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丹平:这些食品“爆料”,其实都是伪科学谣言
字号

每隔一段时间,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就会沉渣泛起,在网上疯传。盛夏到,蔬果丰,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你被关于蔬果或食品的传言迷惑过吗?这些传言究竟是真是假,今天我们就请相关专家来拨开迷雾,还原真相,彻底粉碎这些餐桌上的谣言。在这个夏天,一起做个放心的吃瓜群众吧。

从大樱桃、催熟西瓜到无籽葡萄、桃胶,从西红柿、黄瓜到“速生鸡”,有关食品安全或健康的传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夏季本就是蔬果旺季,6月因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暴发局部新冠肺炎疫情,更让我们担心“舌尖上的安全”。这些传言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恐慌,更由此引起一些农产品销量骤降,对相关产业也造成了严重后果。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特意梳理了相关信息,并请权威专家们逐一揭穿这些“伪科学”传言,以科学的名义还蔬果肉蛋这些餐桌“常客”的清白。

传言一:吃桃胶可以美容养颜?

近年来,一些商家声称桃胶是胶制品,口服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胶原蛋白,美容养颜,因此受到许多女性青睐。这是真的吗?

真相揭秘:资料显示,“桃胶”是桃树受到真菌或细菌侵染或受机械伤(如虫咬、切伤等)后,树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质,用于自我修复,也称“桃花泪”。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部主任阮光锋表示,桃胶富含胶原蛋白、可以美容的说法完全没有依据。“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就是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含有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根本不含有胶原蛋白,也没有所谓的美容功效。”胶原蛋白本身是一种劣质蛋白,即使直接吃也无法到人的脸部,更不可能有美容效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宇表示,食用桃胶不一定安全,桃树有桃胶的地方是伤口,会遭到霉菌或其他致病菌的感染,桃胶难免会沾染这些病菌。此外,空气中漂浮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桃农使用的农药等,也可能会沾染到桃胶上。

传言二:大樱桃99%都使用了膨大剂不健康?

5~7月是樱桃上市旺季,网上近日热传一段视频说,市面上大樱桃99%都使用了膨大剂,用膨大剂后樱桃果个翻番、果核无仁、早熟(可提前约半个月上市),不是健康、绿色的大樱桃,真是这样吗?

真相揭秘: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聂继云介绍,目前我国栽培的樱桃主要是欧洲甜樱桃和中国樱桃,大樱桃(车厘子)就是欧洲甜樱桃的俗称。“大樱桃的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聂继云说,视频中说12克、13克是大樱桃的果实生长极限,事实并非如此。不少品种的最大果重均在13克以上,例如红灯、美早、黑珍珠、萨米脱,最大果重分别达到了15克、15.6克、16克和18克;而艳阳的最大果重达了22.5克,是目前所知唯一最大果重超过20克的品种,但市面上很难见到单果重超过20克的大樱桃。

目前,我国露地樱桃园不使用膨大剂,只有个别大棚樱桃园使用膨大剂,以提高座果率和增大果个,但樱桃使用膨大剂会出现果核空壳(没有果仁)现象。聂继云说,樱桃上使用的膨大剂都是微毒或低毒的,不会对樱桃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其实疏花疏果和加强肥水管理也能增大果个和增产,特别是多施有机肥、钾肥,还能提高果实品质。

此外,膨大剂不是催熟剂,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进而增大果个,而不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且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一类农药。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某种农药产品如果已在某种作物上登记,则该农药产品即可在该作物上使用,只要其使用符合产品标签的规定就行。

传言三:西瓜瓜蒂突起是用药催熟的,又甜又红是“打了针”?

近日,网传许多西瓜瓜蒂突起是用药催熟的,正常西瓜是平的或凹下去的;又甜又红的西瓜是注射了甜味剂和色素。真是这样吗?

