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可可:无锡打造长三角中部次区域经济中心的战略思考
字号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进入部署实施,长三角区域发展正在揭开一个新的篇章。无锡是长三角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历来以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在区域发展中扮演传导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腹地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大格局中,无锡必须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能级,重在构筑产业发展高地、科技研发中心和物流中转大埠,在融入区域发展全局中实现自身的提升跃迁。

一、确立长三角中部次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

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具有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上海是长三角主中心和首位城市,南京、杭州是副中心城市即次区域综合中心。按照大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内有可能形成若干板块,不同的经济板块将会孕育各自的地区经济中心,即次区域经济中心。中心维系城市群各部分的经济联系,对城市群发展起到经济引领和支撑作用。长三角区域大致包括东部(杭州湾地区)、中部(环太湖地区)、西部(宁镇扬地区)、北部(通泰盐地区)、南部(金台温地区)和安徽等经济板块,各板块的产业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构成区域经济既竞争又合作的整体格局。

在20世纪的较长历史时段内,无锡一直是环太湖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元台阶,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区域城市前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迈出坚实步子,具备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实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无锡应当确立次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定位,实现从传统地区经济中心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全面提升,从而在长三角地区更好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无锡建设长三角中部次区域经济中心,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战略目标定位:

——产业经济高地。依托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重组,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产业群。在制造业高度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既要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又要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配套,组成联系紧密而又灵活应变的产业链。在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战略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制造和服务的有机融合,形成若干平台型企业、企业集团,在集聚优质资源和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上建立竞争优势。

——科技研发中心。构筑产业竞争优势,必须首先集结科技研发力量,建设科技研发中心。无锡有着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具有应用性技术改进的内在动力和操作力量,有实力的大企业则具有技术集成和应用的创新活动能力,因而有条件建设技术应用转化的创新平台,形成地区性的科技研发中心。在这方面,无锡不仅要对接上海的科技创新资源,吸收其科技创新“溢出”,而且需要加强与苏州、常州等地的科技创新协同,共同构建科技创新走廊,共同应对国际科技创新竞争。

——物流中转枢纽。作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无锡应加快苏锡常南部高速等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争取铁路的南北贯通,增强硕放机场的航空货运功能,完善江阴港集疏运体系,着力构建畅通的城际综合交通网络。努力完善综合运输服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联程联运,有效协同区域内部和跨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提高区域运输组织一体化水平。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重组仓储物流行业,提高集运、配载、配送、分拨、快递等行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形成若干覆盖周边城市的专业或综合物流骨干企业,全面提升无锡物流枢纽城市地位。

二、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战略地位

构建新一轮经济发展优势,无锡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唱响扩大开放的主旋律,完善组织,集聚能量,既承接上海的经济和科技“溢出效果”,又避免周边大市强市的“虹吸效应”,成功提升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创新园区模式

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仍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开发密度超强的情况下,建议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建设。通过园区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数据,全面监测运行,科学管理园区经济,实现信息互通融合,在信息传输、物流周转、外贸通关、金融服务、安全运行、能耗控制、环保监测等方面,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经济运行质量。在此基础上,相机推动园区结构布局调整,以跨区联动和与周边乡镇街道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为中小企业“延链”“补链”“强链”配套发展创造条件,在整合和更新中走向集聚、融合。

2.开辟科技新城

以超前规划和务实步骤,加快推进锡澄、锡宜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两翼。近期的重点是,结合太湖隧道和城市南部高速路网建设,争取在宜兴北部的周铁、芳桥、新庄一线,布局20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由无锡、宜兴合作开发,借鉴深圳前海、福州平潭等新区开发的经验,调动全市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建设,加快开发,再造一个科技新区。科技新城的建设,目标是承接国际合作,承接央企进入,重点引进科技研发机构和高科技前沿产业,力争抢占信息、通讯、云计算、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研发、制造、服务制高点。

3.构建科创平台

要重点扶持若干科技研发单位提升发展,包括依托企业的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等,贴近本地支柱产业,开展以集成创新和应用转化为主的科技研发。建议筹建面向周边地区的苏南工业研究院,形成若干专业科技研发基础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通用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面向周边城市和地区,开展引领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研发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大平台建设,参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承接各类科研项目,联合进行科技协作攻关,实现战略性高技术的区域协同创新。

4.发展总部经济

依托无锡紧邻上海的地理区位、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城市地价房价相对低廉、生活宜居程度较高的特定优势,以跨国公司、央企大集团为重点对象,积极引进其总部或地区总部、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特别是紧靠高铁站和航空港的锡东新城、太湖新城,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按总部经济集聚的城市副中心布局。全力优化综合发展环境,为央企、外企进入后的正常运行,提供从金融、商务、物流、税收到生活服务、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以总部经济集聚地,带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环绕无锡流转,抬升经济中心地位。

5.完善市场体系

依托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促进经营服务向加工制造和消费终端两头延伸,增强分拨、配送和市场供求、价格信息等服务功能,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需和货物流向、流量、流速情况,注重打造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备、辐射范围广阔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各类要素市场加强与各地市场的信息联通和服务协作,借助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服务水平,采用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全方位配套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取各类优质资源支持。

6.增强空港、港口功能

建议苏南国际机场争取进一步加密国际国内客运航线,开通洲际货运航线,打造国际性综合枢纽空港。同时按空港新城进行布局,加强空港保税园区建设,改善与上海、苏州自贸区的对接,全面增强空港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江阴港江海河联运优势,强化与洋山港的合作联动,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即集装箱中转喂给港和海运货物分流港。推动基础设施和吞吐集散能力建设,改进转运、联运组织方式,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船代、货代、通关等服务水平,巩固江阴港作为长江下游物流枢纽港的领先地位。

来源:微信号“战略长三角”,https://mp.weixin.qq.com/s/xkK_0bigTlwK1rtvALcrTQ 发表时间:2020年6月29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