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芳: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字号

“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党支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存在着自身突出的问题。为了把握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找准建设路径,本课题组先后深入欠发达省份安徽4个市、10个乡镇、40个村采取“听、查、谈、访”等方式,紧紧围绕“村书记队伍建设”主题,分别同“乡镇干部、村书记及其他村干部、普通农民”进行了座谈与个别访谈,听取了广泛的意见。课题组还发放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600份是委托4市组织部门发放的),共收回有效问卷896份。在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

本课题之所以选择安徽作为分析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安徽是一个地处中部地区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业与农村人口占比很高。安徽的经济社会近几年虽有了较快发展,增幅连续几年排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历史基础较差,仍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2013年,安徽人均GDP在全国位于第27名。安徽此省情对于分析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即具有典型性,也具有普遍性。因此,本课题选择安徽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加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人选不优化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人选不优化的主要表现

首先,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老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否实现结构优化是村党支部书记有没有实现人选最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同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皖南某市737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达49.3岁,年龄在46岁及以上达545人,占74%,35岁及以下仅12人,占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7人,占31%。而发达的苏南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平均年龄45.7岁,35岁及以下占23.6%,初中文化仅占10.2%,小学文化为零。同时,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普遍任职时间较长。皖南某县150名村书记,任职时间10年以下的仅占27.33%;10-20年的占38%;连续任职时间达20年以上的占34.67%。甚至有的村书记任职时间长达30余年之久。相比较而言,苏南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时间较短,任职时间10年以下的占56.7%,17-21年的仅占1.3%。虽农村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但若任职时间太久,“新陈代谢”能力太弱,会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有些地方出现了“村干部难找、村书记难选”的现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这必然导致换届选举时只能“矮子里选将军”,难以选出优秀人才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6%的人认为农村优秀年轻人较少,村党支部书记选拔范围较窄。越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村、落后村,“选人难”问题愈加突出。有的村实在无可推之人,能力平庸的村民“赶鸭子上架”,被强制推选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2.村党支部书记难以实现人选最优化的主要原因

(1)岗位吸引力不足,影响着农村优秀人才的参选热情。岗位吸引力不足是村党支部书记难以实现人选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问卷调查中,50.16%的人认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拔难的主要原因是“岗位吸引力不足”。

首先,工作报酬低,收入待遇不高。适当的报酬待遇,有利于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当前村书记待遇偏低。据统计,安徽村党支部书记年平均工资8000元左右,平均每天工资21.9元。但目前农村劳动力价格每天一般在100-200元之间。现行的养老保险标准也较低。过低的薪酬待遇,只能招录到一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不高的村民。对优秀农村人才没有吸引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4.7%的人认为“工作待遇低”是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其次,政治上升渠道较窄,前途有顾虑。在政治上,村党支部书记扮演着“似官非官”、“非农实农”身份,游离在编制外。由于年龄、学历规定要求高以及地方招录人数少等条件限制,致使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政策,对于绝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来说,无异于“空中楼阁”。政治上升空间受限。不仅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感觉前途渺茫,工作缺乏激情;也使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缺乏吸引力,农村优秀人才参选热情不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9%的人认为“缺乏政治前途”是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再次,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村党支部书记职位不高,工作量却很大。“亦官亦民”的身份使村党支部书记要在上级要求和群众满意之间寻求平衡,工作压力大。这不仅导致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精力用来被动应付上级,还让人望而却步,影响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在问卷调查中,有38.5%的人认为“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是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2)现有的乡村软环境制约着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首先,“并村不并心”不利于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8年换届前,很多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村级区划调整,实行了大范围的并村。并村后区域范围的扩大、人口数量的增多,应更有利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长期受地域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并村不并心现象。有的村形成了实际上的“轮流坐庄”,有的村相互掣肘,选不出村党支部书记。其次,农村家族文化的存在干扰着农村优秀人才的当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0.04%的人认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拔难的主要原因是“受家族和其他势力的影响”。在农村家族势力与派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村党支部书记换届推选过程中,一些党员群众受家族观念的影响,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自己的投票对象,投票标准看重的不是能力与素质,而是其是否与自己同姓同族。再次,农民民主素质不够高制约着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很多村民不能正确对待和大胆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有的村民不愿参加村委会选举,在民主选举时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有的村民虽参加了投票,也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有的村民把选票当成了谋利的筹码。

