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将南沙定位为广州城市副中心;2018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要求南沙全面对接广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2019年,《南沙新区总体城市设计》(草案)出炉,对南沙新区行政辖区全域范围803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进行评价,对现有规划进行梳理评估,力争将南沙打造成为“湾区开放宜居之城,滨海精美品质之城”。在此背景下,将南沙建成重要的经济枢纽、文化枢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科技产业创新枢纽,对瞄准“老城市新活力”、强化广深“双核联动”、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更高水平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南沙推动城市功能区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前,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创新发展对南沙创造更好发展条件,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任务意义非凡。
就必要性而言,一是南沙将成为广州通连港澳、走向世界的又一“海上门户”;二是依托粤港澳合作良好基础和前海、南沙、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南沙将会被打造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国际航运能力、金融服务能力、科技创新功能承载能力将会大大提升;三是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统筹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自贸区板块内部与外部、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南沙城市副中心的新格局已跃然纸上,发展条件会更加便利,发展步伐会更加坚定有力。
就可行性而言,一是南沙已具备多重政策支持优势,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在金融、海关监管、质检、外商投资等方面赋予一批支持政策和管理权限,形成上下合力推动南沙发展的政策体系,使得南沙的历史地位逐步提升。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沙新区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南沙新区进阶为南沙自贸区;2016年中共南沙区委二届八次全会指出,建设广州南沙城市副中心;2018年推进南沙由广州城市副中心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提升,使南沙区享有国家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二是南沙具备突出的区位优势,南沙是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群通向海洋的重要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几何中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分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最繁荣的11个大都市,使南沙在未来可能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耀眼的明珠。三是南沙区已初步具备明显的交通优势,南沙是华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的出海通道和开放门户,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南沙区紧邻高铁网络四大枢纽之一的广州南站,设有京广高铁线路、广深港高铁线路、广珠城轨、粤西沿海铁路等重要干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核心车站。除此之外,南沙区周边75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5个国际机场。
在如火如荼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当下,南沙优先享受着大湾区的多重政策便利,这更是加快南沙推动城市功能区创新发展的“催化剂”与“加速器”,但南沙要当好推动城市功能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还须紧抓突破口。
二
南沙推动城市功能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1
城市创新能级有待增强
南沙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南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并出台扶持政策等多项改革举措鼓励创新。2019年,南沙发布了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促进试行办法》,从机制体制上保证南沙的创新动力源源不断。目前,南沙区已累计形成多项制度改革创新成果,不乏创新成果属于全国首创或率先在全国复制推广,但仍存在智慧化城市水平不高、创新资源不够丰富、创新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以南沙新区政府大数据应用为例,虽然南沙新区政府已经建设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也相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共享目录清单,但是可共享数据范围非常有限,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针对全区所有大数据的采集机制,不能满足大数据应用需求。再如,南沙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弱,科技项目孵化和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2
对外开放合作有待持续深化
打造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是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国家的期望。《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充分发挥广州南沙的开放合作区作用,加强广州的港口建设。南沙在发展中面临诸多优势,如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开通,从南沙庆盛高铁站出发直达香港西九龙站只需要30分钟;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了新的动脉;2019年11月,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在南沙正式动工,等等。同时,问题也仍然存在,例如,现行的“负面清单”在开放内容与限制条目等方面与国际上通行的“负面清单”仍然存在差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资股权比例和外国投资者要求的限制较多;穗港澳在管理制度、税费制度、监管制度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等等。
3
交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南沙处于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70公里半径内可覆盖珠三角主要核心城市,100公里半径内可覆盖珠三角所有大中城市。由于南沙尚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城市副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与区域枢纽的轨道联系通道较少,例如南沙区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约80公里,但通往白云机场的地铁只能通过4号线换乘3次;二是货运枢纽体系建设滞后,客运枢纽服务水平不高,例如通往南沙港的道路运输只有1条南沙港快速,疏港铁路尚未建成,南沙港多式联运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南沙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来源:微信号“城市观察杂志”,https://mp.weixin.qq.com/s/miwCcNkEdxb6JpQWXExW5A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