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务型制造发展对策研究
字号

2020年以来,在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和COVID-19持续影响下,宁波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9.6亿元,同比下降1.0%,降幅持续收窄,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动能增强,取得这样的成绩当属不易。政策方面,2019年底颁布的《宁波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强调深入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围绕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大力推广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模式,实现企业的增值服务,从而促后疫情时代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本文立足宁波市服务型制造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宁波市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促进宁波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意义

(一)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

缺乏掌握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的顶尖人才;缺乏航母级的制造企业带动产业链;缺乏大数据时代的产品渠道能力等是当前宁波市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制造业发展升级的要素约束。宁波制造从家庭式小作坊发展到国家级制造业企业冠军之城,逐步从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向工业设计、研发、管理等服务要素转变。尽管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工业土地市场环境紧缺等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工业制造给企业带来的服务提升弥补了前者要素的成本劣势,并逐步优化了要素结构。二是培育本地市场。2020年上半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9万元,国内市场已成为制造业新的市场增长点,伴随着制造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制造企业更感受到诸如服务渠道、法律环境、企业诚信等维度的重要性,从上述方面为本地市场创造了新的需求。三是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作为宁波发展的根基,创新驱动是宁波制造不变的基因。标准制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对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提升企业内部技术研发的同时,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大市场等中介结构积极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加快企业制造技术的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型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深度融合能够为宁波市的制造业出口提供巨大市场。将高端服务系统引入到制造业中与现有的制造业融合、升级,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的同时,更有助于带动整体服务业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9.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宁波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1亿元,下降2.3%,比重达到45.4%;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2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71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7.4%和6.2%。服务型制造能够促使企业制造向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价值链高端转移,增强企业的创新设计和个性化定制能力,同时促使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服务型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在相互协作中融合发展。

(三)融入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宁波抓住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优势,掌握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作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出现新的特征和趋势,以产品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高端生产要素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依托互联网平台,结合块状经济的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特征的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释放更大的经济动能。如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出售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在SAP、ERP、PLM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产品追溯和数据共享等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工厂”的转型,极大地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宁波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宁波作为全国拥有“单项冠军”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由市经信局、科技局等联合成立了9个工业企业复产指导服务小组,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生产模式推广作出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政府从服务型制造相关政策扶持到开展国家服务型制造行动指南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2017年以来,宁波着力构建“3511”产业体系,从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制造业+互联网工程、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绿色制造工程、质量品牌标准工程等方面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升级。自2017年宁波市的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之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获得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以来,截至2019年底,宁波市拥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省级示范企业(平台)28家。308家企业进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数量居国内城市首位。在推动数字化服务型制造发展,提升工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加快引导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上线了宁波市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123家企业、200多项软件产品,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经过近三年来省级示范企业和平台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宁波在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开启了服务型制造的“宁波模式”、获得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多项荣誉的肯定。

(二)存在问题

传统制造业作为宁波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战场,在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智能化技术改造、小微企业上云、网络化协同制造推广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的互联网化速度将更加明显,企业在向“科技制造创新+产业服务能力”转型的过程中应更加强调科学化管理和数字化升级。二是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过程中,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依旧制约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制造的深度融合对“246”产业集群的高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素保障需求。三是对于中小制造型企业而言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型制造相关经验,供应链协同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应对能力不足,产业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三、促进宁波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服务发展环境,聚焦集群创新建设

营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环境,加强服务型制造业市场化,构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创新力度,提升制造型企业参与服务型制造的积极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立足当前产业园区资源,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产业链的协作和集群发展,构建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科研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环境基础。推广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的经验总结,推动产业园区的协调发展。培育企业的同时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育精通研发设计、制造检测等全产业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服务专家。

(二)实现全球资源整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进一步拓展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海外研发机构的覆盖面,实现市场、资本、人才和技术的全球资源整合。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借助国外企业制造的品牌、技术、人才、全球营销网络渠道完成全球化的战略布局。通过与国际企业的技术融合,不断突破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

开拓创新宁波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服务型制造科研成果的政策突破。如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服务型制造原创研发和成果转化,构建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制造型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转移服务,依托高等院校、示范企业等创新资源平台,带动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化升级。

(三)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生态系统

以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示范区企业等服务型制造的成功经验,通过征集相关课题等形式向宁波市进行推广。以宁波市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加大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培育,支持服务型制造在供应链协同发展、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中介咨询服务和业务模式创新。

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实现产业模式创新和资本市场收益的协同发展。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中融入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制造业保险创新产品,共同构建金融生态圈为制造型企业实现全过程的高效协同运营。人才培养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宁波市高校、职业院校在服务型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加大高素质产教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


v 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全市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机构,市委、市政府..
联系电话:0574-89185726
传真:0574-89185731
0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