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红、刁璐:以数字贸易为契机,激活商业银行的“数字基因”
字号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进入黄金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和营商环境,打破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在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创新迭代推动下,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也为银行数字化提供了新动力。

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建设具有必要性

与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源泉之一,在数字贸易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哪家银行能够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平台,提供数字化业务模式,构建适应数字贸易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哪家银行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增强发展新动力。

经过过去20年的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建设,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以信息驱动的商业银行天然具有强大的数字基因,有发展数字银行的良好基础。然而,现有的金融产品、作业模式还无法为贸易对象越来越数字化的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为了弥补数字化短板,商业银行有必要创新机制,构建与数字贸易相匹配的业务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数字经济新时代继续发挥金融功能。

数字银行亟需加强机制创新和应用场景建设

1.机制创新:构筑新型数字贸易金融服务机制

(1)推动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扶持数字贸易市场主体

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拓展对外贸易新空间的重要抓手。为了适应全球价值链重构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金融、海关、司法、商务等相关部门协同创新,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管理模式,培育中国企业主导、众多国外企业参与、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

数字贸易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平台化、全球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等特征。相较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平台由双边迭代为多边,通过更强大的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助力“全球买、全球卖”;其对应的不仅是消费互联网,还有不断普及与应用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贸易标的以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方式出现。国际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源泉,面对数字贸易的主体、对象、方式和渠道的巨大变化,要提供适配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必须相应地改变业务模式,在国际业务、金融科技领域加强制度创新,围绕数字贸易、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电子认证、数据传输、在线交易、信用体系、风险管控等关键环节,以线上化理念设计跨境金融产品框架、流程、风控,满足数字贸易企业的实际需求,扶持、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的市场主体。

(2)拓宽金融跨境服务渠道,推动服务贸易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4%,以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出口在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首次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代表,对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跨境金融是开放经济体配置国际资源的手段。随着中国金融的高水平开放,银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跨境金融服务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中,中资商业银行入榜家数达143家,仅少于美国的184家。以数字化提升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在互联网及金融科技方面的应用场景方面深耕细作,创新产品与服务,实现从传统设点到立体化布局的跨境金融模式转型。开辟新的市场,将服务对象从国家延伸到机构再延伸到个人,弥补中资银行海外机构零售业务的短板。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我国5G、电子商务、创新驱动的环境和制度优势,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对银行流程的再造,在当前业务渠道、模式线上化、电子化基础上,推进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自2016年以来,金融项下的贸易收支格局出现根本性改善,由长期逆差转为顺差,而且顺差逐年增大,金融贸易成为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的主要力量。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以数字贸易为契机,将金融科技与数字银行建设深度融合,为我国数字贸易新业态发展提供新的加速器。一方面,发展壮大我国金融强国的微观主体,培育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增强我国拥有服务贸易顺差的加工、维护维修、计算机信息服务、建设等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促进知识产权融资和文化金融,缩小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逆差,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2.应用场景:拓展数字贸易金融服务新渠道

(1)创新发展数字化线上业务,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以金融科技为抓手,搭建和完善贸易金融服务数字化平台,发挥数字信息聚集优势,打好贸易金融服务组合拳,帮助企业巩固并开拓国际市场。第一,以无接触或零接触、纯线上的贷款业务为突破口,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嵌入商业银行各个业务流程与环节中,以数字化推动商业银行轻型化、智能化。第二,创新产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外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运用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融资平台嵌入出口贸易融资流程;开发供应链融资产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满足外贸企业进口业务的融资需求。第三,发展金融数字化业务,推动智慧银行建设,为外贸客户提供快捷结算、在线支付等便利服务。推行电子化单证审核、信用证相关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提高贸易收支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2)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型消费金融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领域造成较大冲击,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动性、接触式消费受到严重抑制。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消费市场潜力迎来集中释放。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正在为市场回补、消费升级注入新的动力。2020年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8%,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个百分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要促进“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普及与成熟。

