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骏:如何加速上海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也让新的经济业态、经济模式加速发展,给上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存在哪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模式?下一步如何加速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能蓄力?

疫情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带来契机

首先,疫情给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带来重要契机。经验表明,转换成本和路径依赖的存在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形成和应用形成阻碍。突发疫情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带动了消费者学习、企业管理方式调整和政府部门决策机制的变化,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快速触达临界规模,提早进入爆发式增长的盈利阶段。疫情冲击下,传统IT系统建设摆脱沉没成本的拖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得到加速发展。

其次,疫情从多方面赋能新经济新业态,主要包括:从线下购物到线上购物,“新零售”发展加快;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新制造”发展加快;从传统基建到新型基建,“新动能”发展加快;从实地消费到网上消费,“新消费”发展加快;从传统协同到现代协同,“新协同”发展加快;从模块政务到智慧政务,“新政务”发展加快等。

当下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主要模式 

1.无接触配送模式

疫情期间,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加快应用,已形成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等无接触配送模式。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已在全上海近1600个社区安装完成共享货架,提高了配送效率,减少了人员直接接触。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餐饮、酒店、产业园区等广泛应用。在社区推广快递自提点,支持企业在高校、医院、商务楼宇等实施智能取餐柜试点,推广无接触式共享货架试点,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同时,通过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驾驶运载工具,满足上海市内、社区内和城市间流通配送需求。此外,条件成熟时,可尝试推广全时空响应物流,提供特殊时期和行业定制化物流配送方案,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和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2.直播带货模式

由传统逛街式的随机购物,到电商平台搜索购物,再到直播带货,背后的商业逻辑是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专业人士的推荐和平台优选,省去了消费者自己研究和挑选商品的时间,这是适应移动消费时代的商业创新。上海须加快适应移动消费时代的大众心理,通过直播带货模式将更多的上海“四大品牌”优质商品和服务销往全国和全球。

为此,应加强对直播带货模式的关键环节建设,如直播平台的建设与监管、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加快制定上海各行业直播带货的规范化管理。同时,积极推广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和音频、视频分享平台等直播新应用,鼓励各大电商平台对重点商家、重点品牌入驻给予流量、数据等专项支持。

3.C2M模式

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即“消费者—工厂”的反向定制模式。该模式以“优选好工厂、天天批发价”的战略构想和“拼单优惠+分成”的设计架构,通过拼购解决了利益分配这个商业底层逻辑问题。以拼多多、京东京喜、特价版淘宝为代表的C2M模式在疫情期间更是得到加速发展。上海应利用C2M模式创新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为消费者搭建用户分享与互动平台,以达到商品和品牌裂变传播、加速发展的目的。

“五位一体”模式加速上海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疫情期间,以新产业(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和新产品(防护器械、诊断试剂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以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娱乐和远程办公为代表的新业态在上海出现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上海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也存在一些瓶颈。从需求端而言,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需要消费者树立“信任”和“习惯”;从供给端而言,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需要企业解决“供应链”和“配送”。为此,可以通过打造“新基建+新模式+新监管+新场景+新治理”的“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加速上海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1.政府与平台企业合作,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打造上海新经济新业态“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的核心。对新经济新业态而言,重点不是流量红利的收割,而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类新基建不仅包括硬件,如5G、智能物流设施、物联网等,更包括各种软件、服务平台等。软件应由各种新经济新业态平台积极开发,而政府与平台企业合作共建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例如,无人配餐车、智能配餐柜、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对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些设施的前期投资大、回收期较长,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可试点新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化等政策。

2.不断创新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模式

疫情期间,以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和C2M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商业模式得以迅速发展。未来,在服务资源集中调度、供应链服务、灵活配置等方面仍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空间。例如,疫情时期,很多生活服务业自发地组织了“共享员工”等新的服务资源调度模式,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应急行为,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安排。如果要在未来成为常态化模式,需要在管理体制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另外,对传统的线下商家而言,其提供了体验场所,将来可能会形成线下体验、线上购买、即时配送、平台资源调度、电商销售等相结合的多重混合模式,这需要在利益安排等方面突破现有的框架。可以预见,未来与新经济新业态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将不断出现,这也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动力来源。

3.探索建立适合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模式

上海应率先探索适用于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模式,最大程度放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新经济新业态创新活动的管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放宽融合型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例如,针对服务线上化趋势,要研究相关市场准入政策的问题。对在线娱乐、在线文化服务、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各种新业态,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更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的市场准入政策,推动其有序发展,尤其是避免将线下僵化的市场准入政策直接套用到线上。要积极鼓励消费者扩大线上需求,通过信用保障等方式,打消其对在线消费的顾虑,灵活运用各种线上服务,从而实现本地生活的线上化。鼓励创新性跨界产品先行先试,分领域量身定制监管模式,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充分选择空间。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和柔性执法等容错监管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4.建设新经济新业态产业集聚区,探索设立应用场景实践区

按照上海产业地图布局,通过老厂房、老仓库、工业标准厂房和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的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新经济产业集聚区,构建以在线新产业为核心,集平台、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营造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良好生态。此外,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应用场景对“技术+商业+监管”的创新进行实践检验。建议依托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探索设立应用场景实践区,将智能交互核心技术、品牌网络营销推广和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等场景落地,建设集研发设计、数据训练、中试应用、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

5.以数字新治理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保驾护航

从高效治理角度来看,数据是城市超大系统进行科学研判、合理配置多元治理能力、高效处置海量微观事件的有效工具。可见,数据是新经济新业态必不可少的“起飞燃料”。因此,建设城市数字底座,打造数据治理生态,创新数字化治理工具,形成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可以同时赋能城市的高水平管理、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城市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进程。

疫情期间,上海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标志的数字治理体系,成为城市抵御风险、有序运行的有力支撑。“两张网”的上海实践有力夯实了城市治理的基石与底线,基于“两张网”的数字新治理也为新经济新业态打开了发展空间。例如,为应对疫情冲击,提供在线医疗等应急服务,相应的监管环境或主动或被动地转向包容。未来,上海不妨因势利导,依托“两张网”的发展经验和能力资源,进一步提升经济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将改革势能与成果通过数字化手段、“两张网”的建设加以固化,形成更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在线新治理”“在线新服务”。同时,要进一步通过数字新治理解决城市服务和城市治理难题,优化提升上海营商环境,为上海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微信号“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https://mp.weixin.qq.com/s/6X-xPIORi7kQZ0HzJ93GvA 发表时间:2020年6月18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