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晖、陈磊阳:武汉大学|“区块链+大数据”如何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字号

伴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领域词汇频频被提及。用“区块链+大数据”重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到底是理想?还是现实?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次疫情。

武汉拥有国内顶尖的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及病毒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病毒所、武汉大学等研究部门在这次疫情中较快取得了系列成果,能快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建立实验室诊断方法、研发诊断试剂盒,并及时向世界公布,获得包括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各方好评。但本次举全国之力抗疫,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多方问题与短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疫情早期预警机制失效,早期疫情异常数据未能及时上报与共享,造成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延误,疫情迅速蔓延。非典之后,国家的基础医疗条件大幅改善,自动化预警及防疫能力也达到国际水平,但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前,疫情仍未得到及时上报及关注。投入巨资建设开发的“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上报审批流程长,且不排除存在人为干扰、病例数据不能公开共享及中心化决策机制时效性差等问题,造成错失前期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二、防疫数据共享不足,各渠道数据不能及时整合共享,各部门难以统筹协同,影响疫情防控效率。要阻断传播迅速的疫情,对感染人员追踪、多方防疫数据整合及对社会实时信息公开等要素都是疫情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交通、电信、公安、疾控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机构间数据快速协同共享,早期对感染者在旅行中密切接触人员的追踪需要依靠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寻人启事。在疫情出现的前期,各级疾控机构、科研单位与临床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不畅、相互联动不够,使得相关人员不得不依赖私下交流或社交媒体群内通告。而这种信息共享互动模式,由于担心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而常常被制止。信息跨部门协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疫情应急防控中的重大阻碍。临床、公卫及研究机构数据难以及时共享整合,数据使用方不能有效尊重数据获得方的知识产权,致使各方人员把持获得的数据,科研合作共同抗击疫情的机制与氛围难以建立。

三、疫情初期由于信息碎片化及缺乏权威部门信息公开透明发布,社会上谣言四起,引起民众恐慌。各社交媒体平台对官方数据与非官方数据、社会繁杂传播数据的治理管控缺乏相关依据以及评判标准,往往简单采取依从所有机构要求进行大规模删帖,或者简单依靠检索所谓敏感关键词,而屏蔽相关内容。由于这些社交媒体在屏蔽与删除相关内容时缺乏公开透明的标准与原则并将相关工作的责任导向到政府部门,进一步造成了公众恐慌与对权威机构的不信任。

四、疫情前期疫区物资调配及发放体系不完善,应急物资缺乏统筹与透明管理和跟踪。应急疫情物资出现挤占或挪用现象,影响疫区及时获取物资,挫伤社会公众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应急物资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酒精和消毒剂等重点物资的生产、采购、调配和供应至关重要,同时,维持疫区生产生活的日常物资供应也刻不容缓。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尤其是在前期,中心化的应急物资调配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过程透明度低,可追责性差,捐赠物资去向真实性难以保证等,造成慈善机构公信力不断下降。

以上四个方面暴露出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各层面均面临数据共享协同问题。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干扰,不能及时上报与披露。各部门以制度规定、数据安全为由形成数据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数据快速共享协同、公开透明。

那么,上述短板和不足该如何解决?

首先如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中,突破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多源融合、全程留痕、隐私保护、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障碍。从目前来看,“区块链”具备很大潜力。

2019年区块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经在多领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疫情应急管理领域中,已将区块链+大数据应用于疫情监测及预警、疫情信息公开及协同、疫区物资调度等场景。

例如,由武汉大学崔晓晖教授团队开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防护物资信息交流平台-珞樱善联”,该平台基于多项区块链溯源、物流管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平台通过将定点医院、社区发热门诊等医疗物资受赠方与爱心企业、公益基金、爱心人士等捐赠方进行了有机链接,捐受双方意愿线上精准对接,能够使抗击新冠肺炎防护物资的捐赠方和受赠方信息完全公开透明。

未来,我们需要开发更多基于区块链的多方协同疫情防控平台。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将政府不同部门,部门内部不同单位之间,以及各医院,防疫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信息进行有机链接,确保部门内部信息的畅通,也为更高层面获取综合信息提供了保证。

考虑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稳定需求因素,早期疫情信息不宜向社会公开披露时,通过采用区块链加密与溯源技术为有关信息向临床医生、卫生专家、各级地方疾控及政府各部门进行可控信息共享提供相应渠道,从而为多方参与疫情讨论和决策提供有效平台。

此次疫情由于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在前期抗击疫情中信息技术缺席了。

针对此次抗击疫情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要重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也是我们信息工作者的责任。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但在灾难出现后,最勇敢的人不应该成为最悲壮的人。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应用能极大的减少灾难的出现。

来源:澎湃新闻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827005 发表时间:2020年4月12日

中国民生调查2022
协办单位更多
V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V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V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V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V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
访问学者招聘公告
关于我们
意见建议
欢迎对中国智库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