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武汉上半年经济成绩超出预期,在“双循环”应有更大作为
字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7月21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从武汉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来看,武汉疫后重振、经济复苏的力度,超出我们的预期。

李佐军说: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即使扣除了疫情导致去年各项指标大幅下降的因素,去年和今年的GDP平均值超过5%,十四五开局第一个半年实现了开门红。其中武汉的经济表现相当不错,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数字还尤其突出。

他认为:去年初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震中,经济受影响比较大,解封不久又经历了抗洪,疫后重振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政府的工作比较到位,加上武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研发创新的能力比较强,经济富有韧性,所以从现有的经济指标表现来看,武汉今年一季度经济表现远超预期,表现出“快、好、强、稳”的良好势头。

“双循环”从三方面实现突破,武汉应有更大作为

李佐军认为,“十四五”时期,武汉需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对武汉而言,可以从三方面实现突破:

——首先是解决“卡脖子”的科技问题,通过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我们国家“双循环”重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而武汉正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相当好的基础条件。

武汉高校众多,人才密集,科研院所聚集,高科技产业近些年发展较快,所以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来更好地实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武汉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双循环最关键还是扩大内需,重点在汽车、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武汉是汽车制造业中心,也是销售中心;武汉人口多,需求和购买力旺盛,有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大的内需力,使武汉在抢占双循环战略新机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双循环的格局下重点是新基建。武汉“两通”(交通、流通)具有良好的基础,发展新基建富有优势,尤其在信息数据的基础设施新基建等方面,武汉具备重新“起飞”的可能。

李佐军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武汉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在十四五或未来更长时间,有更大的作为。

“五型经济”助力区县经济和中小企业

疫后李佐军曾回访武汉,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深切体全到武汉从疫情震中到“最安全的城市”这一成果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武汉上上下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心和干劲。

“疫情出现之后,很多地方面临一个货往哪里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针对疫情的中小企业和区县经济的冲击,李佐军提出发展“五型经济”作为应对之策。“五型经济”由数字经济、特色经济、供应链经济、网红经济和绿色经济共同构成,用来解决疫情后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

李佐军说:我们整个国家现在正强调培育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五型经济”可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他指出:新形势下的特色经济,是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在工业化进入到最后一阶段之后,再去发展那些大家都搞的大路货、重复建设的中低端产业,越来越没有出路了,每个地方只有拿出自己的特色资源、特色区位、特色文化等优势,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能有出路。具体到武汉基层区县和中小企业来说,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是必由之路。

“供应链经济也是武汉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李佐军说:现在中央强调的“六保”中,就有保供应链安全。在疫情之后、在全球格局发生变化之后,供应链问题越来越凸显,尤其是一些重要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出现瓶颈。

此外,由基地、品牌等形成的网红经济体系,是当前经济发展一大潮流。很多网红疫后帮助推销湖北特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还有发展绿色经济,是对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政策的落实。

李佐军认为:这5种经济形态融合在一块,可以比较综合地解决疫后很多地方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五型经济”形成组合,有利于打造一个地方的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李佐军对于武汉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衷心祝福武汉:以创新精神,找准定位,把握“学乐康安美”的消费需求、技术进步方向、绿色低碳潮流、政策鼓励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新的生产要素,立足新的空间,塑造新的品牌,探索新的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积极主动地争取更大作为,在中国新的百年征程中大放异彩。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时间:2021年7月3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