(二)村党支部书记作用难以发挥

1.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状况调查分析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中组部2009年4月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村书记工作职责的明确规定以及党内其他的有关文件规定与当前农村实际,村书记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应注重发挥好“六大作用”,即农村科学发展中的引领谋划作用、农民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主导作用、农村和谐稳定的积极维护作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在调查问卷中,有37.8%的人认为目前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好”,有41.6%的人认为“较好”,有20.5%的人认为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不好”或“不了解”。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状况不容乐观。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自己致富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带领村民致富了;有的村民主管理制度倒不少,但多数形同虚设;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服务意识淡薄,只盘算自己的眼前利益;有的村矛盾错综复杂,甚至积怨较深;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担心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不愿意发展党员特别是年轻能干的党员。

2.影响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1)从内部因素看,村党支部书记内生工作动力不足。如前所述,由于工作报酬较低,政治发展空间受限,压力大,担子重,有时还得不到群众认可,致使村党支部书记内生工作动力不足。首先,主观进取意识不强,工作被动应付。仍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缺乏锐意进取的内生动力,安于现状,缺乏追求长远发展和更高目标的动力。在问卷调查中,有39.69%的人认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其次,工作观念、方法守旧,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随着“三农”格局的快速发展以及部分地区发展模式欠科学,由此引发的环境、土地等社会问题呈上升趋势。但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理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在处理问题时多以“经验”为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认为村党支部书记是“凭经验办事”。再次,作风不实、服务意识淡薄。仍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服务意识淡薄,私心杂念较重。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近20%的人认为村党支部书记想为自己、家族谋私利,或者为小团体代言。这直接影响着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从外部因素看,对村干部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村党支部书记精力出现偏向。在对村干部的管理方式上,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量化考核来规范村党组织的工作。这虽能从一定程度上督促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考核指标过于具体的问题。有的地方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措施、指标完成时限都作了具体规定。这种过于模式化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过于模式化,只能被动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缺少从本村出发的个性化思考。在这种村干部管理方式的影响下,农村基层工作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即各项工作等上级指令、等文件指示、应付上级考核。与此相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也就演变成了上行下效,照搬照抄,没有明确的任期规划,更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日常工作只是简单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主要精力也自然放到了围着上级转的工作上,难以集中精力创造性地研究本地发展。另外,一些乡镇党委为了尽快完成各项任务,往往要求什么事都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什么会都要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什么责任都要村党支部书记负责,还要顶着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这就使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繁忙而琐碎,重点不突出,方向不明确,难以集中精力抓大事。

(三)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总体能力不足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总体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虽然各地现在已开始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使村党支部书记视野得以开阔。但个体履职尽责能力不强问题依然突出。在“您认为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情况怎么样?”的问卷调查中,回答“一般”的有16.07%,回答“差”与“不了解”的有11.14%;在“您对村党支部书记综合能力素质的基本评价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较好”的有26.54%,回答“差”与“不了解”的有12.39%。据调研分析,村党支部书记主要缺乏“三种能力”。一缺乏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矛盾与问题,缺乏应对措施,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不善于倾听并处理好群众的利益诉求。二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也淡薄,不能较好地利用法律等手段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缺乏引领服务发展的能力。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但由于缺乏经济发展头脑,不能较好利用和盘活自身资源;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带头致富了,但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很难找准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截至2011年底,安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致富带头人的比例虽占46.56%,但多数只是从事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种养殖、加工等行业,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在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的能力有限。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60.55%的人反映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

