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疫情全球扩散暴露了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短板
字号

疫情蔓延跨国界而疫情应对各自为政

五年前,比尔·盖茨曾经预言,未来几十年内能杀掉上千万人的,最有可能的不是核战争而是高度传染的病毒,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他指出,人类在核威慑上投资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在疫情防治上投入甚少,根本没有做好预防下一场重大疫情爆发的准备。当大家从报纸上看到疾病传播的情况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隔离控制期。

没想到他一语成谶。还没有等上十年,人类就遭遇了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1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10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61518例,累计死亡2199例。目前,中国以外共13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大流行。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新冠肺炎的隐蔽性较强,传染性和致死率数倍于普通流感。一旦不及时隔离,遇上超级“传播者”,就可能是一传十、十传百。得不到及时治疗的,也可能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最后致死。

正因为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较早采取了果断措施,故湖北以外地区死亡率不到1%。而湖北地区特别是武汉市,由于疫情大面积爆发,造成了对当地医疗资源的挤兑,难以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实现应收应治,死亡率将近5%。

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封城、停产等网络化隔离的硬核措施,为自己也为其他国家争取时间。然而,事过一个多月,很多其他国家依然对于当地疫情信息遮遮掩掩,行动犹犹豫豫。现在欧洲已经沦陷,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于3月9日和13日先后宣布全国“封城”。美国疫情确诊病例也过千,于13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

世卫组织一再提醒,不要以中国湖北以外地区的低死亡率来衡量新冠肺炎的致命威胁。截至3月14日,全球中国以外的地区平均死亡率高于3%。其中,意大利将近7%,伊朗将近5%,西班牙高于3%,美法英三国为2%左右。无论当地政府采取了何种应对策略,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民众开始恐慌性抢购卫生用品和食物,当地医疗系统面临极大压力。

由于前期市场认为疫情只是局部风险,2月中旬之前美国三大股指还连创历史新高。直到2月底以后,中国疫情形势好转,海外疫情加速扩散,市场才开始对这次疫情冲击风险重新定价。结果,近期全球股市剧震,美股3月9日至13日一周内两次触及熔断,包括美国在内的40来个国家和地区股市跌入技术性熊市。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从此次疫情爆发之初,世卫组织就积极介入疫情防控和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协调,但处理此次全球大流行仍显得有心无力。

如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建议他国不要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然而,当天美国即宣布对中国实施入境限制,之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施了这种限制,数十个航空公司取消了与中国的直航航班。随着疫情全球加速蔓延,这种自利的做法将愈演愈烈。这将加剧民众恐慌,放大疫情冲击,也不利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3月9日,美国发布欧洲旅行禁令,叠加国际油市崩盘,就触发了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断。

更令人担心的是,有的国家已宣布停止统计和公布疫情数据,并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有的还提出了群体感染获得免疫力的所谓疫情延缓计划。世卫组织发言人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把“无力回天”当借口,自暴自弃。但现实是,世卫组织对此无能为力。

这些国家一旦感染人数飙升、重症患者剧增,当地医疗体系势必陷入瘫痪,酿成巨大的人道灾难。同时,不排除当地民众最终将恐慌性涌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疫情防控情况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造成空前的压力。

如果疫情防控不能够迅速形成全球“一盘棋”,根据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的木桶原理,疫情肆虐的时间将拉长、影响将放大。那么,最终60%至70%的人口感染,比尔·盖茨关于一场疫情杀死成百上千万人的预言或将成真。这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冰冷的数字!

疫情应对跨领域而国际协调条块分割

今年2月29日,比尔·盖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新冠肺炎可能成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全球领导人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刻不容缓。”

但是,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缺陷不仅体现为前述世卫组织本身在国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上缺乏足够的领导力,同时还表现为以公共卫生政策为主、经济对冲政策为辅的一揽子疫情应对政策在国际层面缺乏充分的协调性。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恐难当此重任。

一方面,世卫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清算银行(BIS)是互不隶属的专业性国际机构。无疑,世卫组织在这次疫情应对中应发挥中坚作用,但世卫组织既难以对成员国政府施加决定性影响,也难以协调其他专业国际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支持。只好是任各家机构做多做少各凭良心,难以形成快速反应和政策合力。

另一方面,联合国、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都是综合性国际组织或平台,本可以在疫情扩散的全球应对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这些组织或平台发挥的作用乏善可陈。

联合国因成员太多且一国一票,政策立场协调难度较大,故通常在类似场合基本不发声,而主要通过内设专业机构参与相关活动。

七国集团既有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又有首脑峰会,已经就新冠疫情应对发声或将进一步发声。然而,随着南北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该集团缺乏代表性,抑制疫情全球扩散也是力不从心。3月3日的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合声明被认为内容空泛、敷衍了事,一度令股市继续承压。

二十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在2008年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平台。它既有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也有首脑峰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然而,随着各国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分化,特别是主要成员国之间因贸易纷争严重损害战略互信,导致近年来二十国集团被迅速边缘化。并且,二十国集团没有机制化,而是轮流坐庄。今年适逢沙特作为轮值主席国,在这次突发疫情面前缺乏引领议题的号召力也在情理之中。况且,因石油限价谈判破裂,沙特意外宣布扩产,引发油市崩盘,是上周全球股市剧震的重要诱因。

至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缺乏区域代表性,且成员较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跨区域的国际经济组织,拥有36多个成员,但作为“富人俱乐部”,七国集团实际就是它的形象代表和发言人。

坦白地讲,本文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相信这次疫情不会是人类遭遇的最后一次大流行。针对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来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短板和不足,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鉴于疫情短期内不会马上结束,时间就是生命,或许我们现在就可以边干边学,立即着手完善全球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当然,即便现在动手可能已经赶不上趟了,也不妨碍我们事后就此开展深入研究。

来源:第一智库,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48520.html 发表时间:2020年3月18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