卷的家政工人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0年,约6%的家政工人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农民工为1.2%),30%的家政工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农民工为15.5%),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5%(农民工为27.5%)。家政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农民工。其四,家政工人主要为农村户籍(747人,占74%)。其五,从事家政工作的平均年限约为8.5年,他们中88%的人为转行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来在制造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工作过,后来受到这些行业劳动力市场的排斥而转行从事家政工作。这些数据说明,家政工作的门槛较低,可以容纳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女性就业。在某种意义上,家政行业使农村女性更易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政工作门槛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工资低。表1表明,除了广州外,家政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水平超出当地的平均工资(私营企业)。在家政工人中,月嫂的工资收入很高,大大超出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但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很低,远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笔者所在团队计算了在南京、无锡、广州和佛山打工的家政工人的工资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总体上,他们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57.84%,也就是说,家政工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家政工人的收入远远超出其家乡的贫困线。从表2可以看出,家政工人的月工资总体上超出其家乡平均工资971元,超出来源地贫困线4386元。这充分说明了家政工作对于脱贫的重要作用。

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使低人力资本劳动者就业成为可能,扩大了解决相对贫困的“受力面”

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家政服务业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产业,是“小切口、大民生”的体现。促进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既可以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2018年全国家政从业人员为2800万人左右,需求量高达4500万人,缺口达1700万人,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家政服务市场领域的需求也将持续加大。这也就意味着,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能提供巨大的就业需求。一个家庭只要有人能外出打工挣钱或在本地就业,摆脱相对贫困就基本没有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家政工作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并不是唯一或最好的选择,因为其他行业、其他工作也都具有这一功能。但是,家政服务业、家政工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容纳低教育程度、年龄较大的农村女性,它对职业技能没有特别的要求,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和工作的低门槛和弹性。

人力资本的提高对家政工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贫穷会导致人才浪费,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而人力资本的提高意味着家政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的提高,意味着他们可以挖掘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人力资本的低下和贫穷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家政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因对低人力资本者的接纳成为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很好的途径或突破口。

家政工作可以兑现家务劳动的市场价值,它的低门槛和劳动妇女对这种工作的熟悉,使得它对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妇女具有一种亲和力。显然,工厂的围墙、冰冷的机器和流水线的眼花缭乱使得走出土地的农村劳动妇女易于产生畏惧感,而抹布、拖把、灶台和锅铲对于她们则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需要指出的是,家政工作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非如其从业门槛那样低,它可以提供一个低门槛的入口,经过工作历练和现代知识的学习,也能培养高素质人才。仅以清洁卫生为例,笔者所在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现代化的清洁工作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相当高,还涉及关于空气、细菌、病虫(如螨虫)测量和杀灭等知识。显然,如果加强培训,家政工人可以显著提高自身人力资本,而高人力资本是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保障。

家政服务业挖掘了从业者人力资本、扩展了其社会网络、改变了其价值观念,以现代性塑造防止其返贫

家政工作对于解决相对贫困不仅仅表现为工资收入,还表现为家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提高了人力资本、扩展了社会网络、改变了价值观念。笔者所在团队的数据表明,家政工作给人信心,普遍性地塑造了家政工人自信、坚强、热情、积极和开放的价值观念。

首先,除了学历教育之外,人力资本还包括工作经验、技能水平和语言能力。对大多数农村妇女而言,外出工作本身是一种寻求人力资本市场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这主要表现为:其一,积累了工作经验(经历)。接受问卷调查的1007名家政工人,平均从事家政工作时长为8.5年,其中有47%的人从事过2种类型以上的工作;其二,接受了技能培训。有近58%的人参加了至少一种技能培训,这些培训项目涉及母婴护理、催乳、产后康复、小儿推拿、养老护理、烹饪和保洁,等等;其三,提高了语言水平。他们中普通话水平较好的人超过了60%。

其次,社会网络和贫穷之间也有重要的联系。一般说来,贫困人群的社会网络规模小、同质性高。同时,贫困人群缺乏资源,限制了其社会网络的扩大和优化,而狭小、高同质性的社会网络又反过来限制了摆脱贫穷。家政工人进入城市工作,扩大了社会网络,有利于其借用资源、扩大视野、获得信息、解决困难和调节心理。在扩展社会网络方面,家政工人平均与15个工友保持联系,手机中的联系人平均有10个,微信联系人数则为14个。平均每个家政工人加入了8个微信群,说明他们的社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家政工人如果不出来打工,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就基本上是家乡的乡土网络,同质性非常高。家政工人外出打工,在城里可以结交新朋友,其中包括工友、服务对象、家政公司管理人员等,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网络规模,而且促进了其社交网络的异质性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家政工人寻找工作、借用资源、解决困难。例如,有些家政工人在服务对象家中做保姆,易于与服务对象建立亲密和稳固的关系,遇到困难时也往往得到服务对象的帮助。

最后,数据显示,80%以上的家政工人对“觉得自己很重要”表示同意,而对“感到自己更加有用”表示同意的人接近87%,对“觉得自己很坚强自信”同意者则超过了90%,“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同意者接近90%,对“与他人的关系更加牢固”同意者也超过了85%;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90%的家政工人对工作充满热情;近85%的家政工人认可家政工作是一份正式工作。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家政工人自信、坚强、积极和开放,并高度肯定自己及其工作的价值。而这些肯定自我的人从事家政工作的平均年限超过了8年,说明家政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现代价值观念。家政工作重塑了工人的价值观念,其塑造途径或机制是:家政工作是为人服务的工作,是与人互动的工作,而且与一般的服务业不同,家政工人要深入家庭,与家庭主妇等服务对象全方位、长时间接触、互动。服务对象一般来说是城市中产阶级以上阶层,所以家政工人易于受到城市中产阶级的影响,受到他们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摆脱相对贫困,从经济上来说是收入的增加,从心理上来说则是摆脱传统的安于天命的消极观念。相较于经济上的脱贫,心理层面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深远的。城市中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观念的载体。他们对于家政工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改变或塑造了家政工人的现代性。而具有现代观念的人,则不易跌入贫穷的陷阱。

总之,家政服务业给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同时,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远远超出了贫困线并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他们的工作历程、与城市中产阶级的互动提高了其人力资本并塑造了现代价值观念。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家政工人摆脱相对贫困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果对于家政工人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工具和知识,他们就能进一步朝着就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既可以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村妇女等低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问题,又能够防止其因低人力资本和现代价值观念缺失而导致返贫。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家政工人雇佣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8ASH0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莫荣主编:《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8年。

②[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佛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来源: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1/0525/614712.shtml 发表时间:2021年5月25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