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菡等:离别178天,影迷熟悉的“龙标”再现大银幕
字号

昨天上午,叶女士早早醒来,换上深绿色长裙,还喷了点香水,像是要去赴一场约会。这次的约会对象,近半年没有相见了。“半年没去过了,有些憋得慌,今天是首场,一定要去赴约。”她激动地说着。她的“约会对象”,就是已经停业178天的电影院,终于在昨天重开。

观众

有好片子就会来影院

享受一个人安静观影

昨天上午,长宁区天山电影院1号放映厅迎来第一批观众。9时50分《第一次的离别》首场,9时刚过就有观众陆陆续续走进影院。现场,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询问排片情况,“我们前段时间从老家回来,平时喜欢在附近遛弯,之前影院灯都是暗着的,今天看到灯亮了门开了,立马进来看看。”谈及重新走进影院的感受,这位年轻的母亲难掩激动,“因为住在附近,疫情前我几乎一周来一次,终于等到营业了,别提多开心了。”

首场放映影片《第一次的离别》7月13日就宣布,正式定档于影院复业首日全国公映。该片由上海出品,曾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并在柏林、东京、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斩获奖项。庄女士带着儿子专门来看《第一次的离别》。按照国家电影局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影院实行交叉隔座售票,每场电影上座率不得超过30%,母子俩中间隔了两个座位。“其实很好适应的,我提前和儿子说好,然后大家安静地看电影。虽然过程中不能交流,但儿子看得更入神。”对于叶女士来说,这次走进影院更像是完成一个人的仪式感,“我很享受一个人安静观影,疫情前大家看电影可能会结伴成群,今天看电影的过程反而有点矜持,每个人都像来赴这场久违的约会。”

下午2时50分,上海影城6层3厅门口隐约可听到歌曲《光阴的故事》,正在放映的《中国合伙人》接近尾声。尽管是复映影片,仍不乏观众。“心里很舒服,终于有电影看了。”费阿姨笑着从影厅走出,这是她昨天看的第二场电影。现在进影城观影,需要出示“随申码”、佩戴口罩,并关注上海影城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认证等,一路下来,费阿姨并不觉得麻烦。“这是为大家安全考虑,观众总归要配合的,大家隔开距离坐也挺好。”

费阿姨是上海影城的VIP会员,一直喜欢在影院看电影。得知影院重开的消息,早上7时半就迫不及待来到影城,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买了当天的两场电影。去新疆旅行原本是她假期里的计划,因为疫情搁置了,巧的是,早上看的第一场电影《第一次的离别》正是以一种诗意现实主义风格,展现大银幕上较少见的新疆生活图景,让她过了一把瘾。《中国合伙人》尽管是复映片,但重看一遍也有不同感受。“好电影百看不厌。不出去旅游,看电影成了我的文化刚需,有好片子,我就会来影院。”

影院

呼吁更多新片拿出来

让电影市场慢慢回来

“忙着影院开业,早上都没顾上抢电影节的票。”走进上海影城,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跟记者说,一路上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恭喜开张。”昨天,上海影城工作人员上午7时半提前到岗,做好服务准备。

一场放映结束,观众全部离场后,工作人员进入影厅,进行消杀工作。影厅空气清新、座椅洁净,很难想象这里曾关闭了那么久。上海影城总经理顾艳介绍,疫情期间,影院一直在进行各项准备,包括防疫、卫生和设备调试等。喷完消毒剂,还会将水分擦拭干净,避免潮湿天气发霉。“上周接到复业通知,我们再次把所有影厅重新规整、消毒。”

第一天复业,许多观众并不是来买票观影的,只是来感受一下氛围,也有人特地来观摩大厅里摆放的电影节主会场排片表。一大早,顾艳在影城大厅忙碌时,被一位老观众认出来,拉着一起合影。“观众很享受这种仪式感。”顾艳说,尽管影城全部线上售票,考虑到老年观众的需求,也会为他们提供线上购票指导,进入影厅后,会有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入座。“我们准备好了,欢迎大家安心看电影。”

除《第一次的离别》外,75分钟的纪录片《璀璨薪火》(3D)也选择“复业即首映”。7月16日,影院重启的消息传来,4天内,《璀璨薪火》上万份电影拷贝,就已随着快递抵达全国上万家电影院。“我们与发行公司、电影院的合作沟通等所有中间环节都先行一步完成。确保影院一开,影片第一批就能上。”出品方、上海汐梦传媒创始人华凌磊说。

