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隽等:从京津冀看2013 年后中国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字号

我国大气雾霾治理成效巨大,但其对经济影响的认识存争议

2013 年我国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到 2019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2013 年 9 月 12 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 10 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具体措施,要求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 21 个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开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阶段。到 2019 年,我国大气雾霾治理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北京平均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达到了 42 微克/立方米,河北达到了 61 微克/立方米,天津达到了 51 微克/立方米。我国大气雾霾治理成效巨大,进展迅速,在世界各国大气治理中是少有的。

大气雾霾治理中的核心是控制高耗能工业排放,这些行业也是很多政策关注的目标。2013—2019 年,我国重点区域的大气雾霾治理,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采取的措施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措施力度很大,如产业转移、压减产能、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很多措施对企业的运行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从大气雾霾治理的进程中可以看出,“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的声音逐渐变强,并导致政府在推进治理政策、措施进程中出现了反复。在大气雾霾严重时段,政府的政策力度很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等大气质量好转,则又开始放松对企业的管控,导致大气质量又开始下降。

认为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是当前的一个主导想法。短期大气环境治理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高耗能工业产业(如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冶炼、化工等),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国家和地方的后续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心怀顾虑,甚至对进一步实施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有所抵触,这已经成为未来国家开展大气雾霾进一步治理的重要障碍之一。

在大气治理已经取得明显进展的今天,我国大气雾霾治理已经从简单容易的“治标”阶段转入到“治本”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模式、能源转型、清洁生产等方面全面推进;只有如此,我国才能最终实现2030年全部城市大气标准达标的目标,并力争到2050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大气标准。认识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的影响将持续是相关决策的主要关切点之一。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际数据描述方法来展示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通过 2013—2018 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潜在受影响部门的产量、盈利及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以环保产业作为案例,分析 2013 年后中国大气治理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给出 2013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大气雾霾治理政策,确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部门;然后,针对这些部门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主要数据包括部门的产出(产品产量)、价格变化、部门盈利等。同时,选择环保产业部门进行案例分析,以总收入排名前 10 位的环境治理企业和行业领先的大气雾霾治理企业的业绩状况,来说明政策实施对这些部门的影响。

此外,作者在参与针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治理路线图研究项目进程中,还与区域内的十几家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了企业在大气治理进程中的感受和反应,本文的一些分析也来自与这些企业的座谈。

本文不尝试将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和经济发展用理论模型方法进行关联,只是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展示我国大气雾霾行动方案第一阶段(即 2013—2017 年大气雾霾强化治理阶段)的一些典型行业的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分析大气雾霾治理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而展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只是政策对经济影响分析的一种数据支撑,扩展既有的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供相关研究和决策使用。

由于大气雾霾治理政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压减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和产量,产品产量是用于观察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影响的较好指标。产品价格和行业利润则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的总体影响还需要更长尺度的分析来说明 。

潜在受负面影响行业的经济产出

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和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

在大气雾霾治理进程中,我国出台的政策包括压减产能、重污染应急停限产、产业转移等。从表 1 可以看出,大气治理进程中潜在受负面影响的部门包括:化石能源生产、高耗能产业、高排放产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加工、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合成氨、纯碱、烧碱、电石等)、建材工业(水泥、玻璃、砖瓦、石灰、陶瓷等)、钢铁制造业(包括铁合金)、有色金属制造业(铜、铝、铅锌等)等。

(表略)

行业影响分析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近期大部分的高耗能产品(如钢铁、水泥、其他建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的产量达到峰值,并开始进入下降阶段。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IPAC)模型组建模计算,可以得到未来高耗能产品产量需求情景结果(表 2),其中大多数高耗能产品产量在未来是下降的。

(表略)

作为受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影响大的河北省,近期其高耗能产品的产量也会呈现这一特征(表 3):河北省粗钢、陶瓷等高耗能产品的产量没有继续大幅度增长,一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在一个平台期里。

(表略)

