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生:由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急需培养创新人才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意义。

在“十四五”及未来10年的发展中,在向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跨越中,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各类人才,特别是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从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从向强国跨越的主要标志中,石油和化工行业提出了四大类人才需求的急切呼唤。

这四大类人才分别是:一是需要一大批既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又勇于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二是需要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的企业家人才;三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突出、甘于埋头苦干的大国工匠人才;四是需要一大批既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又有石油化工专业背景的跨界复合型人才。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向强国跨越的进程中,已经为各个方面、各种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殊人才,搭建了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十三五”期间,全国开设石油和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以及技工院校约2000余所,在校生约百万人。尽管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绩,但当前和未来石油和化工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专业人员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从行业发展的需求看,当前人才供给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性供给矛盾十分突出,高端研发人员占比较少。

目前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人员结构中,生产人员占71%,研发人员占8%,营销人员占8%,管理人员占8%,其他人员占5%。随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进程加快,高端人才特别是研发人员短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近年来,企业需求人才专业的分布是:工艺类占比43%,安全环保类占比18%,设备类占比15%,仪表自控类占比10%,分析检验类占比9%,经管类占比5%。当前教育供给和需求不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由于当前社会上对化工学科的偏见,不少化工院校出现了招生“工科冷、化工更冷”的严峻局面。

三是化工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滞后于行业发展变化。

不少行业发展新的东西没有进入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的形势,人工智能、大数据、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人才奇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创新型人才短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是普遍问题。

根据未来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对人才的需求,建议:

一是拥有化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大学要努力建设成为最好的研究型大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真正研究型大学还比较少,具有研究特色的一流化工专业则更少。希望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中,高等教育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质量、有影响的研究型大学。每一所大学都要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要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向未来的远见智慧,善于研究问题的胸怀和敢于创造领先成果的本领。

二是化工类国家级一流专业要努力培养勇于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正是我们行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因为跟随性创新是跟上时代,原始性创新是开创时代。这种人才就是要有一种挑战今天的勇气,还要有一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他们具有预先主动塑造行业或企业进化所需要的先见,使行业和企业具备领先到达未来,并保有领先地位的潜力,他们的能力就是在未来尚未到来之时就已经看到了未来,他们可以率先听到历史的马蹄声。

三是化工类国家一流专业要积极参与国家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大活动。

产学研用创新力量的组合,将会是今后创新生态的一大主流。在未来高端前沿技术创新中,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攻关将会是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必由之路。大专院校要主动参加国家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点活动,从市场需求中、从产业链的结合中寻找课题,寻求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加快产业化的步伐。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表时间:2021年7月26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