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珍惜阿富汗和平的机会窗口
字号

根据美国与塔利班达成的“减少暴力”协议,双方已从2月22日起在阿富汗开始为期一周的停火。如果协议得到严格遵守,双方拟于停火期结束当日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到目前为止,停火执行状况良好。

美国与塔利班的谈判经年累月,颇不平顺,能在此时达成协议,体现了双方“求和”的强烈愿望。从美国方面看,总统特朗普是在兑现2016年竞选承诺,以便为年底的大选加分。美国深陷阿富汗泥潭18年之久,这已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海外战事,空耗国力所获无几,尽快结束这场“糊涂仗”已成为美国朝野共识。

塔利班则试图摆脱困境,寻求身份地位的突破。一方面,2019年塔利班战场失利,控制领土面积由阿富汗全境的一半降至1/5;另一方面,塔利班认识到夺回阿富汗全面控制权已不可能,且长期游击战导致战斗力和士气下降,如果不能以合法身份回归阿富汗政治生活,塔利班困兽般的斗争不知何年是尽头。获得国际承认也是塔利班求和的目标之一,即使在其执政时期,也只有3个国家承认它为阿富汗合法代表。因此,趁着手中尚有筹码求和正名是塔利班的现实选择。

最近双方都释出善意。美国总统特朗普启程访印前还表示,愿与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塔利班副领导人哈卡尼20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表达对和平的渴望。要知道,哈卡尼是塔利班二号人物,也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悬赏500万美元通缉的对象。这个不寻常的举动说明美国和塔利班都已厌战,双方和解的基础业已存在。

对阿富汗政府而言,其从未控制阿富汗全境,难以负担维护安全的重任,深知美国撤军后自己不是塔利班的对手。2018年,阿富汗政府表示愿承认塔利班合法地位,双方曾短暂停火。这样,有关各方都认清了一个基本事实:阿富汗的战与和都离不开塔利班。无论美国和塔利班求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阿富汗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机遇。这也意味着包括卡塔尔、中国在内的国际各方多年来积极劝和促谈,致力于政治解决阿富汗冲突的持续努力,即将收获果实。

然而,数十年来,阿富汗冲突和战乱已成常态,历次推动和平进程的尝试都证明十分脆弱。即使这次停火实施顺利,双方最终签署协议,阿富汗和平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阿富汗国内来看,各派矛盾重重,实现和解前路漫漫。按照安排,协议签署后10天内阿富汗各方将展开民族和解谈判。但目前看来,谈判障碍重重,难言乐观。

首先,阿富汗国内政治分歧尖锐,阿富汗政府不仅势单力薄,合法性也遭到国内多方质疑。就在停火实施前,阿富汗拖了近半年的总统选举才尘埃落定,现任总统加尼以微弱优势连任,充分说明阿富汗政治碎片化、部落化的现实。塔利班至今仍拒绝承认阿富汗政府的合法性,要求政府官员以“普通公民”身份参加谈判。塔利班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一些强硬派对和解毫无兴趣,不愿放弃武装斗争。其次,虽然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是该国最具实力的两方,但阿富汗实现全面和平,还需要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政府。这在武装林立、族群复杂的阿富汗绝非易事。第三,“伊斯兰国”和“基地”等恐怖组织已趁战乱在阿富汗扎根,构成严重安全威胁。

美国也面临如何在阿富汗解套的问题。10年前美国就声称从阿富汗撤军,但时至今日,驻阿美军人数仍多达1.3万。尽管美国已宣布和平协议签署后分阶段撤军的计划,但还是面临撤军人数和进度的难题。撤军过多过快必然导致阿富汗出现权力真空,可能诱发新一轮冲突。那样的话,未来阿富汗和平进程出现波折恐怕难以避免。如果冲突再起,美军像以往那样增兵,那么目前的停火和撤军便重回老路。

对于阿富汗和平出现的机会窗口,有关各方应倍加珍惜。阿富汗战乱带来严重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平对于地区和国际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常年战乱让阿富汗人民遭受深重灾难。过去10年中,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数多达3.5万人,仅2019年就有3400名平民在战争中丧生。阿富汗沦为全球恐怖势力和暴力极端主义的温床,全球几乎所有恐怖组织的源头都可追溯到抗苏战争时期的阿富汗。“基地”组织、“圣战萨拉菲”极端思想就是阿富汗乱局产生的怪胎。因此,实现阿富汗安全与稳定对于国际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至关重要。同时,阿富汗武装派别依赖鸦片生产和交易生存,以阿富汗为主的“金新月”地带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大麻等毒品的主要产地。阿富汗鸦片年产量一度接近1亿吨,占世界产量的95%。

阿富汗和平有利于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中亚和南亚的稳定与发展。阿富汗战乱影响了众多周边国家,比如巴基斯坦就成为阿富汗战乱的直接受害者,不仅国内安全受到极端组织经常性的威胁,还接纳了140多万阿富汗难民。同样作为邻国,阿富汗实现全面和平将对中国反恐、“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时间:2020年3月24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