真相揭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专家王强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目前市售西瓜绝大多数是自然成熟,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西瓜酸,无催熟的必要性。

“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突起属于西瓜品种特征形态,除少量受发育中各种条件影响的畸形外,正常西瓜都有其品种特征形态。” 王强认为,将个别畸形西瓜说是普遍现象,是夸大误导行为。即使催熟西瓜使用乙烯利,抑制内源生长素的合成,促进果实成熟,也未见有改变西瓜形态的报道。一个甜甜的西瓜是靠品种选育,靠多重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肥料)共同作用的结果。给西瓜“打针”也完全是无稽之谈,强行注入甜味剂、胭脂红之类的东西没法被瓜瓤吸收,只会聚集在某一块区域,反而有可能破坏瓜瓤。没人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传言四: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的?

近日,网上、微信朋友圈疯传“无籽葡萄都是用了避孕药,小孩不宜吃”。这是真的吗?

真相揭秘: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果树栽培专家凌裕平指出,无籽葡萄跟避孕药没有“半点关系”。市场上的无籽葡萄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应用遗传育种技术,让葡萄种子停止发育;一类是人为为果实提供植物激素,这类激素既可抑制种子发育,又促进果实生长发育。而植物激素对人体并不会产生激素效应。

传言五: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或有致癌风险

近日,微信朋友圈纷纷刷屏一条传言:“所有的圣女果都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可能有致癌风险,千万不要给小朋友吃”。这是真的吗?

真相揭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专家张莉指出,圣女果是“原始番茄”品种,是将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常规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并非是转基因食品,更不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传言六:“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的西红柿打药了?

近日,网传西红柿囊肉分离是打药了,颜色泛红但较硬也是打了药的。是真的吗?

真相揭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专家徐明飞认为,番茄按果实硬度可分为硬果、软果两种,番茄的软硬是品种问题。番茄呈现红色是番茄红素积累的结果,伴随着番茄的逐渐成熟,番茄红素由外向内逐渐累积。只有未完全成熟的番茄才会表现出“囊肉分离”“皮红肉青”的现象。他说,长途运输的番茄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成熟度低,青的部分较多。

传言七:98%的黄瓜都用了药,黄瓜刺儿多是用了激素?

近日,网传“98%的黄瓜都是用了药,黄瓜尖儿有突起就是打药的,黄瓜刺儿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 这种说法正确吗?

真相揭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徐东辉介绍,黄瓜尖儿有突起现象可能使用了如2,4-滴和氯吡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有提高坐果率、诱导单性结实(不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无种子果实)、促进结果,改善产品质量和品质等功能,在果蔬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都是低剂量使用,在果蔬产品中残留极低,对消费者来说食用安全风险很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对黄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食用施用过2,4-滴或氯吡脲的黄瓜是安全的。徐东辉还指出,黄瓜果实带刺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但黄瓜果实是否带刺、带刺多少,主要取决于黄瓜的品种特性,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没有关系。

传言八:白羽鸡是用激素催大的“速生鸡”,对健康不利?

近日,微信、网上纷纷传言白羽鸡是激素催大的“速生鸡”,多吃对健康不利。那么“速生鸡”能不能放心吃?

真相揭秘: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专家孟蕾认为,我国许多消费者对肉鸡的生长速度还停留在传统土鸡生长速度的认知阶段,认为鸡就应该养殖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出栏。因此,对现代肉鸡40天能长到1.5~2.5 公斤难以置信。孟蕾介绍,“速生鸡”实际就是白羽快大型肉鸡,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全身羽毛白色;一般出栏时间为35~42天,体重2.3~3.0公斤。它是目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鸡种,长这么快主要得益于科学的品种选育、科学的饲料配方和良好的环境控制条件。

国内外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给肉鸡吃激素,有百害而无一利。使用激素对肉鸡生长不但没作用,反而会增加肉鸡患腹水病及心脏病的危险,增加肉鸡死亡率。因此,给肉鸡吃激素没有任何驱动力。而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不允许给肉鸡吃激素,否则会作为刑事案件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制裁。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表时间:2020年7月1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