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迈向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
字号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目标是要在1.0的基础上,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发展目标,通过“三个转变”,最终使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次重大检验。它既让我国经历了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活动,也让我国师生经历了规模空前的信息素养整体提升过程,还是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规模社会化实验,必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在线教育对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要求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苦乐不均”;在线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自制力、在线自主学习和网上合作能力,但学生的信息素养难以适应在线学习的需要,等等。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目标,以及疫情暴露出来的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我们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一,要加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理念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们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广大师生都认识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要坚持不动摇,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第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以开放的姿态,改革创新的精神,面向世界,立足国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灵活多样、有机融合、无缝对接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尽早建成基于新信息技术发展的万物互联的教联网智能社会,加快相关立法,为教育信息化2.0计划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第三,要下大力气补齐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的短板。要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千方百计弥补深度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不足。同时,高度关注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的完善,缩小城乡不同学校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四,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来,降低教育资源投入与建设的成本;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为政府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有效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第五,要大力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将数字胜任力提升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适应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加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以泛在学习校园建设为抓手,开展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新生态构建的实践行动,在其中提升校长学校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在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新常态。

第六,要着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2.0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教育价值、文化的重建,它面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变革教学结构、重组教学流程、营造教学环境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审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为此,要切实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育,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要将网上互动、在线自主学习和网上合作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核心,培养信息时代放眼世界的系统思考能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使命需要新努力,新目标需要新作为。相信富有改革创新探索精神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一定可以像在其他诸多方面一样,使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QyMjcxMQ==&mid=2649489509&idx=1&sn=ca5fb710239c91b931b82a7ce9989c9d&chksm=878d907db0fa196babdaafe17ab3bef8d4f4b217024c01b54a0f45ad8a6d933cde486f44eea2&mpshare=1&scene=1&srcid=1014rCxP9OEVojKfxtSgmzv5&sharer_sharetime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14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