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推动全面超越的思路与建议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实现了对台湾的反超。总量赶超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全面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超越体现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民生、生态等各个领域,总体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进一步梳理了我省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差距,从三步走全面超越战略、三大重点领域超越行动和向中央提请支持的方面政策措施等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参阅。

一、实施全面超越三步走战略

全面超越台湾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民生、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根据我省现有发展基础,实施“三步走”战略,明确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性目标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心指标作支撑,并辅以一组体现该阶段发展目标的相关指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全面超越。

(一)到2025年,以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能力超越为重点,创造海峡无差别化发展基础条件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超越的基础性条件。在该领域,我省的硬件设施已形成局部领先优势,短期内具备全面超越的条件;软件服务方面虽与台湾存在差距,但近年来呈现快速趋近的发展态势。到2025年,以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能力超越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事业财政投入力度,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扩大硬件能力领先优势,以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优抚等软件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补齐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为海峡无差别化发展创造条件。

1.提升公共服务事业支出水平

2018年,我省公共服务事业人均支出约7060元,折1066.5美元,台湾约58085新台币,折1855.2美元,我省约为台湾的57.5%。从近四年年均增速看,我省和台湾分别为13%、2.8%左右,考虑到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每年1.9%左右的速度贬值,而新台币兑美元相对稳定,到2025年,我省和台湾公共服务事业人均支出将分别达到2228.2美元、2250.8美元。为此,我省公共服务事业投入要力度不减、速度不降,保持比现有增速略高一点的水平,积极提高教育、科学和文化等领域投资比重,力争2025年左右我省公共服务事业人均支出超越台湾。

2.补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

我省基础设施与台湾相比,在地铁、民用航空等领域还存在短板。一是加快地铁建设步伐。目前,我省地铁运营里程126.2公里、在建线路267公里,按照施工计划,到2025年运营里程可达393.2公里。台湾运营里程为248.4公里、在建线路117.3公里,按照施工计划,到2025年运营里程为365.7公里。只需按计划推进,我省地铁运营里程即可在2025年超过台湾。二是加大民用航空机场建设力度2018年,我省与台湾机场旅客发送量分别为3329.8万人、6890.4万人,我省仅为台湾的48.3%,货物发送量分别为27.0万吨、246.3万吨,我省仅为台湾的11%。我省要加快厦门新机场和福州长乐机场二期建设进度,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推进龙岩新机场、武夷山新机场等项目,尽快启动莆田、宁德等新建机场,争取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增速由近五年的12.4%、8.9%,提高到18%、20%,力争早日达到台湾水平。

3.强化教育服务能力

提升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首先要有强大的教育供给能力,能够有足够多的学校和教师,为更多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一是全力加强高校建设。截至2018年底,我省有各类学校15468所,台湾为10902所,我省已达到台湾的142%。幼儿园、小学、初学、高中等各级学校数均已超过台湾,主要差距在普通高校数量。截至2018年底,我省有普通高校数89所,比台湾少64所,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由于台湾少子化严重,加上大陆生源赴台就学减少,许多高校已难以为继,2018年有2所高校关停,预计未来几年还会陆续减少。我省要积极向中央申请特殊政策,请求在我省放开高水平大学设立异地分校的限制,继续推动部分大专院校升级为普通高校,争取缩小与台湾高校的数量差距。二是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截至2018年底,我省与台湾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分别是77.24万、124.48万人,我省仅为台湾的62.1%。从近些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增长趋势看,我省年均增长1万人左右,而台湾年均减少2万人,按照这种速度,我省将于2035年以后达到台湾水平。但我省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018年普通高校在校人数比上年增长2.1万人,台湾减少2.9万人。我省要继续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争取每年达到3万人,早日达到台湾水平。三是大力普及高中教育。以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对标指标。当前福建年限为11.1年,而台湾为16.5年,差距5年以上。当前,福建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台湾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因此,我省可争取中央支持,大力普及高中教育,努力实现与台湾同等平均受教育水平。

