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昆明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字号

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场所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越来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扰。为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让城市道路更畅通,让人民出行更便利,市政府研究室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和做法,结合昆明实际,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信息专报,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昆明市城市道路交通情况

2020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846万,中心城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93人/平方公里。中心城道路达2243.1公里,路网密度5.24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97万辆,全市千人机动车拥有量351辆、千人汽车拥有量约309辆,处于全国高位。居民人均出行率为2.25次/日,公交分担率下降至15.3%,疫情影响下,小汽车和自行车方式出行比重有所提高。机动车交通量全天呈现两个高峰,早高峰出现在8:00-9:00,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非机动车早高峰出现在8:00-9:00,晚高峰出现在18:00-19:00。总体来看,昆明市城市道路交通呈现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对象体量逐步增大、出行方式多样、运行状态基本稳定的特点。同时,昆明市城市道路交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3个方面:

一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差距。中心城路网密度5.24公里/平方公里未达到国标8的要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里程比例为1:2.5:2.2:5.9,与合理的路网级配还有差距,次干道421.4公里,里程低于主干道,占城市道路里程的18.8%,级配有待优化。停车泊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仍需规范。

二是公共交通发展仍需加强。对标先进城市,昆明主城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共交通分担率为15.3%,与北京(40.5%)、上海(45%)、广州(48.9%)等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智慧交通建设仍然缓慢。目前,昆明市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指挥系统(TOCC)一期项目初步建成,完成现有交通行业数据整合。但综合交通大数据整合困难,民航、铁路、交警数据因网络安全、系统开放权限等,难以实现数据全量接入。对比先进城市,昆明市城区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尚未建成,完整的智慧交通指挥、应用、管理及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

二、对提升昆明市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应在细化管理内容、量化管理对象、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上下功夫。

(一)提升城市道路基础标准化水平。道路基础设施标准化是交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要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道路交通设计标准、交通设施设置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结合昆明本地实际,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推进道路基础“标化”,为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道路条件。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提前介入制度。交通主管部门应从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项目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并按照规范标准严格机动车、非机动车位配比,出入口设置进行审查、验收。实施道路工程“四同步”。道路工程与交通设施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验收使用。建立占道施工红线制度。从前期施工方案、施工阶段管理、施工道路恢复等全程介入,探索建立“占道红线、占补平衡”工作机制。刚性确保下降一级的占道红线原则,如双向六车道进行施工的,施工期间至少保持双向四车道通行,既确保道路工程顺利推进,又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完善交通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制度。强化对新(改)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源头管控,全面开展交通设施标准化提升工作,加快实施市区道路标志牌和路口信号灯的国标化提升改造,完善指路体系,推动交通设施标准化工作逐步从市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并最终实现全覆盖。交通标志牌设置应综合考虑、合理布局、集约减量,满足标志牌识别要求及《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二)提升城市道路交通人性化水平。道路交通的设计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细化人行空间,保障步行路权。突出街道公共空间功能,提高步行交通出行品质,规范人行道空间利用。各地段道路人行空间宽度、人行有效通行宽度均不得小于1.8米,行道树、市政杆件、非机动车停车位应集中布置在人行道左侧的设施带内,严禁侵占人行有效通行空间的净宽、净高等界限。改善人行道铺装,提高步行舒适度。人行道应与建筑前区一体化设计,相交道路的铺装宜合理过渡。提高铺装材料和施工的相关指标,提高人行道平整度。人行道修复采用的面层铺装的材质、尺寸、色彩等均应接近原有材料,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周期。行进盲道应保持连续、顺直,杆件、电箱、井盖等障碍物设置应绕开盲道。补充非机动车道设计参数,改善骑行条件。建议除快速路和特殊区域外,城市各等级道路均应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并不得随意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度。改善公共交通站台设置。利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及部分机动车道宽度,采用微更新手段增设港湾式公交站,同时增加保障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细化公交站点周边换乘接驳配套设施布置要求,提升公交乘客的出行体验。加强附属设施管理。整合附属设施布置,统筹协调管线、杆件、箱体、交通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道路绿化、非机动车停车等相关附属设施之间的关系,采用合杆、合箱等手段,将相关设施集中布置到人行道设施带内。协调道路绿化布置,对不同道路设置不同的绿化分隔带或不设分隔带。通过技术指标具体细化道路限界、行车视距和路面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多样化水平。合理的交通组织、科学的路口渠化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末端对前端规划、设计交通功能短板的有效弥补。处理道路“血栓”。道路上的“血栓”就是道路的堵点。可通过开展路口精细渠化、实施“四头”交通组织和道路“微手术”3个层级,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分别对“十字”路口、“丁字”交叉口、“环岛”及立交路口、支小路口实施路口精细渠化。实施“四头”(即断头、转头、掉头、结头)交通组织优化,主要是打通断头路、禁止违法左转和掉头,以及优化斑马线设置等方法,提高通行速度。对无法通过路口渠化及采取“四头”交通组织的道路节点,则需借助“微手术”对道路进行局部改造,实施交警、住建、城管部门“交改”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清理道路“管壁”。对于特定道路、特定方向、特定时间的规律性交通拥堵,可采用全线优化的交通组织措施,包括设置潮汐车道、单行线及替代通道构建。潮汐车道,针对通勤交通,结合昆明钟摆式、向心状潮汐交通的特征,可借鉴台北“调拨车道”的做法,在主城区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先行试点潮汐车道组织,使昆明城市交通流按照设定的路径有序高效运行。单行线和微循环,可在有条件的主干道上率先大胆试用单向交通,同时打造区域微循环这一单行线的升级版。因地制宜分别采用主干道单行、区域单行、时段性单行等各种方式,消除路口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区域通行效率。构建替代通道,在大型活动安保、道路施工等道路阻断,路网交通流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构建替代通道,主动挖渠吸流,发挥快速走廊作用,以达到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的目的。实施道路提速增效。针对市区快速路隧道、主干道限速较低,道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对设计速度、管理限速、法规限速等3个限速概念进行再解析,可采取拆除道路限速标志,直接采用法规限速管理等3种模式实施城市道路提速工程。