然而,大气雾霾治理对策并没有明显压减河北省一些主要产业的产量。根据河北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大部分高耗能产品产能已经开始下降。这些产量数据说明,即使国家政策大力压减京津冀地区高耗能工业的产能,在重度雾霾期间对于高污染行业采取关停措施,并希望压减产量,但实际上,产能压下来了,可产量并没有和产能同步减小,不少产品的产量反而增加。

因此,大气雾霾治理政策并没有明显减少大宗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在经过几年的治理经历之后,一方面企业积极响应环境治理要求,实现排放达标;另一方面企业也熟悉了治理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使得大气雾霾治理对这些行业的生产状况影响较小。同时,一些原有规模较小的有色金属行业和化工行业,在近年被淘汰。由于这些行业规模很小,且大多为低端产品,淘汰这些行业对河北省经济影响非常小。

在 2013 年之后,河北省高耗能行业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变动,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格局(表 4)。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经历了 2013—2015 年价格的下降和 2016 年之后的回升。产品价格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在大气雾霾治理进程中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淘汰落后产能、压减产量、重度雾霾时期停产带来的对产量的影响等。

(表略)

总体上看,潜在受负面影响的主要工业企业利润表现良好,从而展示出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从表 5 可以看出,除了黑色金属采矿业的利润降幅较大外,河北省大部分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利润稳步上升;特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大幅提升。这个数据表明,大多数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其实并没有出现负面影响,而是提升了经济效益和产出,继续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支柱产业。

(表略)

企业利润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等;但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侧改革关闭落后产能避免了行业的恶性竞争,从而有助于维持产品的合理价格。例如,京津冀地区一些地方水泥熟料价格从 2015 年的 120 元/吨上升到 2018 年的 360 元/吨,到 2019 年继续上升到 420 元/吨左右。

产品的合理价格有利于对大气雾霾治理的投入和行业良性发展。在和企业座谈过程中得知:2018 年底,很多水泥和钢铁行业企业都因为水泥和钢铁价格明显上升而效益大幅提升。同时,这些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大气治理经历之后,对环保的要求理解更加深入;因此,不少企业在对未来的大气治理展望中已经开始提前应对,一些企业甚至成为致力环保的领先企业(其升级技术达到比政府要求的排放标准更高的水平)。

合理的价格有助于潜在受负面影响行业的有序退出。一些行业已经处于下行进程中,如煤炭开采业。2015 年由于消费需求下降,煤炭开采企业恶性竞争,导致煤炭价格下降到每吨 380 元左右,远低于合理价格,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在解决下岗问题过程中出现巨大困难。到 2018 年,煤炭价格恢复到每吨 580 元左右,企业的自身应对能力明显提升,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国家的压力。

大气雾霾治理促进了新兴环保产业增长

大气雾霾治理带动了新的技术和服务需求

大气雾霾治理促进了一些新兴行业的增长,主要包括:环保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行业。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状况下,这些行业的发展对我国近期和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既有研究发现,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经济竞争力保持密切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包括经济发展之后对环境的关切而导致的环境改善,其经典的实证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包括支撑环境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在已经展示出这种密切相关的发达国家中,环境产业可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74% 左右。美国 2012 年环境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 3 139.5 亿美元,到 2017 年其市场规模已经增至 4 231.2 亿美元,成为拉动美国 GDP 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大气雾霾治理引发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电厂、钢厂、水泥厂等行业中的超洁净排放装备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控制装备制造业、大气污染监测设备制造业、大气雾霾治理服务业,以及常规的节能产业、可再生能源行业、核电行业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 万美元,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非常强烈。可以预期,我国的环境产业需求要大于发达国家,有些技术需求也会超过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范围和深度都在快速扩展;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已经成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未来将持续保持这种快速增长趋势。这种格局会给中国环境产业带来更多的需求和市场,我国相关产业需要提升战略目标和研发投入。

