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内货币金融保持稳定,国际金融风险凸显(2020年第1期总第117期)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通过预期、实体经济和金融等渠道对金融体系分别产生冲击。受1月上中旬信贷集中投放、对冲性货币金融政策、金融存量效应及风险滞后效应等因素影响,国内货币金融运行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受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和原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全球金融正面临一场流动性危机。下一阶段,我们要落实好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为代表的金融支持政策,密切监测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并适时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同时注重防范化解金融输入性风险。

货币信贷增速保持稳定。从信贷规模看,前2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2万亿元,同比多增2717亿元。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主要因为银行信贷已于疫情大规模暴发前的1月上中旬集中投放。1月,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49万亿元,仅同比少增744亿元。之所以同比多增,直接原因是专项债规模在年前提前下达,专项债发行准备工作充分,发行节奏较去年快。前2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9437亿元,同比多3391亿元。从货币信贷增速看,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较去年末增速高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与去年末增速持平。

金融业运行相对稳定。1-2月,尽管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但金融业却增长4.5%。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0.1%,而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活动的存量效应和风险滞后效应。存量效应方面,与其他服务业不同,金融活动中存量资产起主要作用。即便当期不发生任何信贷活动,过往形成的、未到期的信贷仍服务着经济活动,仍在计息或处于“增值活动”中。以贷款为例,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24万亿元,占2月末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足3%。滞后效应方面,尽管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资金链紧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但由于延期还本付息或无还本续贷等政策,信用风险较少释放或资产减值损失较少确认,从而对金融机构当期业绩影响不大。

对冲性货币金融政策密集出台。信贷规模增速和金融业运行保持稳定,与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息、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对冲性货币金融政策相关。比如2月,7天逆回购利率、14天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性利率下调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调10个和5个基点。设立面向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抗疫专项再贷款,规模达3000亿元;截至3月13日已发放1840亿元。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规模,截至3月15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1114亿元。

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受疫情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和美国超预期蔓延以及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美股、欧股、亚太股市普遍大幅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9日至3月18日期间连续4次熔断。美股暴跌、美债下跌和原油价格暴跌加大了整个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融资市场和海外美元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为此,美联储通过大规模注入流动性,连续巨幅降息、紧急重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创设的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CPFF)、一级交易商信贷机制(PDCF)、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机制(MMLF),降低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美元互换利率并扩大美元互换国家范围等手段,以化解流动性风险。尽管如此,风险化解的速度难以跟上风险暴露和疫情蔓延的速度,国际金融市场将持续承压。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是应对输入性金融风险。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海外疫情超预期恶化,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已由输出金融风险为主转变为应对输入性风险为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通过预期、实体经济、直接风险敞口渠道,以及跨境资金流动或汇率渠道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冲击。比如,在海外美元流动性紧张、美元指数大涨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美元债风险明显增加。需要加强输入性风险监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风险应对协调、适时预调微调货币政策等防范化解输入性风险。同时,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避免因疫情的临时性影响而对中小微企业抽贷断贷压贷。

国内主要货币金融指标情况

货币.jpg

注:(1)广义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存量+政府债券存量。

  (2)质押式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为当月加权平均值,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当月算术平均值。

  (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期末值。

  (4)小数点保留位数与官方公布数据一致。

  (5)人民银行2019年9月调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表中相关数据据此进行调整。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中国债券信息网、Wind资讯。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