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军:打造好自贸试验区新引擎,加快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字号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将加速变化,未来全球经济循环模式破旧立新,加快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要求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的主动战略抉择,决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这一战略,需要一些战略支点。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高地,具有位处国内、联通世界的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中,自贸试验区的作用与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作用的空间更大、更广,地位更加重要。

自贸试验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自贸试验区一直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中,自贸试验区更应责无旁贷,更加有为,积极贡献力量。

(一)定位与作用

1.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枢纽与战略支点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枢纽。自贸试验区既是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拉动力,又是国际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助推者。以自贸试验区为战略支点,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推动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自贸试验区可以在其区内、所在的地方、所在的省(市)、周边的省份与区域、全国等层面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

自贸试验区在参与国际循环中的双枢纽地位。自贸试验区既要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又要加快打造成为主导发展中国家分工的重要节点,成为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与主导发展中国家分工的枢纽;既要积极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又要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成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枢纽。

2.发挥引领作用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自贸试验区不仅要继续发挥好开放、改革、创新和发展引领作用,更好引领全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发挥好发动机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自贸试验区要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3.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自贸试验区作为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链和动力集合三大引擎,对自贸试验区外的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带动。既可以辐射带动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区或省份经济循环,还可以辐射带动全国、全球经济循环。

4.发挥样板和范例作用

自贸试验区不仅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更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为全国积累经验,成为学习的样板和范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成功范例和样板,可以供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借鉴。

(二)自贸试验区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

自贸试验区要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和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等作用,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自贸试验区自身高质量发展

只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才能成为动力源,才能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发展,才能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范例。

2.与自贸试验区外的产业、市场紧密联系

自贸试验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以产业链、市场为纽带发挥作用。只有自贸试验区自身发展较好,且与区外产业、市场联系紧密,才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3.凝聚要素资源等能力

自贸试验区能集聚各种要素,具有造血和创新能力,从而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总之,自贸试验区自身发展越好,产业链越长,凝聚力越强,将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大,就越有利于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方向与重点

针对以上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未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方向就是,要持续坚持制度创新,加大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力度,以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体为载体,打造功能自贸试验区,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培育好自贸试验区产业链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擎、引领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一)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与全国、各地“十四五”规划相衔接,打造主题自贸试验区

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接。规划未来自贸试验区发展,既要与我国“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等主题衔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要与我国企业“走出去”、服务贸易发展和利用外资、贸易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规划结合。

与地方相关规划对接。各个自贸试验区及其片区分布在不同区域,各区域有其发展规划定位。因此,谋划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既要与各地“十四五”规划、各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要积极参与当地“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前进行全产业链规划,将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融入当地发展规划之中。

打造主题自贸试验区。结合国家、各地“十四五”相关规划,针对当前与未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结合地理、交通、产业基础、科技、金融等各种要素禀赋,合理对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特色,打造主题产业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定位于中高端。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具有集聚各种要素的能力,因此,要定位于产业的中高端,引领全国改革创新,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主动延伸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力,比的不仅仅是产业链上一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依靠参与竞争的基础和底盘。产业链上任何环节和产业链生态系统,构成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基础和底盘。谁的基础越厚实、扎实,谁就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应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发展需要,各自贸试验区要在确定好其主题产业和特色产业后,积极拓展产业链,以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积极主动延伸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既可以形成以产业链及生态系统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也能通过产业链,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

自贸试验区延伸产业链,可朝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围绕主题产业,在自贸试验区拓展产业链。围绕自贸试验区已有的产业基础,更加聚焦产业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制度创新,挖掘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潜力,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发挥集聚经济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比如: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科研高地;针对产业发展,推出保税研发、出口退税等政策;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高地。但是,自贸试验区内受区域面积限制以及产业链自身发展要求拓展腹地,自贸试验区内的相关产业链必然会拓展、延伸至区外。二是将产业链拓展至自贸试验区外。围绕自贸试验区已有的产业环节,不断延伸产业链的生产制造、加工、种植等至自贸试验区的所在地方、省(市)或周边省份、全国乃至全球,而自贸试验区则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比如:生产制造在自贸试验区外一个或若干个区域,而研发设计、展示、物流、金融、进出口等环节在自贸区内。

在自贸试验区外拓展产业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将产业链部分环节拓展至自贸试验区外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有些是集聚在一起,有些则没有集聚在一起。(2)打造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自贸试验区或片区与一个、多个区域对接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就产业合作、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对接合作区域的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将自贸试验区产业生产制造等环节部分集中分布在合作区域,形成对接合作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3)打造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链。根据自贸试验区产业链发展需要,打造若干个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并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成为一串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珍珠链,形成“自贸试验区作为主动力、自贸试验区合作区域作为动力节点,逐步形成动力集合”。(4)打造形成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网络。以自贸试验区为点,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链为线,通过这些拓展合作区域形成更大的产业链腹地,打造形成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网络,形成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合作区域“点、线、面”格局。广大的乡村也能成为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腹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成为自贸试验区产业的生产基地、原材料基地,而生产制造在其他区域,研发设计、物流和相关进出口则在自贸试验区。(5)建立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国际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园中园”模式。充分利用各自贸试验区的国际产业合作基础与优势,与一国或地区建立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一一对接,形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有助于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走出去”。

