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否重塑硅谷?”(Facing Pressure From China, Can the US Recreate Silicon Valley?),外交学人5月18日于官网发布,作者系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全球数字政策孵化器访问学者、香港前立法会议员Charles Mok。文章指出,拜登政府在全美建立更多科技中心的计划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和个人的全面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各种举措,以建成“下一个硅谷”。多年来,那些一直在研究硅谷为何会在旧金山湾区诞生的专家指出了一系列原因:大学的作用、该地区的早期创业者和风险资本投资者的进入,以及占据了从1930年代国防工业的转型到50年代半导体工业的兴起,接着是计算机工业兴起,再到互联网快速发展等各个有利阶段。甚至该地区的天气和社区文化也被认为是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人才的有利因素。换句话说,硅谷的出现并不是因为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设计,而是因为人、资本、研究等因素共同创造的巧合。
近年来,随着加州办企成本的飙升,其他科技中心确实在美国取得了进展,例如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和西雅图地区。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外,没有其他地方能够在规模、深度、广度或范围方面与硅谷的卓越地位相媲美。
尽管已经有了硅谷,拜登政府日前还是宣布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技术中心资助计划(正式名称为“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计划”)。作为价值10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和“科学法案”的一部分,该计划设定了一个目标,即确定大约20个美国城市或地区作为潜在的技术中心,并最终选择10个进行资助。为了支持新技术中心的建立,拜登政府的计划旨在将“行业龙头、高等教育机构、州和地方政府机构、经济发展组织以及劳工和劳动力合作组织”聚集在一起,以增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每个申请地区必须专注于技术中心法规确定的10 个关键技术领域之一: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半导体、量子技术、机器人技术、自然和人为灾难处理、先进通信、生物技术、数据管理和网络安全,能源技术和先进材料科学。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优势——在全国各地拥有许多优秀的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可以作为技术中心开展研究、培养人才、技术转移和孵化新产品的基地。最近的几个例子充分展示了区域性校企合作的活力。在亚利桑那州,台积电的新工厂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俄亥俄州英特尔的“Silicon Heartland”项目中,俄亥俄州立大学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印第安纳州,美国铸造厂SkyWater Technology 搬到了普渡大学附属的工业园区,以获得大学的科技和人才支持。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大学被纳入进来,在科技企业的支持下,努力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当然,美国能否在一个或多个新地点成功复制硅谷,这可能要打一个问号。一部分的成功案例是由政府、企业和其他力量在特定机遇甚至是巧合下创造的,也有成功案例则是由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投资等要素的正确组合所培育的。每个技术中心不需要成为全能型中心,但必须要拥有特色性的技术优势,来维持和扩大美国在上述10个重点领域的全球技术竞争力,同时促进美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