昨天下午1时多,《璀璨薪火》第一批上海院线观众走出张杨路400号兰馨·悦立方杜比影城。这场12时整放映的影片,是浦东昨天公映的第一场电影。疫后影院座位数控制在30%,《璀璨薪火》这场全部售罄。出于防疫需求,影院推荐观众自备或购买3D眼镜,也不出售零食和饮料。“纪录片是小众,非遗更是小众中的小众,然而首映当天,全国排片近300场。”华凌磊感慨道。

原本上海影城只是试探性地拿出两个厅用于放映,没想到首场新片《第一次的离别》迅速满场,为此临时增加一个厅。“已超过我们的预期。”顾艳说,昨天线上销售约200张票,来观影的观众大都对防疫措施积极配合。“可见观众的观影热情高涨,更让我们充满信心。好的影片不断上映,电影的热浪会继续蔓延。呼吁更多片方把新片拿出来放,让电影市场慢慢回暖。”

前不久,上海市电影局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近1800万元,给予上海345家影院停业补贴,让影院行业感到暖心。国家电影局7月16日发布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0日有序复业的通知。“那一天大家的兴奋之情犹在眼前。打开微信群,满屏都在刷开业的事情,这是所有电影人、影迷都在期待的时刻,我们知道来之不易,等了那么久,终于等来这天。”顾艳说。

片方

影迷会有补偿性消费

让口碑吸引大家观影

一天的忙碌过后,华凌磊买了张《璀璨薪火》电影票,排队进入影厅,在影院复工首日进电影院看自己的电影。复工即首映,在华凌磊看来是不需要犹豫的选择。拍摄《璀璨薪火》时,总导演曲全立带着摄制组,用3年时间,行走近15万公里,遍访中国20余个省区市,拍摄全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多位。相比商业电影,《璀璨薪火》的拍摄周期更长,加上4K、3D呈现,也令这部影片的投资体量不小。“纪录片在影院重启首日公映,传递出的是电影人对市场回暖的信心。”他认为,在离别178天后,影迷会形成补偿性消费,“片方可以用长线放映的形式,让口碑慢慢发酵,吸引更多人进影院。”他呼吁一些商业大片加入疫后档期,“扛起来,把市场带热。”

据了解,目前放映的影片以老片复映为主,首批复映影片有36部。一大波上海出品的佳作在赶来的路上。曾获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白云之下》将于本月上映,成为影院复工后放映的新片之一。另有《温暖的抱抱》《飞奔到月球》《新愚公移山》定档年内播出,《多利特的奇幻冒险》等进口片也传出定档消息。

“错过情人节,在七夕重逢。”由马思纯、钟楚曦、黄景瑜主演,陈正道监制,徐展雄自编自导,藤井树担任制片人的电影《荞麦疯长》定档8月25日七夕,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影片之一。藤井树说:“选择七夕档,是因为原本档期是情人节,而七夕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和影片主题吻合。”影片重新定档后,3位主演相继发微博表示“依旧情人节”,引来不少影迷期待。“观众对影院观影有需求,只要影院复业,我们就有信心。”藤井树认为,制片方离不开影院,影院也离不开好片。电影质量过关,在疫情可控的局面下,应该勇敢迈出第一步。

电影院复业时间确定后,不少机构在网上发起观众最想看的电影投票,排在前列的大都是“春节档”影片,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电影行业复工复产有个过程,在防疫还没结束的情况下,观众“报复性”观影局面不太可能出现。“现在还是一个预热性的恢复。目前的定档新片对帮助影院复业、满足观影需求的意义高于实际营收。电影市场恢复正常尚需要一段时间,首要决定因素是防疫,如果下半年疫情真正平缓了,贺岁档、明年春节档会有大片出来。”

目前的大片空档期,某种程度上对于小体量片子而言是机遇。《第一次的离别》的首日排片率达30.2%,这样的排片量对小成本文艺片而言非常难得。石川认为,《第一次的离别》曾在三大影展获奖,有一定知名度和良好品质,此时进入市场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并不代表文艺片、小众影片进院线的时机到了。考虑到宣发、排片成本,对一些资金实力不强的小公司来说,网络发行不失为一条途径。网络电影和影院电影会形成不同销售渠道,要结合不同风格判断,比如《流浪地球》等对视效要求比较高的影片会更多选择线下放映,而注重内心刻画的文艺片等也可选择线上放映。“网络发行会和线下发行并存,就像餐厅堂吃和外卖,两者不会形成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此外,业内专家建议,在特殊档期内,影院也要把好影片质量关,避免大量“烂片”打着文艺片旗号趁机抢占市场。石川认为,在目前的模式下,有些中小城市影院可能会处于亏损状态,在保证充足片源供应的前提下,需地方政府继续出台纾困措施。“防疫和复工要保持两者平衡,当下还是要综合配套多种扶持手段,这对影院生存、电影行业复苏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2007/21/t20200721_35366408.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7月21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