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保国: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字号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这一重要论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了遵循,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效能治理为基础,更大力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进人民福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现代治理体系。可以说,高效能治理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适应新的发展进程,需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要坚持科学治理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研究解决制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层次问题,在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率先探索、寻求突破,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痛点堵点问题。

但也要看到,政府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现实中尚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边界不清、行政干预过多、有效监管缺位、政策透明度和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从高效能治理的角度看待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迫切要求政府创新治理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国家行政管理改革中,宏观上必须注重行政管理效能的系统性提升、依法性提升、综合性提升和源头性提升;微观上必须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市场准入与退出、投资经营等微观行为的直接干预,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消费者保护、维护公平竞争与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并完善与现代化治理体系要求相一致的治理方式,完善政府的决策、执行、考核、监督,优化政府的服务流程,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

一般来说,国家必然要行使其治理职能,国家治理的一切行为都要内置于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国家治理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命题,既体现了党中央应对危机的巨大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也展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政治谋略和战略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下好改革先手棋,主动把高效能治理内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从治理目标来看,科学规划和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存在什么问题就直面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精力解决什么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显著特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顺利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由此可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统一思想,为稳步实现治理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规划图。

二是从治理主体来看,充分调动积极性。一方面,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地方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般来说,中央就某类问题制定原则性、宏观性、指导性规范,并以有效的执行力保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顺利下达到地方。地方以此为依据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创造性地探索。在此基础上,中央又总结提炼地方的探索经验,形成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划和政策用以指导地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机制。另一方面,中央的大政方针制定与地方的政策执行相结合,形成从上到下逐级加压、督促落实的政策执行机制,把政策蕴含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和地方都要“简政放权”,增加企业自主权和市场活力,这有利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协调互动,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三是从治理方式来看,注重协同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治理都需要统筹考虑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现实情况,统筹谋划、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科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顺利解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另一方面,在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要联动起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体现和释放国家治理的效能。

四是从治理内容来看,强调系统性。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正是因为其所涵盖的领域繁多且高度关联,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是化解多重复杂难题的有效方式。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我们形成的一些重要认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系统思维,为克服长期积弊而采取的全面、系统治理的方式。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将更完善,治理能力将更强大。

来源: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0/0627/584858.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6月2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