4.强化卫生服务能力

目前,我省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已经与台湾差距不大,卫生机构数和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已达到或超过台湾水平,需要补齐的是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等短板。一是加大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2018年,我省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有26.2万人,比台湾少6万人左右。其中,护士少5万多人、药剂师少近2万人。按照近几年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培养看,我省和台湾每年分别增长1.5万、1万人左右。“十四五”期间,我省要加大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特别是护理和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确保每年新上岗2万人以上,争取在2025年达到台湾水平。二是增加卫生机构床位量2018年,我省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5.1张,比台湾少2张,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到2025年,台湾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将达到7.3张,我省要达到这一水平,“十四五”期间,需要每年增加床位数1.8万张,比现有增速提高一倍。我省要抓住新冠疫情后国家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资的机遇,积极向中央争取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力争在2025年达到台湾水平。

5.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台湾没有全民养老保险,只有部分行业有职业年金,与我省具有可比性的是全面健康保险。2018年,我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6.5%,而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覆盖面已达到100%,虽然差距不大,但我省要达到100%的水平,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为此,我省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覆盖面,力争尽快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到2030年,以基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超越为重点,推进两岸主导产业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质量是从效益角度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度量,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经济发展质量差距是我省与台湾差距的主要方面,也是未来全面超越的主攻方向。只有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的超越,两岸的产业合作才能进入能级对等、水平分工的协作融合新阶段。到2030年,以基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超越为目标,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两岸主导产业提升分工水平、加深融合程度创造有利条件。

1.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人均GDP是生产效率的主要标志。2019年我省和台湾的人均GDP分别为15530美元、25889美元,相差1万多美元。影响人均GDP超越的主要因素有名义增长率、汇率和人口增长率,根据这三个因素过去几年的增长惯性和未来走向,预计未来十年,台湾名义GDP年均增长2.5%左右、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18%,到2030年台湾人均GDP将到达3.3万美元。考虑到近年来我省对美元汇率年均下跌1.74%(即2030年对美汇率为8.2),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53%,我省要在2030年达到台湾水平,未来名义GDP年均增速需达7.7%;假设未来GDP缩减指数年均120%,实际GDP年均增速需达5.7%。为此,我省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力争2030年左右实现人均GDP超越台湾。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目前,我省与台湾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大科技全方位投入,尽快补齐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短板。一是扩大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队伍。2018年,我省与台湾的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分别为24.3万、32.8万,我省为台湾的74.1%,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5万人、0.5人。下一步,我省要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共同发力,继续保持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现有增长水平,力争2030年前实现研发与试验发展人员数赶超台湾。二是增加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018年,我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台湾为3.4%,较台湾低1.6个百分点。国际上将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作为进入发达国家的特征之一,全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或地区该比重超过4%,因此可将其设为一般增长上限。假设2030年台湾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我省要达到这一水平,每年经费支出增速要在现有4.6%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我省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基础研究领域倾斜,引导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力争R&D经费支持年均增长7%以上。

3.优化经济结构

重点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加快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2019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45.3%,过去五年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呈上升趋势,台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62%,已稳定在62%-64%之间。我省要大力推动服务业优结构、上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力争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年均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实现在2030年达到台湾水平。二是充分挖掘内需潜力。2017年,我省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40.9%,近年以0.35%的增速缓慢上升,台湾该比重连续多年稳定在69%左右。我省要大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力争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在2030年达到台湾水平。三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2018年,我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已相当于台湾的109%,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我省三大主导产业和台湾四大产业(金属机电工业、资讯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民生工业)重合率达八成以上,与台湾相比仍有差距。其中,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产值分别相当于台湾的94.6%、82.4%,预计于2021年、2027年左右实现超越;只有电子信息行业差距较大,产值仅相当于台湾的49.3%。近三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年均赶超3.2个百分点左右,正常要到2035年左右超越台湾。我省要大力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向中央争取在闽落地电子信息产业高端项目,力争年均赶超台湾4.2个百分点以上,于2030年前实现超越。

4.坚持绿色发展

我省产业环保水平与台湾差距不大,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排放指标已优于台湾,但单位GDP能耗、废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一是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2017年,我省和台湾的单位GDP能耗分别是2.63万吨标准煤/亿美元和1.79万吨标准煤/亿美元,即我省的单位GDP能耗是台湾的1.47倍。实现节能降耗,需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高消耗的状况。若我省和台湾分别保持过去五年平均的0.13万吨标准煤/亿美元、0.06万吨标准煤/亿美元的降低水平,则可在2029年实现单位GDP能耗低于台湾。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17年,我省和台湾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5461.6万吨、1985.9万吨。我省要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大价值较高的冶炼矿渣和尾矿渣回收力度,力争工业固体排放量年均下降6.7%以上,努力在2030年实现排放量少于台湾。

