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展望——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逻辑及政策建议
字号

产业是决定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海南自由贸易港只有形成了特色突出、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强化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夯实海南作为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基础。

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演变

201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明确了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类型和发展要求。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明确了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三大重点产业第一次清晰跃然纸上。

2021年2月,202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形成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产业发展格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被正式纳入到海南现代产业体系中来。

2021年5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海南省将通过实施三年投资新政,在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纳入鼓励发展的范畴,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至此,涵盖五大产业、体系相对健全的海南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指明了海南产业具体发展方向。

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

“3+1+1”现代产业体系之间相互交织影响,在推动海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内在逻辑可以总结为: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热带高效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为动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保障的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现代产业体系。

1.热带高效农业是基础。海南目前仍有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4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农村、20%的GDP由农业贡献。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农村是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重要力量,农业是重要产业,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海南自贸港建设就缺乏稳固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海南农业的发展重点在提质增效和提升农产品加工比值。按照《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比值达到2∶1。若海南农业占GDP比重不变,意味着有5000亿—6000亿元的农业加工产值增量,农产品加工业有望成为海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推动力,带动农产品物流、仓储、结算、品牌设计等快速增长,衍生出农业全产业链超过万亿产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2.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主导。海南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旅游、医疗、教育、零售、房地产等消费型服务业,也包括物流、金融、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2020年,海南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0%,比上年增长5.7%,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达到95.8%。现代服务业是适应性较强的产业,有条件有必要积极融入国际竞争,更大力度的开放政策可以倒逼海南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实现与国际服务标准尽快接轨。“十四五”海南现代服务业将继续保持12%以上高速增长,继续成为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主导方向。

3.制造业是支撑和纽带。目前,海南的制造业还欠发达,在GDP中占比还不高,主要由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制造等构成。海南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业,才能发展培育起来高附加值的生产型服务业;只有具备现代制造业集群才能带动海南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从而大幅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海南在政策上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端装配制造、低碳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

4.高新技术产业是动力。海南目前在高新技术的各项指标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6月18日,海南省印发《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就是要集聚科技创新和数据要素资源,为发展动能的转换创造条件。“十四五”海南高新技术产业有望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总产值有望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4000亿、2000亿和500亿元,数字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种业、深海、航天“海陆空”未来产业产值总规模超350亿元。

5.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保障。从国际经验来看,透明、高效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建成全球知名自贸港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也是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所必须的“温床”,特别是金融、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十分依赖与政策的透明度,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调解机制的建立,对于现代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法治保障。

提升海南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基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给予农业一定的保护性过渡政策,并积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的大开放,短期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因此,海南相关部门应提前谋划和布局,对可能受到冲击的行业进行指导,一定时期内给予转产补贴,引导农户加入大型合作社,推广海南特色品种、推行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从而与东南亚农产品差异化竞争。同时利用东南亚农产品在自贸港大量聚集的契机,引导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海南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基地。加快农民转产培训,引导农民进城,推行全岛居住证制度,使得农民成为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

第二,在现代服务业上要主动单边开放,积极融入多边经贸规则,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服务业水平的提升。

海南在现代服务业上要主动单边提高开放水平,用高水平开放吸引高级生产要素在海南聚集,塑造海南国际化服务能力,主动承接我国购物、医疗、教育“三个回流”。海南的单边开放措施要高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经贸规则,才有可能成为区域竞争中的开放高地。因此,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在医疗健康、金融服务、能源环保、商贸物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单向认可”清单,建立与国际对标的各类产品和服务标准,方便国际人才和技术、数据和管理等要素在海南聚集;在海南率先推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关于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及国企竞争中性的规则,为中国加入CPTPP谈判打造试验田。

第三,在制造业发展上,要通过制度设计为“Made in Hainan”业打造独特竞争优势,同时注重保障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

海南需要尽快落地“海南原产地规则”,通过加工增值30%免关税措施,吸引高端装配制造、钻石及奢侈品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制造、节能环保材料加工等制造业在海南加速聚集,让企业通过“Made in Hainan”快速打开内陆14亿人口大市场。另外,海南本省市场空间狭小,注定大部分制造业是两头在外的模式,需要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的大进大出,因此需要地方立法保证货物、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的高效便利进出。

第四,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上,立法注重数字资产的保护、确权、交易和安全有序流动。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让海南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数字资产领域有了更大的立法空间和灵活度。应加快自贸港地方立法,研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资产交易和管理条例》,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数据资产的确权、交易、使用和安全有序流动创造法治化环境,将海南打造为面向东盟的数字贸易自由港,占据数字经济的制高点。例如,海南不仅可以建设基于实体文物艺术品的交易中心,还可针对全球火热的数字文物艺术品—NFT(Non-fungible Token)出台专门的法规条例,打造国际数字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通过在数字资产的确权保护、交易安全、有序流动和高效监管方面做好制度设计和安排,有望吸引全球的数字资产在海南进行撮合交易,使得海南自贸港在国际数字产业发展中具备领先优势。

第五,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将营商环境的标准、指标等纳入到自贸港法规条例中来,提升政策的稳定性。

目前,海南已经出台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和措施,营商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政策的透明度,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海南下一步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海南地方法规中创造了有利条件。营商环境指标的法律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商事部门的监督考核,有利于全社会形成稳定的发展预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时间:2021年7月1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