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余继荣:谈广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
字号

1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地位

从大的框架图景上可以发现,长三角经济圈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看,实际已经超出了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和。另外,长三角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只占了一个较小部分的版图,但其经济总量实际上也超出了长江经济带其余地区的经济总量之和。如果放到一个更大的维度来探讨长三角地区在区域战略中的重要性,它还是我国唯一可以同时辐射东北亚(如日本、朝鲜、俄罗斯等东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中心地带。此外,在中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中,长三角地区亦处于沿海黄金地带的核心区域。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GDP及常住人口分析图(略)

2019年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三,经济影响力位列世界四大湾区之首,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基础和建设方面的傲人成绩。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增长力和创新力,及作为国家战略所引发的“聚光灯效应”。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秉持全球视野,大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总体层次,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共建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以战略眼光加快提升湾区高端要素集聚水平,以前瞻性思维长远谋划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以宜居宜业为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征与优势

与世界范围内各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与优势。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优越的门户位置。它是在珠江出海口形成的“一国两制”合作区,现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国内交通网络和以香港为中心的国际交通网络。同时,本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先进,拥有五个国际空港,其中香港新机场和新白云国际机场是世界一流的交通枢纽,而珠江口岸还密布着多个现代化、国际化的集装箱港口,货运量巨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人口密集的城市网络结构。香港人口为710万,人口密度为6,413人/k㎡;澳门人口为56万,人口密度为19,310人/k㎡;大湾区各城市合计约6,000万人,人口密度为1,003人/k㎡。按照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为人口密集区的基本划分,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人口相对密集区,珠三角应该发挥适合湾区人口密度的适度发展的需求优势,在未来湾区发展中,继续挖掘发挥湾区人口需求的潜力空间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略)

再次,该区拥有两个国际城市和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香港是全球金融及物流中心之一;澳门是全球最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之一,同时是葡语国家与中国内地经贸关系的主要平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枢纽与门户城市;而深圳则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及民营企业覆盖基地。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所形成的区域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趋强大。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相互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由“两区九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肇庆、江门、中山、惠州)组成,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达到1.34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旧金山湾区。根据测算,如按目前经济趋势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只需6年即可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生产总值却占了全国的13%,可见,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港、澳、广、深四地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需要规划下一轮经济腾飞的着力点。例如,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及物流中心,其离岸人民币中心、内地资产管理中心的城市功能要进一步强化;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金融产业等新兴产业,致力于建设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等区域金融中心功能;而广州则要突出商贸文化,打造广州“现代版十三行”,发挥“老城市,新活力”的积极作用,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已接近世界第11位经济体,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6,500万吨,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75亿人次,是亚太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大湾区的交通建设已经获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尤其是港珠澳大桥。它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大桥全长49.97km,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8km,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km,桥梁长约29km。

对于国家来说,这座大桥连接的不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k㎡的区域,将是继纽约、旧金山湾区之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的经济增长极。2018年10月大桥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单程仅需30分钟。今后,以大湾区作为龙头,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并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大格局,将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以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名誉)周福霖院士为代表的隔震抗震团队积极配合大桥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珠海、澳门城市风光(略)

4 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措施研究

广州处在江河入海口,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航海中心之一。也正是航海中心这一特殊职能,使广州城两千多年来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海洋文化演化成兼容并包的岭南城市文化特性,深植于广州的城市发展中。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中,广州的经济体量较大,有着明确的城市定位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应更高效细致地提升广州的国际竞争力,使其更快跻身国际级城市的前列。通过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把广州打造成为“现代版十三行”是策略思路的起点,具体可行的措施如下:

(1)推动三地定期开展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切实推进“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尤其是实施推进对全国人大所解读的“一国”条件下“两制”的深谋远虑。考虑合作城市的政府具体职能以及协调合作的方向,有利于三地,谋求一致发展。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长远目标是逐步从目前的投资与经贸层面向制度性层面深化。其中,广州可担当湾区内协同合作的引领者与发动机,在短中期层面可把重点放在营商标准与制度规则国际化上,推动三地经济共同体的框架形成与协议制定,明确城市合作融合的具体协调模式,以利三地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具体措施上,可以首先考虑打造粤、港、澳三地各口岸24小时通关的便利,在城市聚集上首先打破时空规限。

(2)积极参与创建国际标准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城市,此举意义深远。因此,广州在开展创建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城市活动中,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这将有助于加快落实广州大湾区的战略要求。以此为背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通过“以创促建、以建促管、以管提质”,以国际一流标准,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创建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城市,是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高标准是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2019年10月8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下发。通知表示,要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齐头并进,全力推动实施。

(3)要打造国家级的旅游休闲中心,继续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旅游休闲中心的门户地位。广州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华南旅游休闲中心的城市定位难能可贵,必须在长期的城市建设中坚持不变。同时,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需加大力度打造多元化的现代产业,打造教育、文创、创新创业、动漫等产业的中心。例如,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讲粤语的人口有1.2亿,而同语种人群具有同源文化基础,通过文化研究可聚集多元文化交流。因此,可考虑与高校共同打造粤语文化研究中心,打通经济文化联系的连接空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外延领域。

(4)打造广州国际化教育水平,吸引世界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来广州建立国际校区。广州自身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资源,总体上仍然偏弱,高等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广州大学等市属高校的发展仍未能满足广州国际化建设的需要,需要大力引入国际著名高校赢得更快更高的发展。

(5)借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弯道超越,打造区域金融市场中心。拓展人民币与多语国家金融窗口的作用,打造广州的股权证券交易市场,形成广州区域经济领域的金融特色;共建粤港澳区域金融中心,提高广州新兴产业的融资能力;创新金融发展机制,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

(6)打造粤、港、澳三地的绿色生态通廊。粤港澳地区文化同源,地域生态好,区域内大体上都存在三个核心区和两个介于三大核心区之间的走廊地带。可考虑对广州滨海水岸进行综合整治,最终实现滨海景观与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统的结合,形成多条“山、海、城”相连接的生态通廊。通过整治及景观规划,推动三地发展为独特的海滨旅游和休闲目的地,通过旅游设施的发展,强化珠江、濠江、香江三江地方文化风情,创建一个串联山峦、城市和大海的崭新景观体验,从而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港粤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略)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广州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发展潜力、发展阶段、地方禀赋、历史基础、现实优势等因素来发展城市定位的各项目标。应当尊重历史传承,准确分析现实的条件基础,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应有前瞻性地指出城市未来形象,在包容中发展,在发展中渐显,在渐显中提升。唯有如此,广州跻身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前列方能指日可待。通过粤港澳三地经济竞合作用的带动,真正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经济腾飞,这将指引我们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湾区国家工程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海上丝路的繁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来源:微信号“建筑实践”,https://mp.weixin.qq.com/s/1ItrpkKRIb3c8lKlPYGVgA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