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华夏:积极推进新时代文化扶贫
字号

文化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新时代文化扶贫,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有助于增强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檀学文表示,文化扶贫最初主要包括在贫困地区促进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交流、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旨在丰富贫困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扶志、扶智的作用。随着《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文化扶贫逐渐成为扶志、扶智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各地纷纷将文化扶贫和以“扶志”为主要目的的精神扶贫结合在一起,在贫困乡村建设文化服务设施,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等。文化扶贫对于振奋贫困地区人民精神风貌、开阔视野、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大华表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构建起贫困地区的长效脱贫机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范玉刚认为,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来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扶贫是国家整个扶贫体系的重要内容,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主观脱贫的意志,建立脱贫攻坚的根本和长效机制。文化扶贫需要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扶持,例如以国家总体文化发展为依托,以内容需求为对接,以文化植根为目标,以社会主义乡村文化的复兴化解矛盾等。

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通过文化扶贫,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志与智。吴大华表示,社科工作者应重点开展文化扶贫,以唤起贫困群众的文化自觉为己任,以催生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目标,着力探索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路子。

在范玉刚看来,扶志和扶智直接关乎脱贫的质量,关乎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激发和脱贫成果的巩固,进而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意识。文化扶贫上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筑基工作。

统筹推进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实现减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王超认为,要坚持推进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推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控辍保学,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打造初中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系统工程,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统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级各类农村职业培训教育,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有知识、懂科技的新农民。

文化扶贫需要注意扬长避短。檀学文表示,对于贫困人口,尤其是对贫困发生率较低地区的贫困人口来说,单纯的文化下乡活动很可能与贫困群众的实际心理需求脱节,文化服务设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文化扶贫应坚持正确的大方向,更多地走入基层,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将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乡风文明建设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文化扶贫的基因融入乡村振兴行动,增强贫困群众融入感,改善邻里关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实现扶志、扶智的目的。

形成长效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还应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从文化层面解决相对贫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吴大华认为,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文化扶贫为重点,以定点帮扶为载体,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推动文化扶贫形成长效机制。新型智库要创造性地以提供咨政决策等模式参与到各项扶贫工作中,将智库优势转化为脱贫能量。

范玉刚表示,从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来说,文化扶贫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伟大实践中。文化扶贫要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产业的可持续性巩固脱贫致富的成果。只有进一步统筹推进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将高水平的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相结合,才能实现以文化扶志、扶智脱贫的培本固基之功效,从而实现彻底脱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mp.weixin.qq.com/s/HTh0AQVxz0oPNMlcdVVk5A 发表时间:2020年5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