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龙、张晓明: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
字号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放缓。进入2020年之后,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是自1992年开始季度GDP核算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疫情期间,尽管中国采取的全国性人口流动管制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蔓延,但是大范围的停工、停产、停业使得务工人口难以复工,农民农畜产品积压,对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圆满完成造成不可忽视的压力。

面对当下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产技术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各行业的生产、管理、营销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居民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生产范式,例如平台经济、流量经济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而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并最终惠及个体的收入(Czernich等,2011;蒋琪等,2018)。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于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社会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信息获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进而提升劳动者的收入(DiMaggio和Bonikowski,2008;许竹青等,2013;毛宇飞等,2019)。

然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占比仅为28.2%,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互联网普及程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将会引起城乡居民在互联网使用方式、频率和能力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变大,扩大数字鸿沟。谭燕芝等(2017)通过分析指出互联网使用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居民的回报则不显著,并将这种差异归因于农村居民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欣赏能力不足。程名望和张家平(2019)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指出我国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 形”特点,并指出2009年中国已经跨越互联网使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拐点,从而拥有更大机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鉴于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程度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受到“数字鸿沟”的制约,本文着眼于微观层面分析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试图分析其背后可能的作用机制。此外,因为目前研究者围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Krueger,1993;Bell,1996;Miller和Mulvey,1997),关于互联网使用对于居民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大都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分析,但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在估计处理效应时往往难以考虑个体异质性,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伴随着特征变量的增加,其匹配效果将会大幅度下降,并且对于重要特征变量的选择也缺乏具体的方法(Crump等,2008;黄乃静和于明哲,2018),因此,本文利用前沿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因果识别,通过构建随机森林的方法估计互联网使用的处理效应。该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个体的异质性,并且避免了“维数灾难” (Athey和Imbens,2016;Athey和Wager,2019),进而保证处理效应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文献在因果识别方面的不足。

-结论-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算法的开拓与人工智能的产生使得相应的数据科学方法与传统社会科学实证分析方法逐步融合,在进行因果推论方面的能力不断改善。通过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因果识别,本文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于没有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来说,互联网的使用使得其收入增加了0.7253个对数点。互联网的使用对收入的促进作用在青年群体以及教育程度更高的群体中更为显著,体现出明显的个体异质性效应。

后续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在就业方式和工作时间方面产生显著影响,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同时带来工作时间的延长,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但是在农村居民的就业率方面则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广义随机森林模型能够降低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值的标准差,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在异质性分析方面,广义随机森林模型的回归结果更加符合现实状况,相比于固定效应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群体之间的处理效应异质性,弥补现有计量方法的不足。

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通过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能够对农村居民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进行“信息赋能”,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对后小康时代农村扶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相对贫困状况的持续改善,推动乡村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将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在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的同时积极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高用网服务供给质量,并尤其关注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通过给予农村家庭适当的用网补助,提高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同时,基层政府在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重视对农村居民个人的用网能力和用网行为进行培训和引导,帮助年龄较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学习使用互联网,从而更好实现互联网精准赋能,改善相对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

最后,在对接互联网平台企业、导入互联网就业资源、创新电商经济思路和形式方面,基层政府应更好发挥作用,促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向非农就业方式,利用当下新经济、新业态更好地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从而实现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来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H6gq5m6m5UKEO67t52ERrw 发表时间:2021年4月2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