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高健撰文指出,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欧文明深入交流携手共进,完全符合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国航材与空客公司约17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应声落地”,而德国正是空客客机的重要产地之一。经贸合作作为中欧、中德关系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正如中方在定义中欧关系时所强调的,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欧文明深入交流携手共进,完全符合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今世界正处在国际新旧秩序转换的过程之中。进入21世纪,作为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标志着工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个别国家一贯奉行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形成了有效遏制,以零和游戏与丛林法则为特征的经济发展理念,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增长模式。虽然国际斗争日益激烈,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有效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提供全新的思维理念与具体方案。一言以蔽之,以对抗意识与扩张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模式已经逐步褪去了“光辉”,各国如何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一个开放式问题。探索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时代主题。
欧洲文明在人类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应该说,虽然现代西方文明的精神肇始于欧陆,但系统构建资本主义价值理念与话语体系的恰恰是代表海洋文明的英国。18世纪的欧洲目睹了处于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英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业革命的社会巨变,同时也见证了依然处于农业文明社会形态的德国在思想领域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深刻批判。一般观点认为,法国启蒙运动完全继承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事实上,正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卢梭,从法国文化精神的直觉意识出发,开启了针对英国思想家洛克以来逐步形成的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批判。在卢梭的启发下,德国思想家康德开启的德国古典哲学至今仍是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可以说,以德法文化为代表的欧陆文明与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在探索现代化模式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与价值差别。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定向。中国是以儒道文化精神为主体、以现世文化精神为主导的东方大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内涵和展开方式注定与西方早期工业国家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给世界格局带来深刻根本的变化,也为人类社会超越资本主义文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就这一层面而言,中华文明与欧陆文明完全有理由携起手来,共同探求人类文明的未来。
令人遗憾的是,观察当前欧洲政治状况,刻意渲染中欧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幽灵依然存在,一些欧洲政客依然热衷讨论“中国威胁论”,肆意妖魔化中国社会治理模式,西方文明优越论就像“伏地魔”一样,借助不同的“魂器”死灰复燃,对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构成极大障碍。
为中欧双边关系长远发展计划,突出强调以下几点要素尤为重要:
首先,开放平等的文化心理是文明间和睦共处的主观前提。民族文化的多样多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世界历史的进程一次次警示我们,任何一种文明要想获得持久绵长的生命力,就必须以谦虚含纳的态度紧跟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深厚的历史修养与敏锐的现实体悟是文明间有效沟通的认知条件。文化自觉意识是每一个饱经锤炼的民族最为深沉可靠的生存修养。伟大的民族总是能够激活其传统文化意识中的智慧,对现实世界的根本问题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最后,行之有效的内外政策是不同国家参与文明间合作交流的基本保障。尽管各个民族的智慧形态不尽相同,但切实解决内部社会民生问题,有效构建外部周边和平环境,是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必须解决的任务。作为一名具有丰富政治实践经验的领导人,朔尔茨总理顶住压力访华,充分体现了以上几点要素。期待此次中德交流为中德、中欧关系的未来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