(三)到2035年,以基本实现人民生活福祉超越为重点,构建闽台社会深度融合格局

人民生活福祉是对百姓幸福生活综合水平的全面衡量。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但该领域也是我们与台湾差距最大、超越难度最的方面。到2035年,以基本实现人民生活福祉超越为目标,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全面推动人均享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赶超,基本消弭闽台社会发展程度落差,通过百姓富彰显我们的制度优越性,为构建闽台社会深度融合创造条件。

1.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我省居民收入与台湾相比存在较大短板。2018年,福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44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6%;台湾每人可支配收入339772新台币,比上年增长2.4%,福建相当于台湾的43.8%,比上年提升3.0个百分点。若按照近几年的赶超进度和汇率变化趋势,预计要2050年赶上台湾水平。现阶段我省工资水平处于沿海较低水平,未来要在强化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赋予福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战略方针,给予更加灵活的经济发展自主权,倾斜更多的财税支持政策,力争在汇率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0%以上,争取2035年赶上台湾水平。

2.大幅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我省与台湾相比,体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汽车保有量等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在提升居民收入的同时,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一是大幅降低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类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国际公认的体现物质水平的指标。我省与台湾相比,居民生活水平处于更低阶段,生活支出更多用于食品支出。2018年,我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98%,比上年提升0.94个百分点;台湾为15.6%,与上年持平。台湾作为高收入地区,恩格尔系数处于稳定的低水平,近10年保持16%左右的低水准,我省达到这一水准,根据近几年增速测算,还需要较长时期。未来我省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有效解决高房价对我省消费支出的挤压效应,力争恩格尔系数年均减少1.0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2035年前达到台湾水平。二是延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预期寿命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一般而言,人均GDP越高的地区人口预期寿命也较高。2015年福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7.04岁,台湾80.7岁,福建与台湾相比差距3.7岁。若以台湾不变,福建年均增加0.2岁简单预测,福建要在2034年赶上台湾水平。当前看,我省存在医保不足、医疗资源失衡等问题。未来我省要积极争取中央对福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健全分级诊疗、全民医保等制度,力争在2035年人口预期寿命赶上台湾水平。三是大幅提升百姓出行便利度。以人均汽车保有量为对标指标。2018年福建每千人私人轿车保有量为89辆,台湾每千人小客车登记数(自用)281辆,福建相当于台湾的31.7%。根据现有赶超速度,福建人均汽车量在2043年左右达到台湾水平,若每年新增私人轿车保有量16辆/千人,则有望提前至2035年达成台湾水平。当前看,除了福建居民收入不高抑制汽车购买需求,大中城市停车难停车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方面建设不足等原因,也使得汽车购买需求得到抑制。未来除了我省在大幅提升百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要积极提升停车场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配套设施发展,力争人均汽车保有量达到台湾水平。

3.大幅提升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目前,我省文化生活与台湾差距较大,公共图书馆数量、艺术演艺活跃度对标指标均落后于台湾。一是加快建设公共图书馆。2018年,我省共有91座公共图书馆,台湾有公立公共图书馆(总馆)219座,我省比台湾少128座。我省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30006千册,仅相当于台湾的54.5%。与台湾相比,我省公立图书馆数量和藏书量均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我省要积极推进乡镇图书馆、城区图书分馆等建设,力争每年新建8座左右图书馆、新增图书藏量4400千册左右,努力在2035年达成台湾水平。二是全面丰富百姓艺术生活。台湾文化演艺活动繁荣多姿,观众人数众多,百姓享受更多艺术生活。2018年,台湾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观众达23849万人次,是我省7倍左右。未来我省要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自加压力,以艺术演艺为对标指标,全面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培养群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力争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观众人数逐年递增,努力缩小与台湾差距。

二、开展三大重点领域超越行动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是我省与台湾差距较大的领域,也是超越的重点方向。我省要重点围绕这三个领域,科学制定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力争早日在关键领域超越台湾水平。

(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科技创新超越行动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福建重大需求,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着眼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大力争取中央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在科创基础设施、创新企业集群、科技中介服务、产业核心技术、科技创新人才等多领域实施专项行动,助推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将我省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科技创新强省。