2、村党支部书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目前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属于粗放型、零散型,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客观上,存在着重学习形式轻教育实效,重学历轻能力,重学习过程轻转化运用的问题。在学历教育方面,各地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大专学历教育,让他们成为农村“永久牌”大学生村官。但由于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师资力量不够强、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较差,学历教育的含金量不高,“高学历低水平”现象较为普遍。在任职教育方面,各地探索以“大讲堂”、党校等为平台,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但培训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不能紧扣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和村干部需求;在教育培训的途径和渠道上还较狭窄,多以县委党校为培训的主阵地,辅以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虽开始运用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但在操作过程中,短期的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往往是走马观花,很难真正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能力。

(2)部分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主动培育不够。乡镇党委是培育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力量。但实际工作中,乡镇党委在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培育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规划。乡镇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大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其内容也多是落实上级的活动安排以及工作任务,不能激发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积极性。调查问卷显示,有79.5%的人认为目前应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培训。

二、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路径”是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路径选择的主要依据是通向某个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前所述,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与此相联系,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路径主要有三条。

(一)把实现人选最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入口”问题。将什么样的人选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会直接影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最优化是加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要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最优化,必须放开视野“选”,尽力拓宽选拔范围,优化村党支部书记来源。

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具有本土化的特征,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一般来说,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感,便于开展工作。因此,放开视野“选”,首先,做好“内选”。从本村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各类经纪人、复员退伍军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私营企业主中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本村村书记。如何确保以上优秀人才能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呢?对于受家族观念影响而制约本村能人入选村党支部书记的,要注重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摆脱地域、家族因素的影响,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使本村能人在选举中能顺利当选;对于能力强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原则得罪了部分村民与党员而影响其当选的,应积极做好工作,尽力使其继续当选;对于能力强、有良好群众基础、但本人参选热情不高的农村优秀人才,要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其次,做好“外引”。在坚持“一好双强”的前提下,应创造各种条件将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请到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一些村书记动力不足或年龄老化的村,有合适人选但不是党员的,应积极发展其为党员;对于本村确实难以找到合适人选的,可探索实行村书记跨村任职,或者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拔人选,或者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再次,建好“储备库”。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实现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最优化的必要措施。只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做到“平时有形,用时有人”。第一,为防止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不愿意培养后备干部,应将后备干部的培养列入其任期目标与考核内容。第二,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要有明确的选拔条件与程序,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第三,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规范定向培训、定岗锻炼、定人带班的培养模式。对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每年应择优一批到乡镇或县(市、区)直机关挂职锻炼,或到发达先进村交流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成长进步。要建立健全培养后备干部责任制度。为每一位后备干部指定专门负责的培养人。第四,建立定期考察的动态管理、择优使用等制度,形成村级后备干部能上能下的选拔格局。对后备干部的表现情况进行定期考察,对考察中不称职的应及时淘汰,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应及时地吸纳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加以培养,疏通后备干部的“出入口”,以确保村级后备干部的优秀性。第五,要深入研究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成长规律。以便针对性地为村级后备干部制定培养措施。

(二)把发挥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

村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村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探索创新促进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的路径与载体。

首先,政策倾斜“激”,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书记作用能否得以发挥,不外乎来自“内”和“外”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来讲,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的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在政策制定上应有所倾斜,注重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提高工作能动性。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影响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54.7%的人认为是“工作待遇较低”,有42.86%的人认为是“缺乏政治前途”。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到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中来。一要有合理经济待遇,让村党支部书记“干有所得、老有所养”。原则上,要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基础报酬,在此基础上,实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的结构报酬制。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内生动力,应按照不低于当地大学生村官或乡镇新录用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标准。为了让村党支部书记“老有所养”,要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养老保险标准,建议标准应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和新农保之间,确保退职后收入能达到在职基础报酬的一半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可以试点比照城镇退休职工养老医疗保险额按比例缴费。二要拓宽发展空间,让村党支部书记“干有所盼”。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考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适当扩大招录比例,适度降低报考资格“门槛”,让更多的村书记参与进来。探索优秀村书记通过一定程序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办法。加大在优秀村书记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力度,适当增加村党支部书记名额,多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政治地位。

