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西方解除对俄制裁的幻想
字号

“所有冲突或早或晚都将以和平告终”——面对当前的制裁风波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局面,那些希望恢复常态的人总认为俄乌冲突最终会走向和平。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俄乌双方总有一天会停火,然后坐到谈判桌上;而一旦俄乌的敌对行为结束,西方对俄制裁也将逐渐减轻,俄罗斯将重新与西方开展合作。

然而,这样的憧憬可能要落空了。即使俄乌停火并达成和平协议,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多半不会结束。俄乌冲突爆发以前的常态将不复存在,西方对俄制裁将长期持续。与其缅怀过去,俄罗斯应思考如何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西方为何不太可能取消对俄制裁?原因如下。

第一,俄乌冲突具有复杂性。俄乌冲突可能持续很久。虽然俄乌双方可以缔结临时休战,但这种休战不太可能消除彼此间的政治矛盾。目前还未出现能让各方一致同意的政治妥协。而即使俄乌达成和解,其持续性和可行性也无法保证。第二次《明斯克协议》表明,签订协议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政治问题,更无法解除或者减轻西方对俄制裁。鉴于俄乌任何一方都可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或完全投降,俄乌两国关系可能面临长期敌对的风险——正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冲突。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意味着西方制裁将一直存在。

第二,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俄乌军事冲突属于欧洲-大西洋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欧洲已经形成了一个不稳定、不对称的“两极”(bipolarity,俄罗斯和西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与北约息息相关。尽管西方拥有巨大优势,但于俄罗斯和西方而言,双方都面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风险。遏制俄罗斯是西方的最佳战略,而乌克兰注定成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工具之一。对俄罗斯来说,采取不对称战略以平衡西方优势则是最佳选择,该战略很可能包括彻底地分裂乌克兰领土(a radical territorial redistribution of Ukraine)、分离乌克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问题在于,分裂乌克兰领土无法解除西方对俄制裁。

第三,制裁政策本身的特点使然。历史经验表明,发起制裁容易,解除制裁却很难。例如,美国利用法律对伊朗发起了一系列制裁,而法律这一形式也反过来使得美国难以轻易解除制裁。即使制裁未被写入法律,解除或者减轻制裁依然需要消耗政治资本,并不是每个政治家都愿意承担这样的代价。在美国,试图解除制裁可能会招致国会的批评甚至反对;在欧盟,提议解除制裁则可能会造成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当然,制裁发起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解除或者减轻个别制裁。例如,以白俄罗斯遭受的制裁为例,当制裁减轻时可能会出现“制裁豁免”,但实际上,制裁的法律机制依然存在,发起国仍然可以随时发起制裁。

第四,制裁能够被快速恢复。废除制裁通常根据某项政治要求而定,但是这一过程十分复杂。例如,伊朗核协议需要经过数年的复杂谈判和重大的技术决策,但是恢复制裁只需一夜之间。为了满足制裁发起国的要求,被制裁国需要做出重大改变,但恢复制裁却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政治决策,这会造成被制裁国对制裁发起国的不信任。因此,被制裁国宁可在既定制裁下行事,也不愿意在做出大量妥协后还要面临新的制裁。历史经验表明,制裁发起国倾向于玩“追赶”游戏。被制裁国让步之后,往往会面临更激进的政治要求和新制裁的威胁。美国对伊朗的“12条要求”便是最好的例子,蓬佩奥提出的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核协议条款的范围。伊朗便是俄罗斯的前车之鉴。目前,伊朗正在努力实现其在核武器领域的目标,这也表明制裁无法影响一国的政治进程。虽然制裁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但这并不能否定对俄制裁仍在持续发挥作用。

第五,俄罗斯具备对制裁的适应能力。毫无疑问,目前各国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会使俄罗斯遭受巨大损失,但俄罗斯对制裁的适应能力仍然很强。首先,在政治意愿强大和资源集中的情况下,俄罗斯有条件依靠自身工业来弥补一部分外国供应不足;其次,俄罗斯可以与非西方市场往来,获取代替性的商品、服务和技术。此举的关键在于创建与美元、欧元以及西方金融机构无关的金融交易渠道,这在技术和政治上都可行,但是需要时间和政治意愿。伊朗的经验表明,制裁严重影响了该国的发展机遇,但是并没有阻碍该国在农业、工业和技术方面的发展。前苏联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在严厉的西方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随着俄罗斯对制裁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制裁发起国愈发无法让俄罗斯让步,俄罗斯也降低了自身陷入“追赶”游戏的风险。

综上,西方解除或大幅减轻对俄制裁的可能性极小。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严厉的制裁,制裁还有可能继续升级。此外,即使之后的制裁达到最高限度,也未必意味着会废除那些已经实施的制裁。但俄罗斯经济不会因制裁而走向终结,相反,俄罗斯会进行调整、寻找新机会,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如需获得全文,请致电:010-65232727,或 E-mail:drcreport@drc.gov.cn 。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