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哲、李成茂:强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础性工作
字号

建设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安全体系是由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系统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动态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和有效应对生物安全风险,“十四五”时期应强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础性工作。

强化生物安全领域立法。完善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维持足够的生态空间,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科学处理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风险问题。

以生态性预防维持生态平衡。传染病的生态性预防是用生态学方法控制特定病毒传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而导致的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开展生态型预防,一是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二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复合生态系统,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恢复生态平衡,遏制病原体媒介和宿主的生存条件,进而防止传染病发生流行;三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野生动物分区划片保护,禁止滥捕、贩运野生动物,最大限度避免病原体由野生动物向人类传播。

做好环境污染治理。治理环境污染可以有效阻断病原体繁殖和迁移的载体和条件,特别是在发生重大传染病时期,为阻断传播途径,应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医疗污水治理、空气杀菌消毒等工作。在医疗固体废弃物处置环节,须防止出现二次传染或环境污染。对此,应建立科学的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机制,实行分类分流焚化处置。在医疗污水处置环节,须加强疫情地区污水水体监管,尤其要对农贸市场、集贸市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等场所的污水加强监测,确保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防止各类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和医疗废物污染。在阻断空气疫源环节,要加强对医院、隔离场所等病原体密集区空气的致病微生物检测,并对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气溶胶传播。

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生态环境与传染病发生机理的专项攻关研究。如宿主动物传染人的机理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对病原体变异影响的研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监测研究、环境污染对病原体传播能力的影响研究、生态环境因素与病原体传播的关系研究、自然灾害带来的健康损失和应急系统建设研究、传染病国际间传播机制与防控研究等。研究建设传染病防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对传染病流行生态环境的动态跟踪监测,重点建立动物传染病监测系统。做好生态防控传染病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打通科研部门与防控实施部门之间的壁垒,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防控方案与举措,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实施项目生态流行病学评估。在制定大规模开发规划和实施重大项目时,前置实施生态流行病学评估,论证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尽量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致病古老病原体生存环境的破坏,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破坏引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