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源:我国芯片产业总体处于追赶阶段 市场供需缺口仍有待解决
字号

为解决“芯片荒”,助推企业破解芯片制造难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跑步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7.41万家,2020年新注册企业2.28万家,今年一季度新增企业8679家,同比增长302%。其中,3月份共注册企业4047家,同比增长226%。

“一季度的数据需要从两方面来客观看待:一是有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的因素,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当时我国新注册芯片相关企业数量偏低;二是反映出芯片市场供需缺口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马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芯片新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更多的是市场主体捕捉市场机会的结果,也彰显出对未来发展空间看好。

芯片市场供需缺口仍有待解决

“芯片短缺现象从2020年下半年一直延续至今,既有为应对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对芯片需求放量的因素,还有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叠加,导致全球芯片供应链出现断裂的因素。”马源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芯片仍然不能有效满足各行业对芯片的需求。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的集成电路总数量为1552.7亿个,进口总金额为6073.7亿元,同比增长21.0%。对比之下,今年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为2041.5亿元,同比增长22.8%。

“我国进口芯片金额几乎是出口金额的3倍,仅仅第一季度的集成电路贸易逆差超过4030亿元。”马源表示。

我国芯片进口量长期居高不下的格局已经持续多年,马源认为,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无论计算机、手机、彩电、家电等产量长期居于首位,需要采购大量各种类型的芯片。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程明显提速,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扩张,而芯片是信息技术产品的“粮食”,由此引致对芯片需求的持续高涨。三是我国在芯片产业链的设计、制造、封装、装备和材料等各个环节,总体上处于跟随地位,尤其在高端芯片领域差距更大,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更深层次来看,主要是过去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人才不足、产业协同尚未建立、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马源表示。

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资本也非常看好芯片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我国半导体的投资总额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这为中国芯片国产化注入新动力。

马源告诉记者,“我国总体上在追赶,少数领域开始进入全球前列,例如移动通信芯片设计、刻蚀机等,在制造代工、部分装备领域也进步较快,但整体上还有不小的努力空间。比如,芯片设计软件EDA、高端通用芯片、通用存储器、代工制造、先进封装技术、光刻机以及林林总总的材料等,这些都需要长期持续不懈投入和积累才能逐步跟上。”

不过,尽管芯片产业发展非常热,但是还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产业链相关环节发展不平衡。

来源:国研中心,https://www.drc.gov.cn/DocView.aspx?chnid=379&leafid=1338&docid=2903137 发表时间:2021年4月3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