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内需重点是促进 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消费恢复(2020年第9期总第125期)
字号

疫情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冲击具有不对称性,中低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消费支出明显降低,增强和释放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成为当前促消费、扩内需的当务之急。

一、居民消费恢复较慢并呈现分化特征

中等和低收入群体消费萎缩是居民消费恢复缓慢的主要瓶颈。前三季度,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累计下降12%,其中,中高收入、中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群体分别拉低居民消费增速1.3、6.3、2.7、2.4个百分点。

中收入群体消费降幅最大达19.2%,中高、中低、低收入群体降幅也在11%以上,而高收入群体同比增长7.7%。从收入端,按照家庭年收入将消费者分为五类,前三季度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高收入家庭消费增长7.7%,年收入30-50万元的中高收入家庭消费下降11.2%,年收入10-30万元的中收入家庭消费下降19.2%,年收入5-10万元的中低收入家庭消费下降11.6%,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消费下降12.0%。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分化进一步加剧。

image.png

图57: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同比增速

中低消费水平群体的消费所占份额下降4.3个百分点。从支出端,根据用户消费商品的金额和品类档次等进行综合打分,将消费者分为低、中低、中、中高和高等五个消费等级,前三季度中高和高消费群体的消费同比正增长,而中、中低、低消费群体的消费降幅较大,中等及以下消费水平群体在全部消费中占比下降至57.5%,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二、中等和低收入群体消费下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中低消费群体消费均有所下降。疫情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制约,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高消费群体的消费得到较快回补,但中低消费群体消费回补较少。除不可延时消费的餐饮和航旅等下降外,高和中高消费群体在健康保健、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较快。但是,低和中低消费群体在大部分行业消费增速均为负,金银珠宝、汽车、家具、文化办公等消费下降更多,恩格尔系数有所反弹。

中等和低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降幅更大。从实物和服务消费结构看,收入水平越低,其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越低,收入由高到低五类群体服务消费占比依次为64.5%、37.5%、37.0%、36.7%、31.0%。而且,疫情冲击下服务消费降幅更大,中等和低收入群体服务消费占比继续下降,中高、中、中低、低收入群体依次下降10.7、1.4、3.0、4.8个百分点,而高收入群体服务消费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

image.png

图58: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

中低消费群体对商品品牌的选择有所降级。通过梳理天猫购物平台化妆品、白酒和箱包三个典型品类高中低端品牌消费情况发现,低消费群体对三类商品高端品牌消费均明显减少,中低消费群体对化妆品和箱包高端品牌消费也有所下降,中高消费群体在品牌选择上延续升级态势。而且,疫情影响下中高收入群体境外游、境外消费受阻,转而增加国内服务消费和高端品牌消费来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

中低和低收入群体消费下降主要受收入减少影响。疫情对餐饮、酒店旅游、休闲娱乐、批发零售等招聘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吸纳就业人数多的行业冲击更大。根据家庭收入和财富调查发现,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群体收入下降幅度很大,三季度仅恢复至正常情况下的69.5%;家庭年收入在5-10万元的群体收入恢复至正常情况下的94.8%,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群体收入基本正常并有所增长,特别是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增速较快。疫情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有所扩大。

image.png

图59: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指数

中高和中收入群体消费下降主要受疫情抑制。根据家庭收入和财富调查发现,中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受疫情冲击较小,已较快恢复正常水平,其消费下降主要体现在不可延时消费下降和服务消费下降,而实物消费恢复较快增长,对商品品牌选择延续升级态势,所以中高收入群体消费主要受疫情抑制。中收入群体消费受到疫情抑制和收入放缓双重因素影响,加之中收入群体的消费弹性偏大,导致中收入群体消费降幅最大。

三、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建议

稳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就业和居民收入,恢复消费能力。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冲击更大,需要保持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增长水平。进一步健全快递外卖、网约车、网络零售直播等新就业形态的相关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等行业用工难问题,完善共享员工和灵活用工机制,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和恢复收入水平。

及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释放中高收入群体等服务消费潜力。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确保各类生活场景的防控措施可靠有效,进一步消除居民外出消费对疫情传播的顾虑。全面恢复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激活被疫情抑制已久的服务消费意愿。减少部分地区节假日对学生、公务员、国企员工等群体跨省跨市出行的各类明文或隐性的限制。

提升国内消费环境品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提高国内商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供需的适配性,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将高品质商品的海外购物转化为境内购物,用国产高端品牌替代进口品牌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行消费供给分层,既为高收入群体提供定制化、高品质产品,也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消费供给。

提高纾困政策的针对性,增强政策帮扶效果。针对低收入群体在求职和生活等不同场景的困难,开展针对性纾困。建立街道、银行、税务等联合工作机制,加强与互联网机构合作,识别困难群体。就业政策给予适当倾斜,确有流动性问题的给予一定纾困基金,纳入最低保障范围,定向发放电子消费券和食品券等补贴。

推广普惠型消费信贷,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信贷可及性。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流受疫情影响大,对消费信贷需求增加明显,但是消费信贷获取难度更大。鼓励扩大普惠型信贷服务,提高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向相对下沉市场和普惠群体进一步倾斜。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机构开展合作,更好发挥互联网机构在下沉市场触达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