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弘扬革命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字号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既是一场严峻的理论斗争,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讲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中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正本清源,凝心聚力,夯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史实基础和群众基础。

构筑革命精神,反对“虚无革命”。历史虚无主义的许多理论都围绕“告别革命”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认为革命在历史上只能起破坏作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内的一切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革命行动被斥为疯狂、幼稚的行动,认为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是奉行改良主义。这种建立在对历史假设基础上的告别革命论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典型代表。众所周知,历史具有一维性,不可重复。对于已经发生的中国革命,何来“告别”一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承担起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构筑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充分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念,这些革命精神无法虚无,这段革命历史不容抹杀。

传承革命精神,反对“虚无理想”。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颠倒历史观,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否定中国革命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进而消解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迸发出来的热情,阻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灵魂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一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与根本标志。从红船建党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写进党的纲领。革命理想高于天。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秉持这一理想信念。赵世炎面对白色恐怖不怕牺牲,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刘志海在生命最后一刻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党证和准备上交党费的一块银元。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依靠这份信仰,造就革命事业中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平建设年代,传承革命精神,用这份信仰武装全党,就能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抵制错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赓续革命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新审视历史”的旗号,通过拼接、裁剪所谓的“史料”“档案”,恣意歪曲历史本来面目,将完整的历史现象碎片化。其险恶用心在于否定党的领导,为实现全盘西化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制造舆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理论、政治纲领等在精神形态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反映。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明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古田会议创造性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端正了全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创新发展,不给历史虚无主义滋生的土壤。

弘扬革命精神,崇尚英雄模范。历史虚无主义常常颠倒黑白、丑化和诬蔑历史人物。从李大钊、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江姐、董存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都遭到过诬蔑与诽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标识,英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概,为了党的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民族英雄杨靖宇领导东北人民,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壮烈牺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革命英雄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彰显着其永恒的价值。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与广泛的先进性,是凝聚全国人民不断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要深入了解学习革命精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应有的清醒头脑,使党的革命精神成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精神堡垒。

来源:党建网,http://www.dangjian.com/shouye/sixianglilun/lilunqiangdang/202006/t20200619_5680302.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