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聚力高质量绿色增长 推进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访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
字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谋划好“十四五”发展举足轻重。时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时报特别策划两会系列报道,就热点话题访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代表委员,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即将拉开序幕,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养老、幼儿教育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

“十四五”期间,仍然要在促进绿色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中国经济时报:“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要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绿色发展上,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李伟: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也在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仍然要在促进绿色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第一,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防治的各项行动。要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体而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实施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安全等,加大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力度;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要着力扎实做好土壤环境的监测统计工作,真正摸清底数,以有利于因地施策,科学施策。还要加大与大气、水、土壤污染等密切相关的垃圾围城、农村环境、农药化肥过度投放治理的力度。

第二,要着力营造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责、良性共进的社会环境。首先,政府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在体制机制上加强法规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果;通过依法、透明、专业、可问责的政府监管,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同时保障企业公平竞争。其次,要着力为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建立和完善科学可循的污染减排机制和标准。再次,要着力引导全民自觉树立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新理念,动员和鼓励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公益活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三,推动能源转型和资源节约。首先,要按照构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要求,做好“五化”。一是清洁电气化,包括加快非化石能源等清洁电力的发展,提高生产生活中的电气化水平;二是加速脱碳化,加快工业和交通领域非电能源应用的脱碳化处理,推进利用生物质能、氢能对传统化石燃料进行替代,积极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三是能源高效化,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包括推进节能技术的改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循环经济利用模式的推广等方面;四是智慧能源化,依托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形成非物质与集中式相融的新型电力和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五是全球一体化,探索建立全球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实现能源向绿色、低碳的转型。其次,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持续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引导社会和企业转向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的模式。此外,还要在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上将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对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地区、行业、企业形成正向激励。

抓住战略窗口期,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养老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民生的重点领域,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应当如何综合施策,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李伟:去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就养老服务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总的判断是,应当抓住中国当前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程度相对较轻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下一步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养老服务的专门法规,确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制度,制定政府提供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的规划、标准和范围等,建立符合养老服务特点的行业管理和监督体制。

二是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扶持力度。要通过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积极培育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降低经营成本。

三是加快确立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在具体政策上,要科学设计以用人单位、个人、政府为主的筹资机制,坚持“全覆盖”原则,职工和居民采取统一政策,保障对象以重度失能人员为主,逐步扩大到中度失能和失智群体,并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能鉴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

四是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适应农村老年人特点,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为依托,互助养老和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五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对医养结合人才、养老服务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

切实做到“儿童优先”,为所有儿童创造阳光的起点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这也是当前关注的民生热点,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李伟: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幼有所育”,既顺应了当前人民群众对儿童发展事业的热切期盼,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长期关注反贫困与儿童发展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社会实验。2013年、2018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基金会呈送的有关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做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探索贫困地区“幼有所育”的有效实现形式,近些年来基金会在中西部地区广泛开展了婴幼儿营养改善、学前教育、早期养育等社会实验,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营养包已变成国家政策,并在所有贫困县实施。学前教育方面,继青海乐都之后,基金会在贵州、云南、新疆、甘肃、湖南等11省(区市)的27个贫困县都开展了“山村幼儿园计划”,累计帮助20万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在村里入园接受学前教育,许多地方政府都按照“一村一园”模式推广学前教育,显著提升了贫困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0-3岁幼儿的早期养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而现在甘肃省华池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等10个贫困县的农村家长在家里也能接受到现代的育婴指导,缩小了城乡婴幼儿发育方面的差距。在试点地区教育局和卫健局的领导下,5000多名幼教志愿者和近千名育婴辅导员活跃在村庄里,成为服务农民家庭、落实党的“幼有所育”方针的骨干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幼有所育”试点工作,提升项目质量,推动学前进村、早教入户的模式在更多贫困地区落地。同时,及时总结研究试点的成效、经验,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在这里,我想向全社会呼吁,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等,唯有孩子的事情不能等!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做到“儿童优先”,为所有儿童创造阳光的起点,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一鸣 发表时间:2020年5月1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