(三)营造好自贸试验区产业链生态系统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拓展自贸试验区产业链,不仅要在自贸试验区外拓展,更要注重营造产业链生态系统。产业链上任何环节都会有背后支持生态系统,包括当地配套环境。产业链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在自贸试验区内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还包括自贸试验区企业在区外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包括区内企业上游的上游,企业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产业配套体系。

建设自贸试验区产业链生态系统,需要在自贸试验区内和区外同时发力。在自贸试验区内,不断提升贸易、投资、金融、交通、数据流动、人才流动等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汇聚包括人才、科技、资金和信息等全球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建设好营商环境;打造企业所需要的研发、检测等各种平台,等等。

自贸试验区在其区外建立产业链生态系统可以重点做:(1)建立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环保、生态环境、劳工、绿色生产等标准。对自贸试验区的企业与自贸试验区外产业链上的企业,指导其按照统一的技术、环保、生态环境、劳工、电子商务、绿色等标准,进行生产经营。(2)建立认证体系。按照自贸试验区建立各种标准进行生产经营的,自贸试验区建立认证体系和平台,包括质量认证、绿色产品标准认证、生态环境认证、符合劳工标准认证等。(3)建立信用和溯源体系。针对原材料种植、收购、产品加工制造、品牌管理等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按照建立标准生产经营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区块链自贸试验区,形成互相监督机制、智能区块链。自贸试验区在区内建立区块链平台,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区内任何关联的一家企业任何环节、任何过程都是可溯源的。(4)提供能力、技术支撑和对接。自贸试验区合作区域及其上游企业,按照自贸试验区确定的标准体系进行生产经营,需要对与这些区域的政府干部、企业进行培训,帮助提升能力,并提供技术支撑。(5)提供一揽子服务。自贸试验区除提供技术、培训之外,还提供项目建设策划与孵化、融资等服务,帮助自贸试验区企业所涉及的合作区域及其上游企业建立符合条件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四)以自贸试验区综合体建设为载体,打造功能自贸试验区

功能自贸试验区是指自贸试验区实施改革、开放、创新等制度创新措施,集聚全球各种要素,打造创新等功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等作用。自贸试验区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和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等作用,主要是自贸试验区具备创新等动力源功能。功能自贸试验区突出自贸试验区的功能,不是区域范围面积。

打造功能自贸试验区,要以自贸试验区综合体建设为重要载体。自贸试验综合体,承载了自贸试验区核心功能、多种产业发展业态,能实现自贸试验区整体目标。通过打造自贸综合体,形成核心功能,培育动力源、引擎,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助推器。

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体,需重点打造:(1)创新能力。自贸试验区需要建立企业研发、创新所需要相关的公共服务、科研平台,搭建国际学术和科研交流平台。(2)孵化能力。自贸试验区成立孵化基金,鼓励创业,打造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3)集聚金融、研发、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扩大开放的力度,方便资金、研发、人才等各种要素聚集。(4)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对延伸、拓展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各种认证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交易、展会等平台。(5)培训和服务能力。对在自贸试验区产业拓展区域的企业、政府开展相关服务培训,自贸试验区提供合作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6)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仅要做好日常的政务服务,推进精细化、个性化政务服务,还要建立和提升适应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拓展及其生态系统培育所需要的政务服务、制度创新,比如: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打造信用监管体系,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能力转型。(7)制度创新能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从点上突破,向打造拓展延伸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培育上转型。从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构建出发,集合所有资源打造成功能自贸区,而不仅是局限于自贸试验区内制度创新。

(五)更加注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打造好营商环境,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围绕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不断营造好营商环境,完善产业发展各种配套服务。既要打造物流、运输、商品进出口通关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直接相关配套,还要打造方便人才居住、生活及其子女教育的环境。

培育市场主体重在孵化新企业。打造各种孵化平台,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更多企业创业者,丰富微观主体。

围绕孵化企业和营商环境建设的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创新。比如:加大力度实施减税降费改革;在扩大市场开放的同时,加大力度清理各种隐性壁垒,坚决杜绝“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现象发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等。

(六)更加重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

越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越要重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大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力度,做好压力测试,为全国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格局积累经验。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并按照国际经贸规则做,是为了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口前移,在产业链及其生态系统源头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所涉及的每个环节、每片土地、任何成长过程,都是按照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标准要求来做。企业所涉及的产业链在自贸试验区外的任何一个环节,也是按照国际经贸规则标准来生产经营。即便是自贸试验区产业链所涉及的企业在参与国内循环时,也是按照国际经贸规则生产经营。以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为标准,提升生产经营的标准、品质,提前积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力。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