为了抓住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模式带来的机遇,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新业态的合作,携手打造消费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用户群、消费场景、产品定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在电商平台联名信用卡、粉丝经济运营、线上支付服务等领域拓展金融业务空间。尤其是,商业银行可与京东、小米、百度、抖音等平台深度合作,精准触达活跃于互联网消费的80后、90后年轻一代,为他们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培养新生代用户群,实现从单一网络获客逐步延伸到互联网数据合作,借此加快数字化创新转型。

(3)与平台经济耦合,发展平台化金融模式

平台是一种为供需及相关主体提供连接、交互、匹配与价值创造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诸多研究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成为整合优质资源、平衡供需关系的枢纽。购物有电商平台,出行有打车平台,付款有支付平台。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等衍生品以及土地产权、知识产权的交易以及贸易也都逐渐实现了平台化。2019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平台服务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24.9%。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金融服务的平台化。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构建电商平台,聚合各种资源,为加入平台的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服务、撮合服务。例如,2012年中国银行推出 “中银开放平台”,以API(应用程序接口)方式向客户提供移动支付、投资理财、贷款融资、账户管理、消费金融、跨境服务等多项业务。随着数字贸易的兴起,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自身社会联系特别广泛的优势,将电商消费平台、大宗商品、衍生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政府公共服务等平台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共享与数据分析为企业更加精准地画像,带动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业务,同时还可拓展银行客户群,构建市场主体、平台、银行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4)备战数字货币运营,深化数字服务创新

数字货币是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改变金融竞争力的重大金融创新。自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研发。2019年已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8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我国的数字货币定位于取代M0,在双层架构模式下,商业银行在数字货币业务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央行负责制定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商业银行承担数字货币营运和数字钱包的管理。商业银行应抓紧研发,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体现本行特色和优势的数字钱包服务,增加数字货币业务与其他银行业务之间的黏性。例如,工商银行获得了一项“数字货币代理发行额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的专利,能够有效且可靠地对数字货币的投放总量进行有效监管,并能够有效控制数字货币投放额度,防止数字货币超发。

3.技术支持:推进体制机制的配套建设

(1)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数字化时代,业务线上化和平台深度融合,使得金融风险更加隐蔽、风险引爆点更多、风险传染性更大,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跨境金融服务的风控能力建设,将纸质单据线上化、数字化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建立有效的数字化业务监测模型。二是构建数字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系统,动态、精准把握企业的信息流、数据流,探索在线办理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新模式,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对突发性、传染性强的线上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监测。

(2)搭建高效安全的云平台

平台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银行等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载体,也是数字银行建设必不可少的载体。商业银行应该与云平台等金融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搭建企业级云平台,让海量、动态化的数据在云端汇聚并进行高效处理。通过云平台这一数字化新场景,提升银行内部协作效率,降低数字化运营成本,完善客户画像模型,通过风控前置来强化风险管理。

(3)确保数据安全

在2020年9月24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化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提高数据共享、推动金融数字化的同时还要加快提高数字化的安全水平。银行数字化建设必须将数据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安全体系,关键是要提高智能化风险漏洞感知能力、智能化安全防护应对能力,实施严格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进数据安全工作。

(4)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无论是服务数字贸易,还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都需要大量具有“金融+科技+贸易”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好是当前商业银行的短板。商业银行应该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与高校精准对接,培养银行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金融科技类人才;二是强化金融科技、数字贸易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在从业人员中选拔培养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提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从未来职业发展、企业文化、人文关怀、绩效考核和薪酬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优质的从业环境,建立学习型、科技型组织,打造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加盟。

(5)推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

银行跨境金融服务数字化需要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强有力支撑,要求银行与海关、外汇管理局、出口信保公司、跨境电商等主体合作,共同打造契合跨境金融数字化的生态圈,实现跨境贸易数据的“全联接”,为企业提供报关、缴税、保险、物流、结算、交易、征信、融资等全链条的综合跨境金融服务。从推动数字贸易角度看,尤其要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征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重点环节,加速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来源:微信号:人大重阳,https://mp.weixin.qq.com/s/HsLtv-wOCYKR-JskQAqvPA 发表时间:2021年3月1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