(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整治常态化水平。秩序与安全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建立交通整治常态化机制,严管最危险的车、最危险的人、最危险的违法行为。加大电动自行车治理力度。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可在全市执勤岗亭建立部分电动自行车违法人现场教育点,开展“现场手抄交规”“体验执法”等教育活动。可积极推进备案登记、免费赠送头盔和宣传教育、执法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治理水平。严格规范工程车治理。强化部门联动,由交通、交警、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治理,构建“平台+行业协会+前端智能”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即建立主要针对工程运输车统一的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平台,各县(市)区成立统一的工程车协会落实自律管理,统一推进工程车4G、GPS、右转弯雷达报警等安全设备安装工作。创新停车管理。坚持“疏堵结合”,抓好配建停车位的前端管控和路内停车泊位的清退工作,同时实施违法停车“罚款+记分”处罚。从慢行优先的角度,协调路内停车与非机动车道的关系。建议对路内停车分时段管理,以降低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通行的不利影响,提高路内停车周转率。

(五)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模式现代化水平。以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行动计划为载体,以“城市交通大脑”建设为引擎,建设智能交通,大力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快昆明市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指挥系统(TOCC)建设步伐。建议以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为契机,组建昆明市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中心,统筹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智慧化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利用TOCC系统提升科学指挥能力。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管理之中,通过接入覆盖主城5区的路段视频监控和信号灯,扫描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等7项“生命指标”,通过TOCC系统建设,全面掌握城市交通态势,为进一步研判交通态势和科学指挥调度提供量化依据。对球机监控进行改造,将视频数据集成到TOCC系统,实时检测110种警情,实现360度全天候自动巡检,最大限度减少路面“梗阻”。利用TOCC系统转型升级警务机制。在传统的处警机制基础上,配套TOCC系统应用,组建交警机动队(TPTU),与路面常态勤务相叠加,由情报指挥中心将精准扁平指挥调度与多点就近快处有机结合,第一时间处置TOCC系统发现的各类警情。积极构建以常态勤务为基础、数据引领为导向、机动勤务为叠加的网格化数字勤务模式,实行点对点扁平指挥,进一步释放警务效能。在查处上,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整治。依托TOCC系统,创新升级“数据研判+秩序管控+N”新型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深度挖掘交通违法、事故规律特点,紧盯易致乱致堵致祸的严重交通违法,精准推送路面民警实施靶向治理,让交通违法无处遁形。利用TOCC系统拓展安全和服务工作。重点建设交通安全防控板块(重点车辆管理平台)和“智慧车管”项目。交通安全防控板块,将工程运输车和“两客一危”等车辆作为监管重点,围绕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找准可控制交通安全的直接因素和交通安全预防的薄弱环节,为交通安全预测、预警、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治理针对性。“智慧车管”项目,重点围绕“一平台、一窗口”,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多渠道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丰富“智慧车管”惠民举措。打通TOCC系统与支付宝、“一步手机游云南”APP等互联网终端,实现车辆检验、驾驶证换领等业务线上办理以及昆明范围内路面执法电子证件的通用。健全完善110、119、120等救援车辆“一路护航”功能,在线实时构建、打通消防、医疗等“救援快速通道”,让紧急救援车辆“一路畅通”。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