新兴环境行业的发展将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新兴环境行业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提升带来了机遇。由于技术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在传统经济的技术竞争中劣势较大。这些领域中的中国技术很难取得突破并超越发达国家,而环境产业的发展给中国技术的引领提供了机遇。

为解决大气环境问题,需要中国在环境相关领域扩展自己的技术,从而为中国技术在全球提升竞争力提供机遇。目前,中国在超清洁燃煤发电装备、超洁净钢厂、高效清洁水泥厂、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相关技术和服务出口大幅度提升,并带动了我国相关制造业发展。

同时,改善环境相关的技术也是未来全球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各国都在竞相发展环境相关产业。因而,我国发展环保相关产业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内大气污染强度最大且最先治理大气污染的京津冀地区,观察其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分析大气治理和经济发展相关性的重要方面。

在大气雾霾治理行动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有一些技术超越了其他国家。例如,我国电厂超洁净排放技术已经体现出中国技术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中国燃煤电厂超洁净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成本竞争力很强,在国际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其他领先的还包括:清洁水泥制造装备技术、光伏发电技术、风电技术、核电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提升,将支持“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北京的环保产业发展引领全国

北京是最早开始进行大气雾霾治理和其他环境治理(如水污染、城市环境、碳排放等)的城市;北京的环保治理企业也是国内较早开始投入研发大气治理环保技术,并用于北京市场,目前已在国内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观察北京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代表性。

在我国环境治理企业中,北京企业占据重要位置。我国排名前 10 位的环境治理企业的状况,北京企业占据了 6 家(表 6)。

(表略)

同时,我国大气治理 9 家领军企业中,4 家来自北京,还有 4 家有北京企业参股(表 7)。可以看出来,北京市的企业在环境治理和大气雾霾治理方面明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

(表略)

2019 年上半年,由北京流向天津和河北的技术合同达 1 527 项,成交额 89.4 亿元;其中,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与节能环保科技相关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 56.9 亿元,同比增长达 149.8%。尽管我国大气雾霾治理相关产业的总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些产业已经在国内取得了良好发展,有些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可以预计,这些产业的技术未来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空间。

主要结论

2013 年起,京津冀地区开始治理大气雾霾,特别是 2015 年开始力度加大。目前,仅靠常规措施已经无法持续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质量,需要对很多行业排放进行严格控制。然而,很多人认为大气雾霾治理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工作产生为难情绪;同时,社会舆论也普遍质疑国家强有力的大气雾霾治理措施。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1.大力推进大气雾霾治理,没有对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带来明显负面影响,有些关键行业甚至发展更好。实际发生的数据显示,在被认为产生负面影响的地区,主要指河北省,其原本被认为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部门、关键行业的产量和效益在 2015 年之后大多明显改善。

2.大气雾霾治理开始早、力度大,会明显促进本地环境相关新兴产业发展。较早开始大气雾霾治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的地区,其大气治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如果考虑未来全国大气治理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些新兴产业带来的利益将更加明显。

3.在重点地区可以进一步推进大气雾霾治理,打消疑虑,合理安排和规划产业发展。例如,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雾霾治理的机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转型。未来,我国环境治理范围会越来越广,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环境相关新兴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其他重点地区(川渝、长三角、珠三角等)也需要加大力度,理清认识,将环境治理、大气雾霾治理及温室气体减排与本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4.抓住机遇,推进我国环境改善和经济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确定要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明显的变革——我国大气质量要在 2030 年左右达标,生态环境要在 2035 年得到根本性改善;同时,还在分析、论证我国大气质量 2050 年之前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这些进程中蕴含巨大产业机会,如能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对我国以及各省市的长期发展会有深远影响。中国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大气环境根本性变革,实现 CO2 深度减排,还要引领全球发展中国家走向相同的道路。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体现,也是给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的巨大机遇。

作者:

姜克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代春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贺晨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松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院刊”,https://mp.weixin.qq.com/s/9-JMkDhKAHCuh9TLgW-UUA 发表时间:2020年6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