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场以“团结”和“抗疫”两个关键词命名的峰会——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在特殊时期以特殊的视频方式举行。这场由中国和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南非、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共同发起的特别峰会,不仅有中国和十多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参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作为多边国际组织的特邀嘉宾参加了峰会。
向世界发出中非团结抗疫最强音
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普遍比较薄弱、医护人员也严重不足,因此非洲原本被认为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疫情的重灾区。而令人欣慰的是,在非洲联盟、非洲疾控中心以及非洲各国政府的有力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在中非守望相助的携手努力下,非洲的疫情并未出现爆炸式增长。目前全非确诊病例约25万例,死亡病例约7000例,远低于欧美国家的病亡率。非洲所取得的抗疫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非携手相助,共克时艰。疫情在中国发生时,非洲支持中国抗疫,竭尽所能给予中国人民信心与鼓舞。就连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赤道几内亚和吉布提都慷慨解囊,分别向中国政府捐款2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抗击疫情。第36届非盟部长级会议结束后也发表了特别公报,宣布非洲同中国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呼吁世界各国同中方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50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向中国表达慰问,表示对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当非洲面临疫情时,中国同样迅速驰援,向非洲运送抗疫物资,派遣医护专家组,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迄今为止,中国已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医疗援助物资,向11个非洲国家派出了148人次的医疗专家组,并多次同非洲国家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同非方分享抗疫经验。40多支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非洲所在国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近400场,培训当地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组织、在非的中资企业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对非抗疫援助,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及民间组织的全球视野和人道主义关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发表了《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强调这是一次“共商团结抗疫大计,共叙中非兄弟情谊”的特别会议,并明确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对非合作的“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并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同时,“中方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支持非洲加强互联互通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愿同非方一道,共同拓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清洁能源、5G等新业态合作,促进非洲发展振兴”。可见,中非团结抗疫不仅仅着眼于当前,也考虑到后疫情时代非洲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通过推动非洲的数字“新基建”以及经济一体化建设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非卫生合作谱写新篇章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下更加凸显了建立健全各国及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必须从加强中非卫生合作、共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着手。
在今年5月18日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并宣布了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一是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二是中国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三是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四是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五是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中国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援非洲抗疫及非洲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充分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国家抗击疫情的全力支持以及大国的责任担当。
事实上,自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已经在帮助非洲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非洲公共卫生软硬件、加强对非洲人才培养和经验分享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推动非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如帮助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帮助塞拉利昂建立了唯一的P3实验室,优化升级相关医疗卫生的中国援非项目,建立多家中非友谊医院和友好医院,为非洲培养专科医生,继续派遣中国援非医疗队等。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再次承诺:“中方将提前于年内开工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同非方一道实施好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健康卫生行动’,加快中非友好医院建设和中非对口医院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中非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努力,必将树立起国际抗疫合作的新标杆。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病毒无须护照,抗疫不分国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蔓延给全世界人民上了一堂人类公共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教育课。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公共卫生安全是全世界应致力解决的共同课题。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曾在写给比尔·盖茨的回信中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曾呼吁,“病毒已经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加入人类抗击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中”,“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威胁,我们必须团结如一人”。疫情之下,唯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也使全球化进程以及全球治理遭遇巨大挫折。因此,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重申了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同时,峰会发表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还特别指出:支持在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的基础上,本着积极、开放、包容的原则同国际合作伙伴探讨在非洲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支持非洲尽早战胜疫情和加快发展。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唯有践行多边主义和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人类才能最终取得抗击这场世界历史上罕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中非团结抗疫已经给世界作出了表率,通过抗疫合作锻造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将打造得更紧密、更牢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6/t20200630_5149465.shtml?COLLCC=1843180056& 发表时间:2020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