1.实施科创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科研机构。推动国内外一流大学以开设分校或研究院等形式在福州新区等地集聚办学,借鉴西湖大学办学经验,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理念,启动福建大学建设;加强与中科院的合作,升格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二级非法人研究机构,争取新增3-5个独立法人研究所,远期推动成立中国科学院福州分院。完善重点领域科研平台布局。加快推进体现省情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省部共建、军民共建、闽台共建,进一步在数字、生态、能源、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特别是针对台湾海峡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共同技术难题与技术需求,探索两岸共同建设实验室;争取中央部委支持,在福建布点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水平产学研合作项目及平台。

2.实施创新企业集群培育行动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充分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 推动科技型企业向重点区域聚集,打造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福州-泉州-厦门科技创新走廊。实施创新资源整合计划。立足我省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高端装备、石油化工、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孵化器创客空间和高水平成果对接平台建设,集成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优势力量,推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建设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科技企业出海计划。鼓励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通过并购、合作和引进等方式快速获得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团队、知名品牌、市场份额等智力和资金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优化行动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和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的创新成果配置主渠道作用,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打造连接台湾、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科技组织、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及科技咨询机构的合作,引导其来闽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促进科技要素与金融要素充分融合。完善科技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众筹募资体系,做大做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海峡科创板,推动成立以服务科技创新为主的福建科技银行;充分发挥创投基金作用,大力支持福州·马尾基金小镇发展,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培育和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4.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着力产业科技创新突破。聚焦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重点产业,建立目标导向科学问题库,围绕企业受制于人、卡脖子的重大科技需求,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推进民生科技创新应用。引导科技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提高民生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民生消费品制造基地,通过民生科技引领福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走出去优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国家十大军工集团合作,大力推进宁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新增1-2个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重点领域推动军民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使军转民技术产业化成为推动我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5.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行动

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高地高峰人才建设为重点,在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积极推动各设区市成立人才发展集团企业,打造全国人才工作先行区和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资源体系。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海纳百川人才集聚工程和八闽英才培育工程,依托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项目的引进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团队。推动实施八闽英才卡服务制度,加快实现对来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工作许可、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便捷服务。拓宽海外引智渠道。鼓励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国际猎头公司列入重点方向,吸引商业化科技智库来闽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或收购海内外与我省产业发展密切的半截子科技项目以及人才团队,支持其来闽开展研发工作。

(二)对接国内国际分工网络,实施产业素质超越行动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我省要在一个不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性、突破性提升,关键是要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有效对接国内国际分工网络、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循环,将我省打造成为连结两岸和两大三角洲的关键枢纽,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1.实施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行动

拓宽国际协作空间。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国际产业分工重组的挑战,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以纺织、服装、建材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为先导,实现原材料供应、产业链配套和目的地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化头部企业。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圈,拓宽我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途径。对接两大三角洲战略平台。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战略性平台,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汇聚的要素资源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起来,弥补我省高能级产业资源不足的短板。聚合省内优势资源。依托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协作机制,加快形成紧密的省域内分工体系,全省一盘棋,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一批有突破性的重点项目,推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效应和专业化优势。

2.实施产业载体整合提升行动

系统性重构各类开发区。对规模较小、层级较低的开发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淘汰撤销;对创新能力较强、开发相对成熟的开发区,经一定程序更新转型为高端要素集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或创业创新园;对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按照牌子就高、政策叠加、范围适当原则,推进区域范围内各类开发区进行实质性整合,力争各设区市本级整合形成1-2个开发区(园区),各县市区整合形成1-2个开发区(园区),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开发态势。差异化建设高能级平台。着力打造重点产业的重大平台,为我省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造基础条件。以厦门生物医药港为依托,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以福州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数据服务应用平台;以福厦泉集成电路产业为基础,打造智能传感产业平台;以福汽集团、宁德上汽、厦门金龙为依托,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

3.实施要素市场完善拓展行动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用地、用能、资金等方面实施差别化配置,以倒逼和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推动要素资源的合理化、高效性配置。通过明确产权、完善定价机制、推动流通共享等方式,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蕴含的生产能力,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利用我省现有海峡产权交易所、海峡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要素交易平台,开展涉及土地、能源、数据、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稀缺类要素交易工作。

4.实施闽台重点产业融合行动

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与台湾优势产业高度重合,充分利用中央推出的31条、26条惠台政策,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推动闽台共有优势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垂直协同、水平分工等合作模式,深化资源整合、运营协同和利益共享,共同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市场开发,加快推进两岸产业融合。

