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华为为什么有竞争力?在严酷竞争中成长 企业才会伟大
字号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只有开放、只有国际视野、只有敢于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这个企业才可以成为伟大的企业,人类社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这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开放、就是国际化,反正封闭是没有出路的。

回望我们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你会发现中国经济最具有质的飞跃、最具有效率和质量增长的时期,是来自于我们的开放。特别是中国经济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开放中也明显提升了。

有些人会害怕开放,比如说199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人来说是是非常深刻的,总觉得这样一个金融危机可能都是开放过度所带来的。实际上对有些国家来说,可能有这个原因,因为有些国家他的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外部资本的支撑。外部资本对他本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旦他的经济增长的红利消失了,外部资本就会迅速地退去,这的确会引起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从而带来了金融危机,乃至于经济危机。

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现在经济的规模是14万亿美元,差不多100万亿人民币的这样一个规模,我们必须要把资源配置的范围要进一步地拓展、进一步地延伸,说实话仅仅靠我们自己的资源,想让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久的一个增长,我认为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经济活动它都是基于分工、交易与比较优势这些原则所进行的,否则的话就会搞成一个自然经济,一个封闭性的经济。同时使企业能够真正地在严酷的竞争中去成长起来,而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在政策的保护下让他成长起来,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华为为什么有竞争力?因为他是在国际间严酷的环境下,来进行竞争成长起来的,从而才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的企业,也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第二个就是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又能够学习他国以及一些先进企业的经验、技术、管理的模式。

那么第三点,开放也能够使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每个国家从经济上看都有他的短项、短板、不足。

第四个也很重要的,开放实际上也是一个利益的一种共享机制。当然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的分担机制,我们不要只让别人分担风险,而不让别人享受利益。收益和风险它是均衡的,开放在这方面也有这个功能,实际上历史上看,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只有开放、只有国际视野、只有敢于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这个企业才可以成为伟大的企业,任何政策的保护、封闭,企业都不可能是伟大的。

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是对全球有贡献的国家、有影响力的国家。那就必须参与全球的事务,就必须走开放的道路,就必须融入国际体系。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力去引导国际体系走向更加文明的时代。这个也就是像总书记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在中国现在开放,从经济体制方面来看,开放已经是比较全面了。但是我们在有一个领域的开放是不够的,就是金融领域的开放是不够,未来中国开放的重点是如何的着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我们不要有一种想法,想把中国的金融做成一个巨大的湖,就像海一样的湖,那它还是湖不是海,为了避免做成一个内陆湖,我们就必须要融入太平洋,我们要成为太平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中国金融的开放,我们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是先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设立,真正的开放首先是基于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的改革。坦率地讲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是有一点点谨慎过度,比如说我们的国际贸易规模大约占GDP超过1/3,这1/3中有65%到70%的国际贸易是通过美元体系来结算的,现在中美关系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我想这对我们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活动会带来重大的威胁。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全部实现了本币的自由化,唯独中国是没有的。当然现在我们的开放遇到了严峻的外部环境,应该说比过去要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这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开放、就是国际化,反正封闭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中美脱钩,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说实话我们的主张还是经济全球化、投资的便利化、贸易的自由化,这都是我们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上的一些基本的规则。

我作为一个学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带来如此严重的状况,有些时候我们是善意的,我最近看到我们的很多的讲话也释放了巨大的善意,但是有些时候你的本意想改善关系,人家硬不干。有时候那也没有办法,坦率地讲我们也不祈求什么利益都是共享的、利益都是均衡的,所以影响脱钩实际上也很难脱干净。再加上东方不亮西方亮,反正就是西方不亮东方亮,总会有一方亮。但是我们还是保持善意,还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新浪意见领袖,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0-09-07/zl-iivhvpwy5431358.shtml 发表时间:2020年9月7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