其次,优化环境“助”,营造村党支部书记干事氛围。村党支部书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素质,外部环境是否优良也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促使村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的一个路径。一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理顺村“两委”关系,减少村“两委”班子的摩擦,让村党支部书记有更多的精力工作。二要松绑减压,为村党支部书记干实事提供宽松的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解决农村基层困难上多下功夫,为村党支部书记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应整合、规范各种考核、检查、达标活动,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式的检查项目,切实减轻村党支部书记负担,改变其被动应付计生、维稳等工作的导向,使他们能腾出精力谋发展。三要切实关爱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一些因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而触动少数人利益而遭抵触的村党支部书记,上级党组织应主动为他们撑腰,创造安全、安定、安心的政治生态环境。

再次,完善机制“管”,避免村党支部书记“消极干事”。一要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安徽推行的“一诺双评”制度是比较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一诺双评”即每年年初,村党支部书记就各项工作向党员和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每年年终,村党支部书记先要向乡镇党委述职,接受乡镇党委委员评议,再向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评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报酬挂钩。“一诺双评”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避免了考核指标过于细化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工作目标的问题。针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考核指标过于模式化的问题,应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基本目标和个性目标,对村党支部书记提出分类目标,这有利于村党支部书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思考本村的发展。二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基层民主管理制。完善村务公开,扩大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工作透明度,要避免“只公布、不公开”的问题。让村党支部书记以清廉来树立威信。

(三)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核心

加强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应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核心,培养与造就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来说,提高能力的重点是发展力、控制力、公信力。即引领服务发展的能力,驾驭局势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

首先,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升内在素质。在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或多或少地掌握着本村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在村集体资产处置、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会衍生一定的物质诱惑。只有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和内在素质,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进而增强决策和领导能力。

其次,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能力的内在运行靠的是思想方法,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工作方法,方法决定能力。在农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更应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提出,后中央一再强调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按照这个要求,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应向引导型、示范型、服务型转变。通过“引导”动员群众,通过“服务”凝聚群众,通过“示范”带动群众。实践证明,示范引导、提供服务更有亲和力。

引导型、示范型、服务型是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书记改进工作方法的总方向。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来说,要提升工作能力,还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知道如何做群众工作,为村民提供服务;如何学会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如何学好牵“牛鼻子”,抓中心工作等。

再次,强化培训“育”,注重“三个结合”,全面提升素质能力。针对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增强培训效果,全面提升素质能力,应注重“三个结合”。一要注重理论与实效相结合。对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要求与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的实际,本着“需什么学什么”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既要根据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要求,对其强化理论的培训,帮其更新观念;又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以及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的实际,对其强化实用技能的培训,帮其增强个体履职尽责能力。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应尽力实现从“要我学”的点名调训向“我要学”按需培训转变,从应急培训向系统培训转变,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还要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运用。切实改变重学习过程轻转化运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二要注重分级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从“一锅煮”向分类培训转变。可以按照城郊村、中心村以及不同特色村进行分类培训,也可以按照先进村、中间村、后进村进行分类培训。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分析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前景,拓展发展思路。使培训内容、方式更切合欠发达地区村党支部书记的特点与工作实际。三要注重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的培训。在其上岗前可先选派到乡镇机关或县直机关工作一段时间,让其熟悉农村工作、行政流程,掌握农村基本工作方式方法。对于落后的重点村和难点村,可交流即将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到发达村、先进村跟班挂职学习。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切实提高“致富”能力与“治乱”能力。通过系统培训,使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上岗时能切实担负起村级各项工作的重任。对在职村书记,要结合实际做好在岗培训,可以实施“轮岗挂职锻炼”,通过推动强弱、强强村书记之间互换岗位,互派挂职,互动帮带,切实提高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4.71%的人认为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应该采取“挂职锻炼”。

注释:

①“村党支部书记”是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的统一称呼,又可称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党组织带头人或村支书.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09]第7号)(z).

③周建军,郭贯新.2009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72).

④周建军,郭贯新.2009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73).

⑤参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

⑥中组部2009年4月8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村党支部书记要履行好以下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党支部建设.

⑦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读本[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7).

⑧http://feature.mei.net.cn/meinews.asp?sid=528172&f=5.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5期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