(三)完善财富创造分配机制,实施居民收入超越行动

立足当前我省步前行的黄金发展期,紧紧抓住稳增长、调结构、重效益、惠民生的主方向,创新富民增收举措,多点发力、整体推进,确保我省居民收入可持续、普遍、较快增长。

1.实施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行动

不断增加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按照最低工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原则,每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探索发布行业性最低工资指导标准;指导企业形成以一线职工为重点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净收入增幅挂钩,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占企业净收入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对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和经营者,在各类评先评优中不予列入。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在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定期微调的基础上,比照地方财政收入年度增幅逐年提高工资水平,小步快跑,加快追平华东六省一市平均水平。加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更多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农产品知名品牌、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2.实施居民收入渠道拓宽行动

盘活农村居民财产。建立全省一张网的农村产权交易大数据平台,在目前已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设涵盖确权登记、抵押贷款、竞价、网签等涵盖农村产权各类业务形态的综合大数据平台,加快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数字化。开展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改革,鼓励农户以农村住房抵押担保方式申请贷款。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鼓励各地将股权量化到村到户,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支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不断开发收益稳定、风险适度的理财产品,支持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探索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民间资金管理企业。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多的房屋租赁收入。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创办新媒体运营、网络主播、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家庭理财等个人工作室,或者从事健康顾问、法律顾问等服务。

3.实施社会保障提质行动

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瞄准老百姓关心关切的上学难”“看病贵”“养老服务弱等民生短板,为百姓提供更多公平、普惠、优质的公共产品,让隐性财富更好地发挥显性效应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最低档次,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收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释放住房公积金惠民生效应,探索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三金合一,构建统一、强制、普惠的补充保障制度,发挥住房公积金多层次保障功能。巩固减贫工作成效。在全省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脱贫户的社会救助、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推动退出贫困村产业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积极争取中央五方面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在许多领域与台湾的差距还比较大,要尽早实现全面超越,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明确福建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既要自力更生,也要积极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

(一)积极争取将两岸公共服务无差别化建设确认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福建承担着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闽台公共服务能力无差别化是基础条件。要在2025年之前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能力超越,离不开大力度的财政投入,但单纯依靠福建目前的既有财力难以承担如此规模的财政支出。为此,我省可建议中央进一步完善两岸融合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将两岸公共服务无差别化建设确认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分担60%,助力福建公共服务能力超越。

(二)积极争取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自由贸易港部分政策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5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制度创新成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形成同频共振,开创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空间,为福建进一步融入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我省可建议中央支持扩大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在泉州选址新设片区;积极争取在福建自贸区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涉及离岸经济方面的制度安排,支持福建优势航运贸易企业走出去布局东南亚南亚新兴航运贸易中心,以应对跨太平洋贸易路线南移的新局面,提高福建在东南亚南亚的竞争优势,助力经济发展质量超越。

(三)积极争取在闽设立连接台湾、面向全球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深圳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都、武汉正在积极争取。我省对台全面超越为契机,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学、先进制造、化学化工等领域为重点,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积极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设施、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在法律、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实行人员、科研物资出入境便利政策,有序向台湾科研人员开放国家在福建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四)积极争取国家大基金二期重点投资发展我省集成电路产业。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已于5月开启对外投资,注册资本超过两千亿,有望撬动万亿规模社会资金。近年来我省围绕增芯强屏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联芯、晋华、三安、福联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百亿美元,集成电路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和规模已具备一定优势。可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对接,争取将我省作为芯片制造业重要基地予以扶持,推动国家大基金二期对我省相关企业进行重点投资,实现我省芯片产业大的突破。同时允许我省对集成电路企业实行更优惠的免税退税政策,对该领域部分重点企业设置5-10年免税期,助其加快发展壮大。

(五)积极争取在我省设立全国性生态产品交易所

我省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方面已经取得多方面成果,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优势更加突出,具备向全国输出的比较优势。可建议中央在我省选址设立全国性生态产品交易所,开展林业碳汇、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生态权益的一级市场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完善生态产权制度,探索生态板上市交易机制,丰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创新内涵,加快福建优势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使老百姓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可直接变现的金山银山,助力民生福祉超越。     


v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福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相关问题;(二)定期分析..
联系电话:0591-87855618
传真:0591-87824214
0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