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传学:要树立高度的制度自信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绘制了一个汇聚当代中国社会理想、奋斗目标、伟大梦想的制度图谱,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制度自信与行动自觉。要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坚定高度的“四个自信”,特别是要坚定高度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尤为重要。

一、中国制度推动中国道路的逻辑性演进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来的新路。中国道路是从深厚的历史渊源、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纷纭激荡、各种矛盾错综交织中生存和发展的。

中国制度高度诠释中国道路的方向性。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方向是道路的核心和灵魂。方向对了,道路就能走得稳、走得远;方向错了,道路就会误入歧途。在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从制度层面规定我国的国体、政体等一系列根本性、基本性、重要性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缺少“方向盘”和“指南针”。历史和实践都表明,正是因为我们既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事关国家治理各方面的制度,并逐步建立完善、成熟定型,才保证了我们在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正道”。

中国制度切实保障中国道路的目标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制度切实保障了这种目标性。就经济领域而言,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我们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就会不断彰显,中国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畅通,中华民族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景必将实现。

中国制度充分彰显中国道路的价值性。中国道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不仅是一条“如何走”“怎样走”的道路,而且是一条在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这一重大分水岭上,指引我们怎样“走得好”“让人民受益”的道路。中国制度集中体现了这些追求,无论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还是发展先进文化、保障人民权益等一系列制度,都彰显出中国道路卓越的价值性,这也是我们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社会中“风景这边独好”的密码所在、道义所在。

二、中国制度激活中国理论的实践性活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理论成果。中国制度为中国理论展现其强大威力提供了基本条件。

中国制度系统展现中国理论的实践路径。理论是实践的结晶,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贡献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制度为中国理论的实践性创造提供了根本支撑。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规定,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根基的规定,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等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念的规定,等等。实践充分表明,正是这些制度设计,将波澜壮阔的理论转化成丰富多彩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理论与实践同向同行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制度深度整合中国理论的实践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聚集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离不开制度的生效生威、落实发力。正是因为我们建立起了一套为人民谋幸福的好制度,让人民当家作主,在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况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得以彰显出理论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才把亿万人民紧紧聚集起来,真心实意跟党走;正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制度,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让中国理论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中国制度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中国制度科学赋能中国理论的实践动力。中国制度根据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系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改革发展也处于深水区、攻坚期,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我们的制度设计直面改革的时代特点,使中国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实践,让改革动力在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迸发。

三、中国制度承载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制度成果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展示。在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领域斗争日益复杂,文化安全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制度承载、制度保障与制度推动。

中国制度光大中国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内在思维的聚合、共有价值的认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证”。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中华民族之所以饱经战乱、历经磨难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最为根本的在于我们有独一无二文化基因的强大聚合力。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设计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中国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早已融入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中国文化中“五湖同宗、四海一家”的大一统的传统,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文化中“以德服人、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已深深融入我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中国文化中“协和万邦”的思想已有机结合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等等。历史和实践深刻证明,正是因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支撑,中国文化的根脉赓续传承、万古长青。

中国制度展示中国文化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定文化立场、高度文化理想的政党。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理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我们的这种文化理想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性、深厚的人民性、时代的先进性与历史的传承性,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有着制度性的规定和指引。

中国制度系统集合中国文化方略。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理想的高扬,都离不开正确而有力的文化发展举措,也就是一国所实行的文化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我们系统展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深深镌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这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以及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等。这些制度性的规定,吹响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号角。

四、以高度的制度自信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定高度的制度自信,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制度自信铸就“中国之治”强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制度自信标注“中国之治”大担当。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性探索、历史性演进、规律性生成,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充分证明,正是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的制度自信,才使得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没有走西方所谓的“世界文明之路”,创新性地探索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现实社会主义的扩展版、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之路的创新版。

制度自信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在“四个自信”的良性互动中,理论自信是引领,文化自信是基础,道路自信是根本,制度自信是保障。只要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就能促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繁荣。

来源:《党建》 发表时间:2020年8月10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